“双一流”高校对“卡脖子”技术贡献仍乏力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方面,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更加复杂,科学技术方面的封锁成为一种更加具有确定性的策略。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抗疫成为高校的工作重心。2020年也是“双一流”建设第一个周期的收官之年,全社会对这项教育领域的“千亿工程”建设效果如何充满关切。在这个特殊时刻,很多人都在对“双一流”政策进行再审视。
  首先,“双一流”政策最为核心的关切是顶尖科学技术和顶尖人才培养。当前,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显现,劳动力正在从过剩走向短缺,未来的人口比较优势必须从规模走向素质和能力,尤其是顶尖人才培养的缺口需要“双一流”高校能够更好地承担责任。创新驱动已经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仍有很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诸多核心技术仍然面临“卡脖子”的局面。而“双一流”高校对“卡脖子”技术的贡献仍然乏力。
  第二,“双一流”政策给我国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培育出了一种竞争性的文化。“双一流”政策确实改变了过去“211”“985”政策固化的弊端,动态调整的“紧箍咒”时刻制衡着高校的发展。
  第三,“双一流”政策重在撬动头部高校对全球顶尖学者的吸引力。在全球高等教育财政日趋紧张的前提下,“双一流”政策跟我国的各项人才政策相配合,形成了比较显著的资源投入优势,持续形成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净流入”。“双一流”高校尚需不断通過改革,构建能够留住国际顶尖人才并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学术水平和能力的良好制度和环境。
  第四,“双一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塑造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比较优势。当前,我国正在努力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力争有效避免大国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因此也需要“双一流”高校植根本土、面向全球,培养一大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理性、积极行动的本土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和国际组织中展现出更强的影响力。
  (摘自《中国科学报》    本文作者:张端鸿)
其他文献
夜色降临,一台台挖掘机驶向田间地头、河道沟渠。一番轰隆作业,翌日,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沟壑、深坑暴露在农村大地……记者在华北农村调研发现,“卖土”“盗土”频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土,地会变成什么样子?透过记者镜头,长100米、宽30米、深10米的大坑映入眼帘。仅仅一个村,就有至少4处挖土后留下的深坑。土地被糟蹋成这样,导致引河灌溉渠道被断,水浇地变旱地,无法种植;农田塌陷,收割机怕“掉坑”不
期刊
川滇黔交界地区曾活跃着一支红军队伍——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们源于四渡赤水的中央红军,是一支少为人知的疑兵,也是万千重围中的一支孤军。  正因为每支红军,无论主力还是偏师,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都是以孤军奋勇的精神在战斗,都舍身投入历史熔炉,甘愿被燃烧、锻造,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秉持信念,一心一意,坚持到底,至死方休。经过红军长征洗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组建,同
期刊
近年来,伴随着直播热兴起,“吃播”开始风靡网络。所谓“吃播”,顾名思义是在镜头前将吃饭变成一种职业,纤瘦的年轻主播通过挑战超出常人的食量,樹立“大胃王”的人设,吸引流量迅速涨粉。  一次性吃完100个炸鸡、挑战8斤白米饭20斤龙虾、一个人吃垮火锅店……数量惊人、热量爆炸的美食在镜头下通过主播津津有味的表情和夸张的表演让人一下食欲大增,让主播成功带货实现金钱流量双丰收。某上百万粉丝级别的主播,只需要
期刊
在大连中山广场周围散落着样式各异的欧式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极具异域风情的建筑已经渐渐与现代化的大连融为一体。然而,这些各具功能的建筑背后,曾经隐藏着一家由日本明治天皇亲自批准成立、以中国地名命名的铁道公司的惊天罪恶。  如今,當我们翻开中国东北的地图,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东北三省近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主要的大中型城市竟然都集中分布在一条呈“T”字形的铁路线上。这条铁路的干线西起满
期刊
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由个人兴趣驱动的、带来心灵享受的、自由的私人活动,会从生命较早阶段的某一个契机自然开始,然后持续一生,一直充满魅力。  一个成熟阅读者的阅读旅程,自然会包括阅读技术及阅读能力的进阶、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内容的丰富、阅读兴趣的迁移等阶段,但此时的状态和未来的状态之间,不会出现突然的“断裂”。父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也需要着眼于此,让孩子幼年、童年、少年时代的阅读活动成为他一生的阅读生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起,生物科技就与信息技术革命深度融合。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人体的面部特征、指纹、虹膜、声音、步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得以广泛运用,生物识别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安全认证领域。  然而,在新的技术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为公众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乃至贩卖案件,提醒我们不能陷入技术
期刊
近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部分路段成了“网红公路”,许多游客驻足并在公路中间拍照,甚至有当地导游将此地列为必去景点。大片虽酷炫,安全隐患却不少。  据青海省交警总队介绍,自2018年至今,因在315国道上拍照就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  虽然已经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但在这条“网红公路”上拍照的现象却有增无减。据介绍,今年以来这条道路上更是每天都有违法行为发生,尽管当地交警部门为了维护游人以及车辆
期刊
关于那篇浙江满分作文,我无意对出自十七八岁孩子之手的应试作文苛责。事实上,一旦突破了作文阅卷组的评审权限,这文章本身如何架得住那么多读者的挑剔、那么多专家学者的审视。  我想说的是语言——一种看似最表层的东西,一种常常被视为形式的存在。  这篇文章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争议,最初实际上源于作品的语言。这争议显示出人们对语言或者说现代汉语的巨大分歧。撇开内容不谈,这篇满分作文在语言上凸现出两个特点:不时
期刊
我从来没有刊行全集的意思。因为我觉得:一、如果一个作家有了特殊的作风,使读者看了他一部分的作品之后,愿意读他作品的全部,他可以因着读者的要求,而刊行全集。在这一点上,我向来不敢有这样的自信。二、或是一个作家,到了中年或老年,他的作品,在量和质上,都很可观。他自己愿意整理了,作一段结束,这样也可以刊行全集。我呢,现在还未到中年;作品的质量,也未有可观;更没有出全集的必要。  前年的春天,有一个小朋友
期刊
阿成兄来信,命令我抽空做一篇“随笔”,两三千字即可,写什么都行。古人说,正欲清谈闻客来。清谈乃一大快乐。我喜欢清谈,所谓随笔,不过以笔代嘴,瞎七搭八,想到哪就写到哪。  就说我的名字。很多人都说好,说是再也用不到取笔名了。我的名字仿佛生来就准备当作家的。同名的概率非常小,兆和言本来是取名常用的字,可放在一起,当真就有了些独特性。  我的名字只不过是爱情的产物。父亲给我取名的时候,采取的拆字先生的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