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锋团”走出的老板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人公简介:刘长明,中共党员。1970年12月从成都市入伍,曾任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现第40集团军工兵团)7连1班班长。1971年参加抗美援老作战,1977年退伍,在成都市政府部门任职。1995年机关改制下海经商,1999年创办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副会长。但人们对他议论最多的还是他是一个最穷的老板,而他的伙计们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2014年11月的一天,成都锦城公园湖畔,微风习习。
  “如果雷锋活着,他也会这么做!”道出这番话时,刘长明眼睛紧盯着窗外,表情一如眼前的锦湖水面,波澜不兴,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由他创建的成都“大蓉和”餐饮业历经15年发展,如今逾4亿元,分店达20余家。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刘长明的个人持股比例只有百分之十,有的只有百分之五,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股份都分给了员工。打工者变成股东,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成为事实。
  “学雷锋要越学越富,日子越过越好,这才有学头、奔头。共同致富是学雷锋精神的实质性升华!”刘长明再一次给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予以注解。
  雷鋒精神激励我带领员工艰苦奋斗
  16岁那年,刘长明应征入伍,成为沈阳军区 “雷锋团”生前所在团的一名战士。第一次远离家乡,他特别想家,最想的是成都皇城脚下的石狮子,觉得这一对狮子就像两座大山,感觉到皇权的威严和自己的渺小。时常想念都江堰留下来的清澈河水,水不但滋润了成都平原,也滋润了他的心。
  1975年,部队派刘长明到湖南双峰县招兵。4年后第一次回到南方,吃到湖南的菜,特别是农村老乡做的家常菜,有一种强烈的回到家的感觉。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主人招待一盘小炒肉就很不简单,令他永远留念,对湖南菜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两年后,刘长明复员回家,被分配到成都市物资系统,安排到木材公司下面的木材加工厂。后因工作突出,很快提干,1980年调到局里当团委副书记,两年后提拔为团委书记、宣传处副处长。30岁不到便当上处级干部,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不免春风得意,劲头越来越大,心气越来越高。
  但天算不如人算。1993年刘长明所在的单位实行“转轨变型”,国家经济改革的大势,使他从官场走向商场,到经济发展公司担任总经理。刘长明在部队时干的是工程兵,以前又搞过多年基建、维修,所以选择了旧城改造项目。没有一分银行贷款,全靠自己筹资,第一个工程出师不利。做一个3700平方米的小房产项目,十几个人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反倒亏损近100万元。
  下海经商全靠借款维持,一旦亏欠便面临生存危机。员工要发工资、买社保,借贷要定期付息,企业运转要钱来维持;跟着他下海的伙计们都过了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刘长明觉得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替大家寻一条活路。那年头,刘长明带着那帮兄弟“生冷不忌”,有点钱赚就干,卖儿童服装,倒腾钢材贸易,甚至朋友投资拍电视剧也派人去跑腿,顺便混口饭吃。
  1997年,刘长明经人介绍,结识了“美国西部牛仔烧烤城”董事长李自康。迫切希望脱困赚钱的他很快和李先生商定合作意向,在成都开一家分店,并以每平方米月租金80元的价格,找到一个约800平方米的门面。
  这一来,刘长明从小“当干部,远庖厨”的志向,在现实面前彻底反过来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刘长明觉得自己当不了官,反而要靠“庖厨”来挣钱,不知是识时务,还是命中注定。
  起初,烧烤城的生意出奇火爆,引起了成都好吃嘴的热烈追捧,投资在短短半年内收回,还有了盈利,于是不失时机开了第二家。刘长明尝到了赚钱的滋味,而且是快速现金流,真正是“早上买成货,晚上变成钱”,打烊后关起门来数钞票的感觉非常不错。但他们这些市场经济试水阶段的“先锋”,很快便见识了市场的反复无常,尝到了大起大落的苦涩滋味。
  烧烤城在火爆一年后便迅速衰落,新开的连锁店生意冷清,难以为继,只好草草收兵,把锅碗瓢盆卖掉,勉强收回一点成本。
  “一个人活着就要让别人过得更美好!”
