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是一群致力于某一方向研究或专一学科的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促进学术交流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大学生社团。现阶段,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指导老师配备不足,高校管理者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多发面寻求发展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新对策。
一、国内外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
(1)国内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综合性、现代化大学的历史仅有一百余年,而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则更为短暂。在五四前后学生社团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但是由于人数少、力量薄弱,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一再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社团才真正开始稳定的发展。国内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在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方面。同时,研究着重于现状分析以及特征研究等,并没有提出系统性的发展对策。
(2)国外现状。
在国外的大学中,有关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时间相对较长,研究内容更为广泛。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90年代以来的全面研究等方面。另外,国外的大学生社团充分利用了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与特点归纳
要对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进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必须先对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思想基础、活动特点等一系列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我国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时间短,覆盖范围不够广,只能实现一些学术型的社团的基本作用: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笔者以江苏科技大学中的大学生社团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广泛的调查。
为此,建立了专门的研究调查小组,该项目组成员均为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的成员,其中两名为骨干,对学院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同时,项目指导老师为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指导教师,本身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有长期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社团每年都会与其他高校社团有数次联谊活动,这样使得项目研究组成员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兄弟院校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新的思路,供该研究参考和借鉴。
经过成员的总结归纳与进一步探讨,总结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参加少,积极性不高,社团凝聚力差。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团中,文艺与体育类社团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五,而学术型社团却寥寥无几。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倾向于通俗、形式化、娱乐性的活动,而忽视了学术性的方面。直接导致了活动水平不高,理论性差等不良方面。于此同时,大学生参加学术型社团的积极性不高,社团竞争力不强、凝聚力差,从而迫使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
(2)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指导情况欠佳。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社团成员表示没有见过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又指出,在平时的活动中存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走了很多弯路。
(3)大学生社团的类型结构失衡。
在所有的大学生社团中,文体娱乐型多,政治理论型和社会服务型少,学术或科研型社团所占的比重显得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术型社团过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遇到困难。
(4)缺乏健全的活动机制,活动经费不足。
超过九成的社团负责人反映,在平时的活动中经费难以到位,学校分配经费过少,社会赞助联系困难。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活动机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并且活动时间难以协调。
三、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1)组织形式松散,工作思路含糊。
各个社团都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由于大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使这些规章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多数都流于形式。同时,许多社团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工作思路不清晰,时有摇摆。
(2)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社团地位不够重视。
高校管理者对社团采取自由放任、不支持的态度,使大学生社团缺乏指导。开展活动时在经费、场所和必要的设备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严重挫伤了社团的积极性,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3)社会整体思想风气的转变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很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强烈冲击。大学生更注重于学分绩点、个人荣誉以及考取实用性证书等,而忽视了对于学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4)导师疏于指导。
大學生学术型社团配备的老师数量少,导致多个社团只有一名指导老师,直接导致了学生与导师接触少,老师指导不充分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导师在科研项目、行政管理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又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进展方面,对于本科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5)社团负责人缺乏领导能力。
有的社团负责人缺乏感召力和领导能力,造成社团组织无凝聚力,甚至名存实亡,这是目前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1)摆正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在高校中起着其他社团不可代替的左右。必须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大学生社团这片热土上,得到更大的收获。所以,高校领导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大学生社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活动规律和成才的需要开展各项工作,把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管理好。
(2)借鉴国外优秀的社团案例,拓宽社团建设思路。
由于国外建设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时间早,经验更为丰富,成功案例多,在我们建设大学生学术型社团遇到困难时,应积极的参考国外社团的案例。取长补短,寻找适合我国现状的社团发展策略。
(3)进行大学生社团结构调整。
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科研型社团。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社会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和学术型社团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类型的社团。我们应该抓好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大力支持其发展壮大。
(4)投入经费和保证场所。
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根本无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所以,各高校应增加经费的总数,方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社团应该广开渠道,筹集各种资金,为社团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
如果没有场所的保证,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将面临许多问题,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策划,特别是一些社团有学术讲座等活动,如没有必要的场所,不仅无法开展活动,更不利于社团的进步和发展。
(5)指导教师积极参与。
大学生的社团是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社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社团的发展好坏与没有较强责任心的指导教师参与有着巨大的联系。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尽量做到“指导不领导”,让学生真正自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另外,高校管理者应该安排更多的指导老师,保证给予社团充分的指导。
(6)选择和培养好社团干部。
社团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部分。他们作为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与广大同学接触多,了解深,最能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和要求。社团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自身修养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并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他们将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带动其他的学生。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社团干部,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领导素质和个人品格,从而能更有效的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高校应采取正面引导、鼓励发展、严格管理的方针,真正做到由学生直接参与建设管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社团的建设工作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一、国内外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
