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成艺术是随着现代工业、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现代艺术。构成艺术中的平面构成,是在高、宽二维空间中遵循美的原则,设计、制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抽象的图形。平面构成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的形式规律,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美”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下面,就平面构成教学浅述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法。
一、生活中的自然形和抽象形启迪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山、水、树、人等的自然形体,也经常接触到许多抽象形体:一个三角形和箭头,明示了方向,暗喻了力与速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爽快的性格意向;一棵修剪成球状的冬青树,给人以优美的感受,圆的流转柔美之性格已寓在其中。因此,可以说生活已训练了人们对自然形和抽象形的审美眼光。鉴于上述,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掘生活中的抽象形。如我国传统的京剧脸谱,根据人物性格和人们主观的褒贬,将面部图案形态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变形,其处理手法大都具有一定的抽象化。这样,学生了解了艺术中的抽象形是来源于自然形,而且具有更典型的高于自然形的审美趣味,是创造新的形态,从而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从自然形到抽象形的演变启迪创造性思维
自然形的构想,偏重于形象思维;而抽象形的构造,则偏重于逻辑思维。当然,不论哪种艺术形式,总是以形象的构思为其思维特征,并附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考虑到学生们对美术作品创作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平面构成设计的思维方式的差别,在平面构成设计前,笔者安排了基础传统图案向平面构成图案设计的演变过程的讲解,以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这一构成基础的能力。可请学生采集各种树叶,作一次单独纹样的练习。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将叶子的自然形经过整理、取舍、夸张和变形,可得到一幅幅单独纹样。这时的画面,虽然表现的还是叶子,但是和自然形态的叶子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叶子纹样再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学生在了解、掌握基本设计方法后,常能凝神静思,妙想如潮,兴趣盎然地制作出构思独特、效果不错的画面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受到了审美上的熏陶,更是在做一种智力上的体操,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思维的深度、广度上得以发掘,提高了艺术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形式与感情的相应关系启迪创造性思维
“艺术是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情的高度体现。”在平面构成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抽象形给学生的心理感受,并启发学生对抽象形作心理上的感情体验,具体以命题设计与无标题设计进行。
1.感情在形式的载体中先以命题设计,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形式美中体验感情的律动。这是一种上升为理性的感情状态,因而是健康的。例如:直线与放射线一课,启发学生对线型的性格特点进行感情体验。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崇高的品质;放射线则有飞跃迅速、向上的性格意向。当这两种线进行多种交叉复合时,便能产生出这样的感情意味:垂直线的庄重、放射线与线的序列渐变,增强了节奏的美,在此,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沉稳而持久的理性情感。形式作为一个载体,感情寓在其中了。
2.形式在感情的表述中逐渐深入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设计要领后往往产生出一种随意的、即兴创作欲望,为此,我们进行了无标题设计,放手让学生以其特有的感情品质及独特的思考方式进行平面设计。结果很有趣。男同学或多以直线、略加曲线的复合,或多以大块面、略加小块面的复合,构思缜密,变化复杂而统一,表现了男同学一种特有的心理感情结构:沉稳的情感,周密的思考。女同学或多以曲线、略加直线的复合,或多以细密的块面复合,表现出她们的某种感情的定势:情感的细腻丰富及在空间布置上的条理性。这样,形式训练就成为审美教育中感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了,形式与感情的相应关系启迪了创造性思维。
四、平面构成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我们的高师美术教学,过去常常偏重于绘画基础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为了开启学生丰富的想像构思潜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性思维的飞跃,我尝试将“分解构成”这一现代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引进高师美术课堂。
分解构成,顾名思义,是先将基本形合理地肢解和分割,再将素材重新组织的创作过程。在分解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最关健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我首先采用“原型启发”方式,向学生出示教学范图。当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意象动物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课堂上热闹开了。不过这时他们的构思还仅处于机械摹仿阶段。
