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中小企业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出发,详细阐述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就是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清晰的定位有针对性的选择市场,走全球化发展之路和品牌整合之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 策略
Abstract: From the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trategy is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crease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and there is a clear choice of targeted markets, follow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and br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oad.
Keywords: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SME),international markets, strategy
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的灵活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等优势,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在我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跨国经营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不同于局限在国内或本土的经营,其经营范围、经营战略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跨国经营的主要特点。合理的进入国际市场是当今社会高度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趋势,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入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的开放,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参与国际化的必要性,并且认真分析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制定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最终使中小企业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一)进入国际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之路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经济全球化作为客观的历史进程,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它是以经济的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生产和投资跨国化为基础的,由市场力量所推动的,跨越民族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的新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出现了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这既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面对这一国际大舞台,我国中小企业须制定积极应对的发展战略。
(二)进入国际市场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拥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是有希望有前途不被人小看的企业。通过进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掘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和主要困难
(一)进入国际市场已具备的条件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且生產经营项目单一,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强,有较稳定的区域性目标市场,短期内抵御竞争对手冲击的能力还较强,部分中小企业在某一行业,一定区域塑造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也有较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相对于外来竞争者有其特有的优势;中小企业的多数老总经过多年的模索总结甚至是多次失败中学习“市场竞争”,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短期内还能应对一些挑战和困难;大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制环境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对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将越来越利于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另外中小企业拥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具备的优势条件还是不少的。
(二)面对的主要困难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虽然优势尚存,但是劣势更多;机遇尚存,但是挑战更加严峻。应该说,中小企业面对的困难还是有很多的,总的来说,面对的困难主要有这些方面:
1.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渠道不畅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渠道,直接融资可分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就债券融资而言我国政府规定,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大企业和股份制公司,且企业净资产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有三年连续盈利纪录,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就股票融资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目前尚不具备在深沪两股市上市的资格,国内又没有开放针对可供中小股票、债券上市的“二板”小型市场,间接融资主要是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贷。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自身的资信度过低,没有建立起和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制度,且缺少有效的抵押品,致使金融机构“惜贷”。
2.管理水平低
管理水平低表现在有的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许多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能真正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企业,并且缺乏创新精神;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无章可循和有章可循同时存在,而且缺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
近年出台的政策对大企业优惠多,而对中小企业考虑较少。“重大轻小”的思想严重存在,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管理领导机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抓大放小”这一政策实施上有的还存在一放了之或一卖了之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4.缺乏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在市场环境方面,给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面造成障碍源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以及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业的大型企业造成的人为垄断。对中小企业规定了多种限制政策,如行业进入壁垒政策,目前一些行业如医药、出版、印刷业等规定必须是国有企业,对上市指标、自营进出口权等也向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倾斜。同时,市场交易缺乏规则,市场秩序混乱,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在执法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征收名目繁多的各种税费,使得中小企业负担过重。以上这些不利的因素是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产生影响的,严格的制定市场和规范市场的秩序及制定对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是中小企业能否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的环节之一。
三、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具体策略
(一)中小企业的自身努力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关键
1.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提升中小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且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经营人才,中小企业应逐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在本领域内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发挥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充分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2.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发展电子商务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商业信息系统网络,把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其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即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的形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3.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
中小企业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取代传统的生产和推销观念,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筹划促销手段和确定分销渠道,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
4.实施名牌战略
21世纪是名牌产品到名牌企业到名牌经济的世纪,名牌经济是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在保护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增强名牌的意识和观念,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培育和发展名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以保证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5.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高科技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要允许和鼓励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资本和智力成果参与企业分配,奖励有特殊贡献的职工,特别是奖励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来鼓励其发展。