(1)国内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综合性、现代化大学的历史仅有一百余年,而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则更为短暂。在五四前后学生社团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但是由于人数少、力量薄弱,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一再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社团才真正开始稳定的发展。国内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在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方面。同时,研究着重于现状分析以及特征研究等,并没有提出系统性的发展对策。
(2)国外现状。
在国外的大学中,有关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时间相对较长,研究内容更为广泛。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90年代以来的全面研究等方面。另外,国外的大学生社团充分利用了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与特点归纳
要对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进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必须先对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思想基础、活动特点等一系列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我国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时间短,覆盖范围不够广,只能实现一些学术型的社团的基本作用: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笔者以江苏科技大学中的大学生社团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广泛的调查。
为此,建立了专门的研究调查小组,该项目组成员均为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的成员,其中两名为骨干,对学院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同时,项目指导老师为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指导教师,本身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有长期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社团每年都会与其他高校社团有数次联谊活动,这样使得项目研究组成员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兄弟院校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新的思路,供该研究参考和借鉴。
经过成员的总结归纳与进一步探讨,总结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参加少,积极性不高,社团凝聚力差。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团中,文艺与体育类社团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五,而学术型社团却寥寥无几。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倾向于通俗、形式化、娱乐性的活动,而忽视了学术性的方面。直接导致了活动水平不高,理论性差等不良方面。于此同时,大学生参加学术型社团的积极性不高,社团竞争力不强、凝聚力差,从而迫使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
(2)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指导情况欠佳。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社团成员表示没有见过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又指出,在平时的活动中存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走了很多弯路。
(3)大学生社团的类型结构失衡。
在所有的大学生社团中,文体娱乐型多,政治理论型和社会服务型少,学术或科研型社团所占的比重显得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术型社团过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遇到困难。
(4)缺乏健全的活动机制,活动经费不足。
超过九成的社团负责人反映,在平时的活动中经费难以到位,学校分配经费过少,社会赞助联系困难。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活动机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并且活动时间难以协调。
三、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1)组织形式松散,工作思路含糊。
各个社团都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由于大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使这些规章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多数都流于形式。同时,许多社团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工作思路不清晰,时有摇摆。
(2)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社团地位不够重视。
高校管理者对社团采取自由放任、不支持的态度,使大学生社团缺乏指导。开展活动时在经费、场所和必要的设备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严重挫伤了社团的积极性,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3)社会整体思想风气的转变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很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强烈冲击。大学生更注重于学分绩点、个人荣誉以及考取实用性证书等,而忽视了对于学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4)导师疏于指导。
大學生学术型社团配备的老师数量少,导致多个社团只有一名指导老师,直接导致了学生与导师接触少,老师指导不充分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导师在科研项目、行政管理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又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进展方面,对于本科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5)社团负责人缺乏领导能力。
有的社团负责人缺乏感召力和领导能力,造成社团组织无凝聚力,甚至名存实亡,这是目前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1)摆正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在高校中起着其他社团不可代替的左右。必须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大学生社团这片热土上,得到更大的收获。所以,高校领导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大学生社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活动规律和成才的需要开展各项工作,把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管理好。
(2)借鉴国外优秀的社团案例,拓宽社团建设思路。
由于国外建设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时间早,经验更为丰富,成功案例多,在我们建设大学生学术型社团遇到困难时,应积极的参考国外社团的案例。取长补短,寻找适合我国现状的社团发展策略。
(3)进行大学生社团结构调整。
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科研型社团。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社会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和学术型社团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类型的社团。我们应该抓好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大力支持其发展壮大。
(4)投入经费和保证场所。
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根本无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所以,各高校应增加经费的总数,方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社团应该广开渠道,筹集各种资金,为社团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
如果没有场所的保证,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将面临许多问题,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策划,特别是一些社团有学术讲座等活动,如没有必要的场所,不仅无法开展活动,更不利于社团的进步和发展。
(5)指导教师积极参与。
大学生的社团是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社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社团的发展好坏与没有较强责任心的指导教师参与有着巨大的联系。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尽量做到“指导不领导”,让学生真正自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另外,高校管理者应该安排更多的指导老师,保证给予社团充分的指导。
(6)选择和培养好社团干部。
社团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部分。他们作为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与广大同学接触多,了解深,最能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和要求。社团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自身修养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并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他们将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带动其他的学生。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社团干部,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领导素质和个人品格,从而能更有效的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高校应采取正面引导、鼓励发展、严格管理的方针,真正做到由学生直接参与建设管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社团的建设工作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