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在阿城的《棋王》笔下,王一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作为人类,我们对于物质需要的追求。食物,是生存的第一步,也是生存的根本。随着欲望的满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甚至会渐渐演变,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寄托与信仰。
关键词:吃;生存;物质;本能;热爱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中国很早进入农耕时代,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人口相对较少,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西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生存需要为最低级的需要。设想,作为假如如果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毋庸置疑,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我们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变得不重要。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获得食物,进而生存下去。只有当人从生存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类才能进行各项活动,因此食物成为了人类生存的根本。而 “吃”这一行为,是满足人类生物化、物质化需求的途径。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行为,甚至成为一种生存目的,一种生存信仰,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心灵寄托。
阿城在《棋王》中有很大的篇幅是用来写各种各样的“吃”,写各种吃饭的情景。小说开头处王一生说到,“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他迥异于同时代的其他知青,把生存看为己任。他不是为了革命理想,也不是为了避免被迫害而去的,而是因为有吃的——一个非常务实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又现实的生存需求驱使他去插队落户。
王一生在贫穷与饥饿的底层囚牢中挣扎,更是粗暴地支配着肉体专注于“吃”,试图通过食物这个武器,来实现自己对生存的强烈欲望和渴求。在小说中写到“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他对于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也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 他对于食物是敬畏的,那种凶猛又小心翼翼的“猥琐”吃相似乎是他被贫穷折磨后的生存危机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只能是怪饥饿时代滋生了他的畸形行为。
其实透过“吃”本身这一行为,不难发现其中深刻表现出王一生对于生命的虔诚和热爱。他将自己的生存寄托在“吃”上,他喜欢的“吃”不是邦斯的那种“吃”,也不是杰克·伦敦的那种“吃”,他对“吃”的目的就是能够活下来。生存是第一要义,没有人能够脱离正常的物质需求,关键是王一生在一种平凡的生活状态中凝聚着某些形而上的、超越世俗的东西,那就是他于吃无争,不苛求麦乳精、油多,只要顿顿饱就是福。现当代作家中也有不少写“吃”,如周作人、汪曾棋等,记得梁实秋有一篇文章《吃相》,他也是用那种很热烈的笔法描写了那些下里巴人怎样吃饭,烘托出他们对生命的一种热烈。这一类人都是在演绎最本色,最原始状态下的生命。“吃”不是简单把食物塞到嘴里,填饱肚子就好,每一次用力“吃”的背后,都蕴藏着对生存、生活喷薄的激情,积蓄雄浑的力量。在“吃”这个动作下,能窥见到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生活的感悟,珍惜现有的幸福,吃得饱就是幸福的生活,吃得俗却也吃得快乐。无论是对于吃的东西的极低的要求,还是对于食物的极端的节约,这些人挣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了“生”而“生”,为了“吃”而“吃”。
阿城自言:“我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非常人世的人,没有出世的时候。”他写作只是为了抽烟,为了伏天的时候能让妻子出去玩一次,能让儿子吃一点凉东西。他期望还原的是更为平实的生活原态。“吃”延伸为写作,生存上升为生活,在这之中,阿城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状态,简单、平凡、实际的人生。
正如阿城所追求的,其笔下的王一生的一身也是如此。生存意识在物质面前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吃”这一行为有着具有重要的指向引导作用。民以食為天,温饱是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也是不可抗拒的物质诱惑,是生存之本。当温饱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对生命的虔诚和热烈也同时散发出来。生命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生命的真谛亦在于我们对于我们所拥有的珍惜,而不是一味的奢求那些得不到的事物。像王一生那样,他对于自己悲苦的身世没有抱怨,对于脚卵吃的燕窝也只有惊奇,没吃过蟹肉也不觉得沮丧。生命于他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公,但是我们看到的他始终是淡然地吃着能填饱肚子足以的东西。他虽然人卑微,吃得也卑微,但却骄傲地生存着,这份灵魂的寄托给予了“吃”更高的内涵。