(二)健全的政策体系是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1.完善并切实落实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建议国家单独设立支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外投资基金和出口贸易基金,以激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融资方面,应给予中小企业较宽松的融资政策,如放宽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及上市的条件;允许它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资金融通等等。
2.简化对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对外投资的事后监管
建议专门设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局,统一对外投资的审批权。同时,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局应尽量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彻底改变目前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下“部门多、手续繁、效率低、周期长”的失效状况,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
3.健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明确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及权利义务,以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其次,动员外经贸部、进出口商会及驻外经商参处等对外工作机构,为中小企业收集国际市场信息,并协助它们开办一些招商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以使中小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顺利开展跨国经营。
(三)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
产品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占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结构、产品技术含量、质量以及产品销售手段上,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另外,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目前,我国服务业出口创汇能力仍然薄弱。服务业是中小企业分布密集的领域,服务贸易不但包括航运、旅游、工程承包、劳务等传统业务,还包括金融、保险、技术咨询、通讯等资本密集型和新兴服务领域。当前国际间的服务贸易越来越展现出广阔的前景,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势在必行。因此中小企业要有战略眼光,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使其成为增加外汇和推动整个出口贸易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四)必须走全球化发展之路
“全球化发展”的概念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也许是“哥德巴黑猜想”而已,历史演进到21世纪初的今天,全球化的概念已是烂熟于耳,全球化的现实课题已经摆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现代人的面前。对此,不少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正在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全球化。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认识和行动却还十分迟缓。因此,要做大量的艰辛努力,一是思想观念要率先“全球化”,即认识全球化的现实和未来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全球化,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全球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利用,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系统管理;三是市场全球化,即本着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采购和销售业务;四是全球化资源配置,即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运用杠杆原理,只要找准全球化的支点,就能撬动全球市场,小企业经营大市场,小产品大发,小产品做成大企业。
(五)必须走品牌整合之路
品牌竞争力时代给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内容。一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价值尺度要遵循全球國际标准,必须走出地域、行业的狭隘领地。二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塑造和发展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市场检验,必须走出孤芳自赏的“内视”不“内省”的狭隘思维。三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塑造要遵循整合原理,走出孤军作战的“小农”时代。品牌本身凝聚了企业的一切价值和属性,因此,品牌的塑造和发展是一个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企业内部的一切资源和企业外部的一切有用资源为其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发展服务。我国迅速崛起的温州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实现了原始积累,在第二个阶段就走强弱联合、强强联合的品牌整合发展战略。并且摆脱了困境和危机。这些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和普遍借鉴的。
(六)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民族之魂、时代之魂,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魂,面对巨变的世界如果不创新就等于走向衰亡。一是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在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中产生的表象概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包括信息环境、生产经营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限制,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经历一次思想观念大洗礼,才能促进思维方式的大转变,而且在决策手段、管理方式和思维上才能大胆创新,适应新的要求,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二是经营创新。企业要发展,首要的是筹划与决策、决策的根本则是创新。正如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若贝尔获奖者西蒙教授所说:“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创新”。面对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谁在经营决策上通过创新,抢先一步就能占领市场制高点,谁就将成为赢家。三是文化创新。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内涵,以创新的精神创新文化、以创新的文化塑造创新的企业人。四是技术与市场创新。建立完善以技术创新引领消费市场创新,以技术创新满足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少与竞争对手抢“蛋糕”,多为自己做“蛋糕”,并善于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做大市场“蛋糕”。
(七)必须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经营管理之路
现代企业制度是世界工业革命200年多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工业发展中不断总结完善而来的企业经营之道,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规程和准则。当今的中小企业在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上,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实践运作,普遍存在巨大的差距,也是未来束缚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对此,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必须从“人治”转变为“法制”。中小企业普遍处于“能人”企业阶段,无论规章制度有多少,最终是以企业老板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为有效依据,决策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朝令夕改,事实上是一个混乱的管理时期。只有走上依“法”管理,科学决策,流程优化的时期,这些中小企业才能算步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正轨。二是必须从“老板独资”企业转变为现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产权明晰,股权与能力、责任、贡献直接挂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只有将中高层经营管理者,甚至于普通员工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降低人才经营风险和人力资源成本,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从“家族制”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制”现象较为普遍,而家族内部包括企业老板本身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能力所限,客观上已经严重阻碍企业发展。可让家庭企业永存,但不能让“家族管理”长期统领企业。因此,应尽早建立关键经营人才与群体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的精英团队及人力资源动力机制,从根本上步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康庄大道。
最后,本人认为,理论是伟大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可以说是盲目的实践,但是没有“实践”捧场的理论,则又没有价值,但愿今后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市场选择、清晰的定位、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恰当的进入方式,更多更好的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2.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8)
3.尤安山.《中小企业国际合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
4.许辉.《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模式与策略研究》[M].南开经济出版社,2003(6)
5.蔡宁.《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7)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 策略
Abstract: From the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trategy is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crease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and there is a clear choice of targeted markets, follow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and br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oad.