  穷则思变。干了两年餐饮,刘长明摸到了一些门道,隐约感到,做餐饮可能会做得好。是潜意识还是直觉,自己也还说不清,反正觉得有戏。
  1999年初,公司在重庆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决定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式餐饮品牌。经过精打细算,紧锣密鼓选址、装修,刘长明和他的团队于1999年12月27日在羊西线开办了1000平方米的“大蓉和瓦缸酒楼”
  新店开张,本是大吉大利,却发生了意外。晚上8点,正当来宾高高兴兴吃饭喝酒之际,突然顶棚四处冒水,用盆子接都接不过来。员工们从检查孔爬上去一看,原来是消防水管爆裂了。有人说,这下糟了,崭新的装修都泡涨了。他想,事情都出了,总得编个说法鼓舞士气。刘长明大声说,“老一辈说过,水是发物,这是大蓉和的祥兆!”
  最开始投入的资金,总共也就64万,刘长明投了18万。64万建一个店根本不够用,只能一边建一边找钱,你一万我一万凑拢来,其中很多是刘长明一帮老伙计的家底,有人甚至把一家老小的糊口钱都搭进来了。
  刘长明觉得,官场已经走不通了,国营企业也要改制,不赌一把还真不行。办新店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就他个人而言,不干也无所谓,还可以回单位拿工资,下海后拱不动游回岸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跟着他的朋友就难说了,下岗的人找谁去?
  前三个月的营业额,平均每月30万左右,连续亏损。窘迫之下,除了节省开支没其他办法,能省一文是一文。采购没有车,只能坐公共汽车;没有函头纸、信封,弄一些原单位的应付;工资能压缩就压缩,尽可能低一点。
  可能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吧,2000年大年初一,饭店时来运转。旁边一些酒楼放假,去那里吃饭的顾客转身到大蓉和用餐。刘长明赶紧发动全体人员,把休假的都喊回来,全力以赴应对。一天下来,大蓉和的营业额破天荒达到26000元,是平常的一倍多。   此后,生意出现转机,营业额节节上升,4月做到45万,5月份将近60万,此后每月保持15万的增长速度,一路攀升到每月180万才站住。1000来平方米的餐馆,平均每天卖6万多,这是刘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两年后,大蓉和拿到了“四川省餐饮名店”的牌子,并在成都紫荆南路建立了分店。2004年11月,刘长明成立了“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在成都共有5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另外专门为基层员工参股投资所建的“蓉和小厨”已有5个店5000多平方米,集团总销售额近5亿元。同时,大蓉和稳步走向全国,先后发展了20多家连锁店。
  想当初创业何其艰难,而今餐饮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造了条件。有人问刘长明,“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的人”。大家辛辛苦苦奔波劳累,无非是想过上好日子。在他看来,先不要谈“做大做强”,不要谈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让员工脱贫致富,释放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基业长青。刘长明让员工的收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并力争向大学生的收入看齐,对员工给予部队式的福利待遇。
  刘长明从小生活在厨师家庭,对厨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对大蓉和的厨师也一样。看到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刘长明就会想,他们也有一家人要养活,他们的孩子也应该和其他城市孩子一样,过着幸福而有质量的生活。生意好起来后,刘长明首先为功臣们按揭了10套住房,后来又把厨师的住房津贴作为长期执行的政策。10多年来,公司有400多人走上了职业人岗位,300多人购买了住房,100多人买了汽车,还有100多人成为企业的股东,有一些还送子女到国外留学。
  让员工富起来是雷锋精神的升华
  如今,刘长明创办的大蓉和集团是川菜领军企业之一,中国餐饮名店,仅成都每年给国家缴税两千多万元,解决了二千余人的就业。
  作为川菜行业的领军人物,刘长明在圈子里颇有影响力。然而,员工高比例持股的理念和做法并没有得到多数民营企业家的认同。
  “刘总,你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扔了一个炸弹!”一位民营企业家感受到了冲击。
  “我就一个女儿,没有打算给她留多少财产。我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让多数人为自己利益干的机制,把大蓉和办成百年老店。”刘长明这样说。
  “谁会干出这种傻事?”有的人不相信。在他们眼里,做善事的企业家常见,把九成以上股份转让给员工的企业家稀罕,特别是对于一家扩展势头强劲、效益很好的民营企业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当得知确有其事后,他感到迷惑不解:“你办公司究竟图个啥呢?”