“吃”,不与谁争,以平实的心态回归生命的本真,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棋王》(阿城《中华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棋王》:最本色的生命书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吃;生存;物质;本能;热爱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中国很早进入农耕时代,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人口相对较少,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西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生存需要为最低级的需要。设想,作为假如如果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毋庸置疑,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我们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变得不重要。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获得食物,进而生存下去。只有当人从生存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类才能进行各项活动,因此食物成为了人类生存的根本。而 “吃”这一行为,是满足人类生物化、物质化需求的途径。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行为,甚至成为一种生存目的,一种生存信仰,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心灵寄托。
阿城在《棋王》中有很大的篇幅是用来写各种各样的“吃”,写各种吃饭的情景。小说开头处王一生说到,“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他迥异于同时代的其他知青,把生存看为己任。他不是为了革命理想,也不是为了避免被迫害而去的,而是因为有吃的——一个非常务实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又现实的生存需求驱使他去插队落户。
王一生在贫穷与饥饿的底层囚牢中挣扎,更是粗暴地支配着肉体专注于“吃”,试图通过食物这个武器,来实现自己对生存的强烈欲望和渴求。在小说中写到“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他对于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也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 他对于食物是敬畏的,那种凶猛又小心翼翼的“猥琐”吃相似乎是他被贫穷折磨后的生存危机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只能是怪饥饿时代滋生了他的畸形行为。
其实透过“吃”本身这一行为,不难发现其中深刻表现出王一生对于生命的虔诚和热爱。他将自己的生存寄托在“吃”上,他喜欢的“吃”不是邦斯的那种“吃”,也不是杰克·伦敦的那种“吃”,他对“吃”的目的就是能够活下来。生存是第一要义,没有人能够脱离正常的物质需求,关键是王一生在一种平凡的生活状态中凝聚着某些形而上的、超越世俗的东西,那就是他于吃无争,不苛求麦乳精、油多,只要顿顿饱就是福。现当代作家中也有不少写“吃”,如周作人、汪曾棋等,记得梁实秋有一篇文章《吃相》,他也是用那种很热烈的笔法描写了那些下里巴人怎样吃饭,烘托出他们对生命的一种热烈。这一类人都是在演绎最本色,最原始状态下的生命。“吃”不是简单把食物塞到嘴里,填饱肚子就好,每一次用力“吃”的背后,都蕴藏着对生存、生活喷薄的激情,积蓄雄浑的力量。在“吃”这个动作下,能窥见到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生活的感悟,珍惜现有的幸福,吃得饱就是幸福的生活,吃得俗却也吃得快乐。无论是对于吃的东西的极低的要求,还是对于食物的极端的节约,这些人挣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了“生”而“生”,为了“吃”而“吃”。
阿城自言:“我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非常人世的人,没有出世的时候。”他写作只是为了抽烟,为了伏天的时候能让妻子出去玩一次,能让儿子吃一点凉东西。他期望还原的是更为平实的生活原态。“吃”延伸为写作,生存上升为生活,在这之中,阿城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状态,简单、平凡、实际的人生。
正如阿城所追求的,其笔下的王一生的一身也是如此。生存意识在物质面前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吃”这一行为有着具有重要的指向引导作用。民以食為天,温饱是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也是不可抗拒的物质诱惑,是生存之本。当温饱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对生命的虔诚和热烈也同时散发出来。生命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生命的真谛亦在于我们对于我们所拥有的珍惜,而不是一味的奢求那些得不到的事物。像王一生那样,他对于自己悲苦的身世没有抱怨,对于脚卵吃的燕窝也只有惊奇,没吃过蟹肉也不觉得沮丧。生命于他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公,但是我们看到的他始终是淡然地吃着能填饱肚子足以的东西。他虽然人卑微,吃得也卑微,但却骄傲地生存着,这份灵魂的寄托给予了“吃”更高的内涵。
“吃”,不与谁争,以平实的心态回归生命的本真,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棋王》(阿城《中华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棋王》:最本色的生命书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