Keywords: small or medium enterprise(SME),international markets, strategy
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的灵活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等优势,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在我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跨国经营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不同于局限在国内或本土的经营,其经营范围、经营战略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跨国经营的主要特点。合理的进入国际市场是当今社会高度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趋势,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入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的开放,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参与国际化的必要性,并且认真分析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制定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最终使中小企业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一)进入国际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之路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经济全球化作为客观的历史进程,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它是以经济的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生产和投资跨国化为基础的,由市场力量所推动的,跨越民族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的新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出现了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这既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面对这一国际大舞台,我国中小企业须制定积极应对的发展战略。
(二)进入国际市场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拥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是有希望有前途不被人小看的企业。通过进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掘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和主要困难
(一)进入国际市场已具备的条件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且生產经营项目单一,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强,有较稳定的区域性目标市场,短期内抵御竞争对手冲击的能力还较强,部分中小企业在某一行业,一定区域塑造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也有较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相对于外来竞争者有其特有的优势;中小企业的多数老总经过多年的模索总结甚至是多次失败中学习“市场竞争”,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短期内还能应对一些挑战和困难;大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制环境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对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将越来越利于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另外中小企业拥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具备的优势条件还是不少的。
(二)面对的主要困难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虽然优势尚存,但是劣势更多;机遇尚存,但是挑战更加严峻。应该说,中小企业面对的困难还是有很多的,总的来说,面对的困难主要有这些方面:
1.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渠道不畅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渠道,直接融资可分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就债券融资而言我国政府规定,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大企业和股份制公司,且企业净资产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有三年连续盈利纪录,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就股票融资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目前尚不具备在深沪两股市上市的资格,国内又没有开放针对可供中小股票、债券上市的“二板”小型市场,间接融资主要是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贷。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自身的资信度过低,没有建立起和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制度,且缺少有效的抵押品,致使金融机构“惜贷”。
2.管理水平低
管理水平低表现在有的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许多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能真正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企业,并且缺乏创新精神;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无章可循和有章可循同时存在,而且缺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
近年出台的政策对大企业优惠多,而对中小企业考虑较少。“重大轻小”的思想严重存在,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管理领导机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抓大放小”这一政策实施上有的还存在一放了之或一卖了之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4.缺乏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在市场环境方面,给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面造成障碍源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以及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业的大型企业造成的人为垄断。对中小企业规定了多种限制政策,如行业进入壁垒政策,目前一些行业如医药、出版、印刷业等规定必须是国有企业,对上市指标、自营进出口权等也向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倾斜。同时,市场交易缺乏规则,市场秩序混乱,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在执法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征收名目繁多的各种税费,使得中小企业负担过重。以上这些不利的因素是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产生影响的,严格的制定市场和规范市场的秩序及制定对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是中小企业能否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的环节之一。
三、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具体策略
(一)中小企业的自身努力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关键
1.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提升中小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且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经营人才,中小企业应逐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在本领域内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发挥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充分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2.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发展电子商务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商业信息系统网络,把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其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即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的形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3.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
中小企业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取代传统的生产和推销观念,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筹划促销手段和确定分销渠道,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
4.实施名牌战略
21世纪是名牌产品到名牌企业到名牌经济的世纪,名牌经济是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在保护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增强名牌的意识和观念,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培育和发展名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以保证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5.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高科技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要允许和鼓励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资本和智力成果参与企业分配,奖励有特殊贡献的职工,特别是奖励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来鼓励其发展。