  刘长明坦然回答:“刚开始办公司,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给16个人都发得起工资,公司发展起来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能辜负了那些信任我、跟着我干的员工们,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企业,我希望他们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你就那么一点股份,还那么展劲干逑!”另一位同行大佬硬梆梆地甩出这么一句话。
  专家学者质疑:“大股东控股是现代企业的游戏规则,大蓉和公司不按常规出牌,股权高度分散,这个公司又是用什么办法进行管理的呢?”他们想知道答案。
  “公司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钱分出去,把人留下来。”刘长明这样回答,“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员工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公司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员工持股后会从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在管理上操心少了,腾出更多精力思考长远发展等重大问题。”
  基于此,我们似乎忽略了刘长明的这样一个身份:从雷锋团走出来的战士!
  一时间,刘长明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悖于經典理论和传统理念,反对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不论别人说什么,刘长明坚持“成功的事情反复做”。因为大部分股份转让给了员工,他的收入下降了很多,一些企业家觉得他亏大了,送给他一个称号,说他是“效益最好的企业,最穷的董事长”。“我不和你们比,只和自己过去比。”他津津乐道。
  刘长明的收入下降了,员工们的收入却上去了,许多人成为持有公司股份的受益者。有一个藏族小伙子,来自汶川,刚应聘到公司的时候,晚上睡觉用街头扯下的广告布当被子,现在他当上了一个店的总经理,开上了宝马车。还有一个员工,刚来时做杀鱼工,因为心疼鞋子,大冷天赤着脚杀鱼,现在他的年收入都在几十万以上。在大蓉和公司里,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员工数以百计,过百万也不稀罕。“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富起来了,我特别高兴和开心。”
  有一次,刘长明与员工聊天时谈论到一个话题:“雷锋如果活到现在,也在开餐馆,也当了老板,他会怎么做?”
  “雷锋一定会像你那样把股份全都分给大家。”一个员工不假思索接上来这么一句话。当时在场的人都为之震动。
  “雷锋不会把自己饿死。”刘长明接过话题打趣道,“感恩成就了雷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我想雷锋也会给自己留下几个点的股份,有了能力才能更好回报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雷锋生前的连长虞仁昌说:“长明啊,你向雷锋学习做得很好,在新时期学雷锋就应该这样。现在学雷锋不能再提倡捡牙膏皮子、穿补丁袜子啦,那样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雷锋把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过上好日子当作最大的幸福,学雷锋就应该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越过越穷不是学雷锋,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刘长明自己是这样总结的,雷锋从旧社会来,是新社会让他过上了幸福生活,他感恩党感恩这个社会,感恩成就了雷锋,他坚持做好事回报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平凡英雄。企业学雷锋,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感恩时代给予的致富机会,要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包括帮助过自己的身边每一个人;其次,要立足岗位学雷锋,把爱岗敬业、干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与雷锋精神结合起来,餐饮企业每天的工作很辛苦、很平凡、很乏味,要把雷锋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实实在在行动。
  (刘长明董事长旗下的大蓉和集团需要大量的服务管理人才和餐饮服务人员,有愿意和刘董事长一同开创学雷锋大业有识之士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其他文献
刘广金是中国书画院院士、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创新科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花鸟画院副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客座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北京艺博林轩画院名誉院长  劉广金195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仲宫,酷爱丹青40年。多年从事军队和地方文化工作,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美术功底。1992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由于倾爱“天下无双绝,人间第一香”的花王牡丹,则潜心研究,水墨