要将他们的思维纳入创造思维的轨道,还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分解方法。于是我采用当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将长方形白版纸划线、剪裁,再重新组成新的视觉形象。同时我归纳出三种分解法:1.二等形分解,产生正负形;2.多等形分解,产生对称群;3.不等形分解,组成意象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创造的甘苦,学习情绪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真正体现了高师美术教学中眼、手、脑协调并用的原则。
一、生活中的自然形和抽象形启迪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山、水、树、人等的自然形体,也经常接触到许多抽象形体:一个三角形和箭头,明示了方向,暗喻了力与速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爽快的性格意向;一棵修剪成球状的冬青树,给人以优美的感受,圆的流转柔美之性格已寓在其中。因此,可以说生活已训练了人们对自然形和抽象形的审美眼光。鉴于上述,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掘生活中的抽象形。如我国传统的京剧脸谱,根据人物性格和人们主观的褒贬,将面部图案形态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变形,其处理手法大都具有一定的抽象化。这样,学生了解了艺术中的抽象形是来源于自然形,而且具有更典型的高于自然形的审美趣味,是创造新的形态,从而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从自然形到抽象形的演变启迪创造性思维
自然形的构想,偏重于形象思维;而抽象形的构造,则偏重于逻辑思维。当然,不论哪种艺术形式,总是以形象的构思为其思维特征,并附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考虑到学生们对美术作品创作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平面构成设计的思维方式的差别,在平面构成设计前,笔者安排了基础传统图案向平面构成图案设计的演变过程的讲解,以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这一构成基础的能力。可请学生采集各种树叶,作一次单独纹样的练习。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将叶子的自然形经过整理、取舍、夸张和变形,可得到一幅幅单独纹样。这时的画面,虽然表现的还是叶子,但是和自然形态的叶子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叶子纹样再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学生在了解、掌握基本设计方法后,常能凝神静思,妙想如潮,兴趣盎然地制作出构思独特、效果不错的画面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受到了审美上的熏陶,更是在做一种智力上的体操,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思维的深度、广度上得以发掘,提高了艺术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形式与感情的相应关系启迪创造性思维
“艺术是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情的高度体现。”在平面构成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抽象形给学生的心理感受,并启发学生对抽象形作心理上的感情体验,具体以命题设计与无标题设计进行。
1.感情在形式的载体中先以命题设计,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形式美中体验感情的律动。这是一种上升为理性的感情状态,因而是健康的。例如:直线与放射线一课,启发学生对线型的性格特点进行感情体验。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崇高的品质;放射线则有飞跃迅速、向上的性格意向。当这两种线进行多种交叉复合时,便能产生出这样的感情意味:垂直线的庄重、放射线与线的序列渐变,增强了节奏的美,在此,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沉稳而持久的理性情感。形式作为一个载体,感情寓在其中了。
2.形式在感情的表述中逐渐深入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设计要领后往往产生出一种随意的、即兴创作欲望,为此,我们进行了无标题设计,放手让学生以其特有的感情品质及独特的思考方式进行平面设计。结果很有趣。男同学或多以直线、略加曲线的复合,或多以大块面、略加小块面的复合,构思缜密,变化复杂而统一,表现了男同学一种特有的心理感情结构:沉稳的情感,周密的思考。女同学或多以曲线、略加直线的复合,或多以细密的块面复合,表现出她们的某种感情的定势:情感的细腻丰富及在空间布置上的条理性。这样,形式训练就成为审美教育中感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了,形式与感情的相应关系启迪了创造性思维。
四、平面构成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我们的高师美术教学,过去常常偏重于绘画基础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为了开启学生丰富的想像构思潜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性思维的飞跃,我尝试将“分解构成”这一现代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引进高师美术课堂。
分解构成,顾名思义,是先将基本形合理地肢解和分割,再将素材重新组织的创作过程。在分解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最关健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我首先采用“原型启发”方式,向学生出示教学范图。当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意象动物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课堂上热闹开了。不过这时他们的构思还仅处于机械摹仿阶段。
要将他们的思维纳入创造思维的轨道,还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分解方法。于是我采用当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将长方形白版纸划线、剪裁,再重新组成新的视觉形象。同时我归纳出三种分解法:1.二等形分解,产生正负形;2.多等形分解,产生对称群;3.不等形分解,组成意象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创造的甘苦,学习情绪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真正体现了高师美术教学中眼、手、脑协调并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