(二)健全的政策体系是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1.完善并切实落实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建议国家单独设立支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外投资基金和出口贸易基金,以激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融资方面,应给予中小企业较宽松的融资政策,如放宽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及上市的条件;允许它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资金融通等等。
2.简化对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对外投资的事后监管
建议专门设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局,统一对外投资的审批权。同时,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局应尽量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彻底改变目前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下“部门多、手续繁、效率低、周期长”的失效状况,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
3.健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明确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及权利义务,以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其次,动员外经贸部、进出口商会及驻外经商参处等对外工作机构,为中小企业收集国际市场信息,并协助它们开办一些招商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以使中小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顺利开展跨国经营。
(三)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
产品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占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结构、产品技术含量、质量以及产品销售手段上,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另外,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目前,我国服务业出口创汇能力仍然薄弱。服务业是中小企业分布密集的领域,服务贸易不但包括航运、旅游、工程承包、劳务等传统业务,还包括金融、保险、技术咨询、通讯等资本密集型和新兴服务领域。当前国际间的服务贸易越来越展现出广阔的前景,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势在必行。因此中小企业要有战略眼光,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使其成为增加外汇和推动整个出口贸易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四)必须走全球化发展之路
“全球化发展”的概念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也许是“哥德巴黑猜想”而已,历史演进到21世纪初的今天,全球化的概念已是烂熟于耳,全球化的现实课题已经摆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现代人的面前。对此,不少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正在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全球化。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认识和行动却还十分迟缓。因此,要做大量的艰辛努力,一是思想观念要率先“全球化”,即认识全球化的现实和未来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全球化,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全球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利用,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系统管理;三是市场全球化,即本着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采购和销售业务;四是全球化资源配置,即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运用杠杆原理,只要找准全球化的支点,就能撬动全球市场,小企业经营大市场,小产品大发,小产品做成大企业。
(五)必须走品牌整合之路
品牌竞争力时代给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内容。一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价值尺度要遵循全球國际标准,必须走出地域、行业的狭隘领地。二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塑造和发展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市场检验,必须走出孤芳自赏的“内视”不“内省”的狭隘思维。三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塑造要遵循整合原理,走出孤军作战的“小农”时代。品牌本身凝聚了企业的一切价值和属性,因此,品牌的塑造和发展是一个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企业内部的一切资源和企业外部的一切有用资源为其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发展服务。我国迅速崛起的温州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实现了原始积累,在第二个阶段就走强弱联合、强强联合的品牌整合发展战略。并且摆脱了困境和危机。这些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和普遍借鉴的。
(六)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民族之魂、时代之魂,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魂,面对巨变的世界如果不创新就等于走向衰亡。一是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在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中产生的表象概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包括信息环境、生产经营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限制,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经历一次思想观念大洗礼,才能促进思维方式的大转变,而且在决策手段、管理方式和思维上才能大胆创新,适应新的要求,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二是经营创新。企业要发展,首要的是筹划与决策、决策的根本则是创新。正如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若贝尔获奖者西蒙教授所说:“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创新”。面对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谁在经营决策上通过创新,抢先一步就能占领市场制高点,谁就将成为赢家。三是文化创新。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内涵,以创新的精神创新文化、以创新的文化塑造创新的企业人。四是技术与市场创新。建立完善以技术创新引领消费市场创新,以技术创新满足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少与竞争对手抢“蛋糕”,多为自己做“蛋糕”,并善于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做大市场“蛋糕”。
(七)必须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经营管理之路
现代企业制度是世界工业革命200年多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工业发展中不断总结完善而来的企业经营之道,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规程和准则。当今的中小企业在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上,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实践运作,普遍存在巨大的差距,也是未来束缚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对此,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必须从“人治”转变为“法制”。中小企业普遍处于“能人”企业阶段,无论规章制度有多少,最终是以企业老板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为有效依据,决策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朝令夕改,事实上是一个混乱的管理时期。只有走上依“法”管理,科学决策,流程优化的时期,这些中小企业才能算步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正轨。二是必须从“老板独资”企业转变为现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产权明晰,股权与能力、责任、贡献直接挂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只有将中高层经营管理者,甚至于普通员工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降低人才经营风险和人力资源成本,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从“家族制”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制”现象较为普遍,而家族内部包括企业老板本身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能力所限,客观上已经严重阻碍企业发展。可让家庭企业永存,但不能让“家族管理”长期统领企业。因此,应尽早建立关键经营人才与群体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的精英团队及人力资源动力机制,从根本上步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康庄大道。
最后,本人认为,理论是伟大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可以说是盲目的实践,但是没有“实践”捧场的理论,则又没有价值,但愿今后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市场选择、清晰的定位、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恰当的进入方式,更多更好的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2.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8)
3.尤安山.《中小企业国际合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
4.许辉.《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模式与策略研究》[M].南开经济出版社,2003(6)
5.蔡宁.《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