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是电影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一贯隐藏在视听语言内,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呼吸。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提出“电影节奏是一种注意力的节奏。”综合运用摄影机的调度、蒙太奇和音乐的质感、强度等视听元素,将其作有规律变化的组接,使电影段落有别于文学叙事和静止的图画,以制造不同层次间的对比效果,把受众拉入电影独具的呼吸中。
节奏通常分为两种,即叙事、表演、造型构成的内部节奏和声音、剪辑构成的外部节奏。通常来讲,我们用外部节奏来体现并强化内部节奏。有的电影呼吸短促急速,像好莱坞的动作类型片;有的一口气吊着不让观众舒服,大多是惊悚悬疑片诸如希区柯克系列作品;还有《四百击》、《小城之春》这类人文艺术片则是犹有余韵的舒缓的叹息。《天才枪手》则是一个经典的“文戏武拍”的范例,该片讲述了高中天才女生为敛财而作“枪手”,拉另一学霸男生入伙,与富人同学策划了一场国际考试中的高智商“完美作弊”。其中高潮集中于跨时区作弊的实现,而考试现场人物主体基本没有特别的行为和对白,缺乏内部节奏,只能利用外部节奏承担叙事功能。
下文将以片中高潮段落下三组对抗关系之间的视听比照,展示呼吸节奏如何在电影语言中实现。
1作弊者与秩序者
即两个考生与考官。这组对抗也是考场这一情境下最大的矛盾点,是不可调和的两个势力。
从男女两主角踏上电车去往考试的路上,悠扬的古典乐就开始为主体服务,从心理上使观众进入两人的世界。当监考人员入画,音乐停止,只有环境音效,暗示客观世界。而两人再次入画时,以女生调手表的时差为契机,又切入非常轻的打击乐。当两人各自在厕所准备好作案手机,进入了力度更强的音乐。其后,这种音乐强度和质感的层次在考试答题、背诵答案、进厕所发送答案这三个行为时都有明显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特效音响。镜头的推拉摇移甩等调度、放大的时钟滴答声等,在客观世界是非常不合理且突兀的,但是放进影片中结合背景乐却能够起到渲染紧张气氛、增强配乐感染力、推进节奏行进的作用。
总体而言,背景乐基本贯穿全程,几乎可以代替语言对话,成为人物情绪的声音。作弊者与秩序者两个矛盾中,受众接受到的音乐信号直接为考生,也即影片的主体作注解。
监考官一白人男性、一黑人女性。前者出场是以皮鞋入画,配以低角度仰拍,之后给到正脸,仍是大仰拍,将人物和背后考场装饰的狮子图标放在一起,暗示其代表的身份和权威。中间用过肩的关系镜头将作弊学生两人与考官放在同一画面中,暗示后来男生被抓而女生被追逐的情节。后者宣读考场规则和时间,多以仰角拍摄,用大全景伴随考场环境展现。
与之相反,两个考生多为中近景乃至特写。景别更小更紧,单元空间内的信息也更多,尤其人物的表情细节。镜头角度多为小仰拍和侧打,这里的俯拍配合小景别用以展现主角的情绪,拉近被摄体与观众的距离,表达人物激烈的内心活动,使受众产生共情。从答题、背诵到发送三个行为间充斥大量细碎快速的剪辑,其中一个主观镜头是双重叠印的晃动的答题卡,将此前用重复镜头铺垫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焦虑。
景别的大小、镜头的角度和运动、蒙太奇的差别无形中将秩序者排除在观众的视角之外,使观众不自觉代入作弊主角的立场,跟随电影的构建的节奏进入情境。
2视点人物与次要人物
即考场上的男生与女生,两人在考场因利益分配问题从统一战线到发生冲突的转变,两个状态有所不同。需要明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女生作为视点人物,而男生是次要人物。
两人步入考场时,女生手拿铅笔走在前摆出进攻的姿态,呈大仰拍镜头,人物占大画幅,而给到男生却是虚焦、小画幅。打击乐鼓点激扬,为视点人物服务。考试期间两个人物的行为镜头看似分配均匀,实则男生部分都是通过女生以虚实焦转换引出。其后发生矛盾两人一同入考场的背影,构图明显向右(视点人物所在处)倾斜,无言对峙时正反打镜头给到两人物的画幅大小和距离轴线的位置差异也颇有讲究。包括男生走出考场的背影和被监考人员逼问的情节,观众所接收的信息也由女生的视角展现,镜头起落运动均在视点人物身上,留下对男生命运后续的悬念。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主观镜头包括看时间、叠印的答题卡、男生被审讯,以及运用心理蒙太奇展现虚拟弹奏钢琴,这些片段都是视点人物的内容,观众观察并进入其内心世界。相反,作为次要人物的男生发生心境转化的时候,并没有主观镜头和配乐,而是用大特写和呼吸心跳声来放大其表情的挣扎,其后危机出现,配乐变化时由外部监考人员引出,也并非为人物服务,而是配合故事情节出现。