期刊
评说社会风气,人们经常引用一句典语:“风起于上而俗成于下。” 意思是,风气是由社会领导层面倡导和推行的,而要变成一种约定俗成具有特定地域性的习惯和通例,力量却在普通民众之中。一个制度规定、一种风气倡导,倘若不能推延普及到民众之中,变成群众的自觉遵循,即使意义远大、前程美好,亦无实际意义。  风气是自上而下的,习俗则是在特定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自下而上的。一种风气,要由领导层面的倡导,转化为社会民
期刊
欣闻《雷锋》杂志创刊,野草诗社诸友特作“三同诗”五首以贺!梅竹松为岁寒三友,此诗喻指雷锋、《雷锋》杂志和广大读者、作者永远是朋友。   岁寒三友竹梅松,   亮节高风万世宗。   欲学做人先悟道,   新刊问世唤雷锋。   (克己)   见刊如见岁寒松,   一代英风万古宗。   人学千招先学好,   好人名字叫雷锋。   (沫之)   生生不已看青松,   世世温良寻正宗。   常态旻中需有道,
期刊
寸土寸金的香港,停留在人们脑海的是鳞次栉比的大厦,醒目亮眼的招牌,行色匆匆的路人。然而却总有那么一些地方,闹中取静,让你在转身之间,忘却身后的喧嚣。  1881 Heritag前身——香港水警总部:这座超过120年的历史古迹,是目前香港四大最古老的政府建筑之一,也被列定为法定古迹,整组建筑群包括主楼、马厩及报时塔。除日占期间,曾用作日本海军基地外,至1996年为止,一直为水警所用。本为一所两层高建
期刊
一道菜从创意到成型,包含了很多味道,有的可以用味蕾品尝,而有的要用心来咀嚼。  这里无疑是深圳市内最有氛围的地方:欢乐谷、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与它对街而望;掩映于绿荫中的美术馆就在周围:海水正蓝的深圳湾把其临窗美景装扮得如画一般,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刻也有了一个远眺的演绎。登高而能望远,在威斯汀的顶层餐厅,美食与美景的享受多了一丝文化的优雅。  威斯汀的扒房就坐落在大厦的顶层,扒房的厨师长
期刊
2014年的冬天有些冷,纪念雷锋第74个生日日子,却让北京充满了暖意。历史真的应该记住这一天,也真的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地点,当然,也应该记下这一天,这一地点,发生了一个怎样的事情。这是一个即将诞生的《雷锋》杂志社,他们举办了一个“雷锋文化研究与传播座谈会”,在2014年12月20日这一天,在北京,解放军报社会议室这一地点。一个颇具新意的主题,吸引了全国雷锋研究專家学者和学雷锋活动团队代表50多位聚集
期刊
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上世纪六十年代孕育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为中华民族道德家园新添一座精神丰碑;50多年来,一茬茬官兵接力践行雷锋精神不断线,引领各个时期社会风尚;卸甲返乡的两万余名官兵退伍不褪色,一生一世信仰追随雷锋……  这个团队就是闻名全军的雷锋生前所在团——沈阳军区第40集团军工兵团,人们亲切地称其为“雷锋团”。  光荣的团队——  英雄的土壤孕育永恒的雷锋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壤。  
期刊
张仲国是“中华雷锋号”微信群的群主。自从2014年12月初微信群创建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群里加入了100多人,他们中有将军、部长、雷锋的战友和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也有热心研究雷锋的专家学者。群友发言活跃,“半小时不上,就会漏掉很多言论。”张仲国不得不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到深夜,“专职”关注这个群。  2月2日上午9时许,微信群的报警声接踵而至:来自沈阳药科大学的群友杨大友,寒假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
期刊
MoGon开到了上海。在时下最时髦的IFC大厦里面,我品尝到了芝加哥的大块牛排,就连环境和音乐调调也跟美国的如出一辙。承袭了标志性的介绍菜牌方式,服务员们流利而自信的推荐印象深刻,即使中途插问,仍然对答如流,  旁的餐车上各式食材也让人大开眼界:特色的Jumbo土豆以及各部位的牛肉,那活蹦乱跳的大个波士顿龙虾吊足了我的胃口。可见这全球知名的餐饮大王除却在菜式和口味等硬件上为人称道,就连服务的软件也
期刊
2014年6月25号,中央电视台为邓州编外雷锋团颁发“时代楷模”勋章。我为此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这则消息如大海中的一粒沙,近乎虚无地缥缈,星空一样遥远、冷寂。我本能地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含金量,或者说,我没有理由相信它在今天的现实存在……  脱不掉的战友情怀  来接我的,是一个高高个子、约60多岁的老人,他挺拔的腰板,毫无含糊地告示着世人,他曾经的军队生涯是如何持久地影响着他。他的满头银发,在夕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