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其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制度创新出发,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加快自主创新战略步伐,并在非正式制度创新过程中,重点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重点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舆论导向
20 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启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实践表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自拉开基于制度创新的经济发展帷幕至今,市场经济体制硕果累累。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测的结果,阻碍制度变革和创新。
1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必然性
在制度变革和创新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国家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后陷入停滞状态。制度创新的动力主要涉及到制度供给者和需求者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问题,也是制度创新的动力问题,制度创新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自主创新进展相对缓慢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相应的研究,在两者的关系问题研究方面,认为技术进步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影响,尽管二者的理论表述不同,对于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联系,现有研究都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条件,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
1.2 制度创新需求不足,影响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由于进行制度创新需要打破一些现存的规则,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触及某些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利益。
1.3 制度供给缺乏压力,影响制度变迁
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过程,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触及到其自身利益时,在缺乏社会和市场等外部力量的有效参与和监督的情况下,削弱了制度的有效供给,影响了制度变迁进程,政府的职能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要受到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我国政府职能通过不断完善,要逐渐放松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控,减少一些行政审批行为,加快财税、价格、企业等制度改革的改革步伐,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一部分政府职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2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措施
进行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2.1 培养市场中介组织,建立政府职能承接的载体
在市场中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之间,从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转情况来看,这些团体在经济社会运转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转变职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们有利于社会沟通、社会协调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进行。
2.2 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行政审批制度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建立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政府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选择,它具体包括行政审批的权力、范围、责任以及实施等内容,同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让渡权利的主要途径。
2.3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它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同时也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
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旧的经济制度的消亡,并为新的更具有生命力的经济制度所替代。然而,既有的经济制度经过长期的运行,已经对整个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相适应的利益群体,在没有外界力量改变既有制度运行轨道的情况下,利益格局不会打破僵局,而此时的既得利益群体对于制度变革的态度已由变革之初的支持变为冷漠或阻挠。不同的制度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既然制度变革会受到以既得利益集团为首的一些因素的阻挠,导致制度的交叠和更替不能瞬间完成,那么该制度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会在短时期内实现,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这个时期的制度往往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因,从制度层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中长期来看,科学技术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今后必须要不断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寻找到制度创新的最佳支点,能够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注意发挥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局部的制度变革而引致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制度创新,最终完成制度创新的工作。
在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上,计划往往对应着粗犷,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色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转变经济方式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之所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市场一般对应着集约,政府通过掌控众多经济资源来主导着经济增长。目前出现了“政府退不出,市场起不来”的僵局。归结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市场机制不能迅速完善,无法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迟迟不能到位,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但进一步讲,政府转变职能是根本,是政府职能由“管家”向“守夜人”进行角色转换的过程,因为经济转型过程便是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的过程,其中,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权利让渡,鉴于传统文化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正常运行的制约,需要构建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今后市场制度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政府为摆脱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制度运行的不利影响,应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重视非正式制度创新,在非正式制度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快转变职能步伐,进一步做好改革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栋.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制度创新分析[J].管理世界,1999(3).
[2]兴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
[3]一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趋势[J].传承,2011(13).
[4]毅夫.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5]经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J].福建论坛,2010(3).
作者简介:李风波(1965-),男,山东莱阳人,会计师,副主任,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关键词: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舆论导向
20 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启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实践表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自拉开基于制度创新的经济发展帷幕至今,市场经济体制硕果累累。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测的结果,阻碍制度变革和创新。
1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必然性
在制度变革和创新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国家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后陷入停滞状态。制度创新的动力主要涉及到制度供给者和需求者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问题,也是制度创新的动力问题,制度创新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自主创新进展相对缓慢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相应的研究,在两者的关系问题研究方面,认为技术进步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影响,尽管二者的理论表述不同,对于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联系,现有研究都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条件,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
1.2 制度创新需求不足,影响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由于进行制度创新需要打破一些现存的规则,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触及某些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利益。
1.3 制度供给缺乏压力,影响制度变迁
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过程,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触及到其自身利益时,在缺乏社会和市场等外部力量的有效参与和监督的情况下,削弱了制度的有效供给,影响了制度变迁进程,政府的职能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要受到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我国政府职能通过不断完善,要逐渐放松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控,减少一些行政审批行为,加快财税、价格、企业等制度改革的改革步伐,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一部分政府职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2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措施
进行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2.1 培养市场中介组织,建立政府职能承接的载体
在市场中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之间,从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转情况来看,这些团体在经济社会运转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转变职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们有利于社会沟通、社会协调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进行。
2.2 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行政审批制度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建立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政府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选择,它具体包括行政审批的权力、范围、责任以及实施等内容,同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让渡权利的主要途径。
2.3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它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同时也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
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旧的经济制度的消亡,并为新的更具有生命力的经济制度所替代。然而,既有的经济制度经过长期的运行,已经对整个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联系、相适应的利益群体,在没有外界力量改变既有制度运行轨道的情况下,利益格局不会打破僵局,而此时的既得利益群体对于制度变革的态度已由变革之初的支持变为冷漠或阻挠。不同的制度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既然制度变革会受到以既得利益集团为首的一些因素的阻挠,导致制度的交叠和更替不能瞬间完成,那么该制度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会在短时期内实现,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这个时期的制度往往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因,从制度层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中长期来看,科学技术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今后必须要不断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寻找到制度创新的最佳支点,能够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注意发挥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局部的制度变革而引致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制度创新,最终完成制度创新的工作。
在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上,计划往往对应着粗犷,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色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转变经济方式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之所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市场一般对应着集约,政府通过掌控众多经济资源来主导着经济增长。目前出现了“政府退不出,市场起不来”的僵局。归结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市场机制不能迅速完善,无法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迟迟不能到位,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但进一步讲,政府转变职能是根本,是政府职能由“管家”向“守夜人”进行角色转换的过程,因为经济转型过程便是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的过程,其中,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权利让渡,鉴于传统文化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正常运行的制约,需要构建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今后市场制度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政府为摆脱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制度运行的不利影响,应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重视非正式制度创新,在非正式制度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快转变职能步伐,进一步做好改革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栋.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制度创新分析[J].管理世界,1999(3).
[2]兴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
[3]一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趋势[J].传承,2011(13).
[4]毅夫.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5]经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J].福建论坛,2010(3).
作者简介:李风波(1965-),男,山东莱阳人,会计师,副主任,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