主观镜头和主观性的配乐暗含着“操纵摄像机的人”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角,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视点人物共情,制造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更深的悬疑紧张,让这口气不上不下悬在心口。
3枪手与买手
两个富人学生身负枪手与买手两个身份,转换前后节奏明显有别。
首先作为买手:当枪手男生侵犯到其利益时,两个关系的对垒下,前者多为中全景的固定镜头,平拍和俯拍为主,用台词和动作而非视听语言来展现其咒骂和激烈的踢打;后者则是近景、特写镜头,且多为侧写和仰拍,突出其细微表情反应。让枪手男生、枪手女生、富人买手三方的反应和对垒的进退之间更添张力。
后作为枪手的合谋:拿到答案印刷铅笔开始,音乐骤然变得激烈急促。与前面稳定的固定机位相对,开始手持摄影,强制拉取观众的注意力,给到晃动的面部特写,模拟了人眼捕捉追逐高速运动的视觉感,为观众还原生活中的不安和时间快速流动的经验,配合鼓点配乐增强刺激观众的心理节奏。期间几个快切空镜头和对应的环境音效连接了画内外,使空间更具有层次感,营造紧张的氛围。当桌上的手机震动、其余买手催促这些外部危机出现,采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交叉蒙太奇,同時结合平行蒙太奇切入另一边同为枪手的女生被追逐躲藏时发送答案面临的困境。双线推进故事而又设置悬念,剪辑利落精准、配乐层次清晰,使事件环环相扣,矛盾不断升级,可谓高潮迭起。
具有呼吸感和纪实性的手持摄影和固定镜头的对比,交叉剪辑和平行剪辑的结合,多样化的视听语言冲击使观众跟随电影节奏起落,达到观影之外独特的参与感体验。
结语:这三组对抗势力之间的节奏轻重有度,舒紧有致,急缓有序,层层递进铺陈开叙事信息,《天才枪手》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蒙骗”了观众,将这一场考试作弊“文戏”刻画成惊险刺激的动作类型片“武戏”的节奏。这种节奏在不同维度的差异之间,展开了有规律和逻辑的起伏变化:以外部世界的固定和静态构图衬托主观视角的晃动不安,用大景别来突出小景别内涵丰富的信息,用不同势力场的不同配乐作对白注解。最终达到了引导观众注意力指向、迎合并召唤观众情绪的效用,其本质是使观众观赏时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心理的呼吸。
可以想见,如果一部影片没有台词对白,也缺乏行为动作,如何留住观众?需要创作者——“藏在摄影机背后的眼睛”,将对文本的平面阐释转换为立体的空间,赋予其特定的节奏,使这个空间流动起来,也就是让其具有呼吸,活过来。视听元素是电影的外化语言,是创作者的“自来水笔”手段,但节奏是本质目的,最终将观众的注意力心理投射到电影的呼吸脉动上,完成从纯粹观影欣赏到参与体验的转变。
节奏通常分为两种,即叙事、表演、造型构成的内部节奏和声音、剪辑构成的外部节奏。通常来讲,我们用外部节奏来体现并强化内部节奏。有的电影呼吸短促急速,像好莱坞的动作类型片;有的一口气吊着不让观众舒服,大多是惊悚悬疑片诸如希区柯克系列作品;还有《四百击》、《小城之春》这类人文艺术片则是犹有余韵的舒缓的叹息。《天才枪手》则是一个经典的“文戏武拍”的范例,该片讲述了高中天才女生为敛财而作“枪手”,拉另一学霸男生入伙,与富人同学策划了一场国际考试中的高智商“完美作弊”。其中高潮集中于跨时区作弊的实现,而考试现场人物主体基本没有特别的行为和对白,缺乏内部节奏,只能利用外部节奏承担叙事功能。
下文将以片中高潮段落下三组对抗关系之间的视听比照,展示呼吸节奏如何在电影语言中实现。
1作弊者与秩序者
即两个考生与考官。这组对抗也是考场这一情境下最大的矛盾点,是不可调和的两个势力。
从男女两主角踏上电车去往考试的路上,悠扬的古典乐就开始为主体服务,从心理上使观众进入两人的世界。当监考人员入画,音乐停止,只有环境音效,暗示客观世界。而两人再次入画时,以女生调手表的时差为契机,又切入非常轻的打击乐。当两人各自在厕所准备好作案手机,进入了力度更强的音乐。其后,这种音乐强度和质感的层次在考试答题、背诵答案、进厕所发送答案这三个行为时都有明显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特效音响。镜头的推拉摇移甩等调度、放大的时钟滴答声等,在客观世界是非常不合理且突兀的,但是放进影片中结合背景乐却能够起到渲染紧张气氛、增强配乐感染力、推进节奏行进的作用。
总体而言,背景乐基本贯穿全程,几乎可以代替语言对话,成为人物情绪的声音。作弊者与秩序者两个矛盾中,受众接受到的音乐信号直接为考生,也即影片的主体作注解。
监考官一白人男性、一黑人女性。前者出场是以皮鞋入画,配以低角度仰拍,之后给到正脸,仍是大仰拍,将人物和背后考场装饰的狮子图标放在一起,暗示其代表的身份和权威。中间用过肩的关系镜头将作弊学生两人与考官放在同一画面中,暗示后来男生被抓而女生被追逐的情节。后者宣读考场规则和时间,多以仰角拍摄,用大全景伴随考场环境展现。
