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图说历史 涵养学生学科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主干知识确定主题,围绕主题运用“图说历史”的教学法,精心选择图片,巧妙设计相关问题,创设情境,引发思维,让图片活化教学,让历史照亮现实,不仅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興趣,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图说历史;主题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标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界定,涵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成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指导教学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历史学科特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深切感受到在历史教学中围绕主题“以图说史”,不仅形式生动,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在“解图”时落实课标要求、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陈志刚指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均指向技能、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直接指向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历史学科“思辨”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客观态度及积极的价值观。图片作为史料,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巧思也会赋予图片教学法新的价值。我在教学中设计“图说历史话沧桑”环节,围绕特定主题,精心选择图片,能在瞬间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挖掘静态图片资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注重对图片资料寻疑设问,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多角度解读图片信息,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在明晰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解释历史事件,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强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立德树人,涵养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树立世界意识。
  “一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的了解,这意味着你知道要去哪里。”史蒂芬·R·柯维这样说,在历史教学中确定主题图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主题便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图片则是我们路上的好向导。如何更好地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往往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从自己和学生的体验出发,在史实中寻找主题与图片的契合点,涵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 突出“人”,解读“己”
  历史学的魅力之一在于鲜活的“个人”,在确定历史教学主题时,我最常做的是以人串事,对比学习,或选取同一战队的战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林肯与罗斯福,或选取对比鲜明的敌手,如王安石与司马光、凯伊与瓦特。伟人也好、平民也罢,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无不需要在大时代中做选择,能担当。突出“人”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由人及己”,习得历史人物的经验与智慧,在当下的时代潮流瞬息而变的环境下,找寻出路,映照初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史事多,人物杂,社会主要矛盾也是一变再变,常使学生张冠李戴,将知识点混成了一团浆糊。我试着以“两个人的十年”为题,将毛泽东与蒋介石个人在1927~1937年的重大事件以图片串联,从二人的经历说明中国十年间时局的转折:蒋介石在这十年中,逐渐走向国家权力顶峰,以统一中国为旗号,大肆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仍然坚决剿共,不理时局,终于在张、杨兵谏后联共抗日,转变为抗战的领袖;毛泽东则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努力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从井冈山再出发,遵义会议后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他们二人十年的时光是个人积极奋斗成长的过程,他们所参与的大事件无不体现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人在这十年开始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又在民族大义下走向合作。这样的对比既容易落实主干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选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慎重选择个人人生道路、为国家民族积极奋斗的家国情怀。
  2017年8月,德国发生了一起中国游客在国会大厦前因为行“纳粹礼”被抓的事件,两位游客可能是开玩笑的举动居然引起了轩然大波,9月开学后,我结合二战时期德国民众集会时的纳粹礼、西方部分国家纳粹旗帜重现等相关历史图片说明坚决打击纳粹幽灵的重要意义,请学生就“反纳粹与言论自由孰轻孰重?”展开讨论。学生因此对坚决反对纳粹主义思想的死灰复燃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对启蒙运动中的“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思想主张又有了新的深刻认识。图片“活化”了教学,历史“照亮”了现实。学生不仅从历史中吸取了智慧,也涵养了理性思考的意识。
  二、 突出“时”,解读“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与现实相对照,更能体现出历史学的意义。在定主题时我也注意突出“时代性”,结合时事热点,串联图片,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时事,从时事中重新发现历史。2017年初,美国总统大选形势如火如荼,我们刚好正在复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就在大选结果将揭晓的前一天,我结合美国大选的热点新闻,结合图片拓展美国总统选举的相关知识,说明美国总统产生的过程、美国两党政治竞争产生的多重影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知识体系与美国当时选举的实际情况相对照,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我们当时还预测了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大部分同学也与当时的美国主流媒体一样认为是希拉里,最后结果出炉后,特朗普的当选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让他们反思当下美国民主选举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对于美国式民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请同学们分析地图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新航路开辟后对丝绸之路的冲击,分组讨论当下提出对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复习古代经济史的同时,学生们也加深了对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中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充满信心,培养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三、 突出“生”,解读“思”
  历史教学中选用的图片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绘制,学生精心绘制的主题式思维导图或漫画,包含着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主动“解释”,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在实践中我将主题式思维导图归纳为三步走,即“确定与主题相关的重大事件,突出事件之间的时空关联、选取合适图形美化”,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解读自己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图说历史——“二战”进行时
  工业革命一课,我请同学们针对工业革命的背景设计思维导图,学生们分工合作,根据主题理清知识线索后,选用“火车”来象征“工业革命”,在每一节车厢和火车行进中冒出来的烟雾中巧妙嵌入工业革命的背景要素,既系统化了主体知识,落實了知识目标,又体现了工业革命充当了时代的“火车头”,引领工业文明的到来。
  在复习“二战”史时,学生们在熟练掌握主题式思维导图的方法后,从战场、集团两个角度出发,利用非常简洁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二战”时期各大洲诸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简明扼要,又生动灵活,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也有了新的认识。
  由学生自己设计图片“图说历史”,除了熟悉了主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历史事件,对历史有了新思考,有益于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多项能力。
  确立主题以后,还要注意完善“图说”的细节,增强图说的效果:
  第一要注意图片的典型性。课堂时间有限,“图说历史”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可以是课堂导入,也可以是概念解读或课堂小结,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这意味着图片的数量不能毫无节制,一定要精选与主题相关的典型图片,一般控制在5张左右。
  其次要注意图片的适切性。选择图片时,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注意多样性,力求简明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图说的启发性,力求以小见大,从细节引导学生的分析;注意冲突性,力求图片之间形成对比,对学生的惯性思维形成冲击,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
  第三要注意图片的清晰度。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具体的搜索中要注意对比,选择优质图片,力求图片一放出来便能够使学生有视觉的冲击,便于学生从图片中提取相关信息,有利于图片的解读,教师也可利用当地的图片馆,翻拍历史专业书籍中的照片,增强教学设计的独创性,当然在搜图的过程中要有合理的版权意识。
  第四要注意解说的简明度。既然是“图说历史”,那么解说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解说要能做到简明扼要,既能说明历史事件的梗概,又能突出主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既要关注历史解释,更要关注学生“解图”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改又上征程之际,在历史教学中巧定主题,精选图片,启“生”之思,育“生”之能,仍不失为全面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道梁.求真、向善、明道、致公:中学历史教育探新[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3]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Waosh,J.A.(美),Sattes,B.D.(美)著;刘彥译.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1(9).
  [6]陈志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改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
  [7]Stenve Herne John Jessel Jenny Griffiths.学会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导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沈咏梅,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平山中学。
其他文献
前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在我国开展时间已有30余年,现已发展成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关于手术风险评估方面工作国
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方略得以创变,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目的:本研究在对ICU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发生率、常见类型、好发部位等发生特点,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量表
目的:脓毒症在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多种危重症病情评估量表被用于诊断及评估其预后。老年危重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是否依然完全适用尚无法得知。本研究旨
摘 要:“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其以“小、微、精”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融合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可以将过去教学模式不能相比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探究分析了如何巧用微课,激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其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认知负荷理论相符,并逐渐在各种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初步分析微课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招募25例受检者25个膝关节,所有入选者均拍摄膝关节X线正侧位,由两位放射科副主任医
摘 要:学生的学习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过程,更是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则更多的作为一名引导者和激励者出现。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围绕任务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会对事物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不同的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如今的小学课堂也已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基于微课对教学上的辅助,使得小学信息技术也摆脱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微課这种短小却精悍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了理想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对微课的运用给予高度重视,继而切实发挥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以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