与之相反,两个考生多为中近景乃至特写。景别更小更紧,单元空间内的信息也更多,尤其人物的表情细节。镜头角度多为小仰拍和侧打,这里的俯拍配合小景别用以展现主角的情绪,拉近被摄体与观众的距离,表达人物激烈的内心活动,使受众产生共情。从答题、背诵到发送三个行为间充斥大量细碎快速的剪辑,其中一个主观镜头是双重叠印的晃动的答题卡,将此前用重复镜头铺垫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焦虑。
景别的大小、镜头的角度和运动、蒙太奇的差别无形中将秩序者排除在观众的视角之外,使观众不自觉代入作弊主角的立场,跟随电影的构建的节奏进入情境。
2视点人物与次要人物
即考场上的男生与女生,两人在考场因利益分配问题从统一战线到发生冲突的转变,两个状态有所不同。需要明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女生作为视点人物,而男生是次要人物。
两人步入考场时,女生手拿铅笔走在前摆出进攻的姿态,呈大仰拍镜头,人物占大画幅,而给到男生却是虚焦、小画幅。打击乐鼓点激扬,为视点人物服务。考试期间两个人物的行为镜头看似分配均匀,实则男生部分都是通过女生以虚实焦转换引出。其后发生矛盾两人一同入考场的背影,构图明显向右(视点人物所在处)倾斜,无言对峙时正反打镜头给到两人物的画幅大小和距离轴线的位置差异也颇有讲究。包括男生走出考场的背影和被监考人员逼问的情节,观众所接收的信息也由女生的视角展现,镜头起落运动均在视点人物身上,留下对男生命运后续的悬念。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主观镜头包括看时间、叠印的答题卡、男生被审讯,以及运用心理蒙太奇展现虚拟弹奏钢琴,这些片段都是视点人物的内容,观众观察并进入其内心世界。相反,作为次要人物的男生发生心境转化的时候,并没有主观镜头和配乐,而是用大特写和呼吸心跳声来放大其表情的挣扎,其后危机出现,配乐变化时由外部监考人员引出,也并非为人物服务,而是配合故事情节出现。
主观镜头和主观性的配乐暗含着“操纵摄像机的人”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角,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视点人物共情,制造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更深的悬疑紧张,让这口气不上不下悬在心口。
3枪手与买手
两个富人学生身负枪手与买手两个身份,转换前后节奏明显有别。
首先作为买手:当枪手男生侵犯到其利益时,两个关系的对垒下,前者多为中全景的固定镜头,平拍和俯拍为主,用台词和动作而非视听语言来展现其咒骂和激烈的踢打;后者则是近景、特写镜头,且多为侧写和仰拍,突出其细微表情反应。让枪手男生、枪手女生、富人买手三方的反应和对垒的进退之间更添张力。
后作为枪手的合谋:拿到答案印刷铅笔开始,音乐骤然变得激烈急促。与前面稳定的固定机位相对,开始手持摄影,强制拉取观众的注意力,给到晃动的面部特写,模拟了人眼捕捉追逐高速运动的视觉感,为观众还原生活中的不安和时间快速流动的经验,配合鼓点配乐增强刺激观众的心理节奏。期间几个快切空镜头和对应的环境音效连接了画内外,使空间更具有层次感,营造紧张的氛围。当桌上的手机震动、其余买手催促这些外部危机出现,采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交叉蒙太奇,同時结合平行蒙太奇切入另一边同为枪手的女生被追逐躲藏时发送答案面临的困境。双线推进故事而又设置悬念,剪辑利落精准、配乐层次清晰,使事件环环相扣,矛盾不断升级,可谓高潮迭起。
具有呼吸感和纪实性的手持摄影和固定镜头的对比,交叉剪辑和平行剪辑的结合,多样化的视听语言冲击使观众跟随电影节奏起落,达到观影之外独特的参与感体验。
结语:这三组对抗势力之间的节奏轻重有度,舒紧有致,急缓有序,层层递进铺陈开叙事信息,《天才枪手》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蒙骗”了观众,将这一场考试作弊“文戏”刻画成惊险刺激的动作类型片“武戏”的节奏。这种节奏在不同维度的差异之间,展开了有规律和逻辑的起伏变化:以外部世界的固定和静态构图衬托主观视角的晃动不安,用大景别来突出小景别内涵丰富的信息,用不同势力场的不同配乐作对白注解。最终达到了引导观众注意力指向、迎合并召唤观众情绪的效用,其本质是使观众观赏时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心理的呼吸。
可以想见,如果一部影片没有台词对白,也缺乏行为动作,如何留住观众?需要创作者——“藏在摄影机背后的眼睛”,将对文本的平面阐释转换为立体的空间,赋予其特定的节奏,使这个空间流动起来,也就是让其具有呼吸,活过来。视听元素是电影的外化语言,是创作者的“自来水笔”手段,但节奏是本质目的,最终将观众的注意力心理投射到电影的呼吸脉动上,完成从纯粹观影欣赏到参与体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