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我国资源环境形势开始日益严峻。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脚步,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金融产品创新程度不高以及政策制度不健全。为了帮助绿色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汲取国外丰富的发展经验,从宏观以及微观这两个层面出发,在宏观层面上必须对政策制度环境进行优化,在微观层面上企业以及个人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绿色发展观念。
關键词:绿色金融;信贷体系;对策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已经初步建成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就开始对经济杠杆加以运用从而不断强化环境保护,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经济政策,涵盖了生态补偿、金融以及财税等不同的方面。根据我国环保部的相关数据统计可见,我国从2006年—2013年,制定并推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已经超过了380项。在此背景下,我国所推行的绿色金融政策也处于一种日臻成熟、完善的状态。在政策层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绿化的导向进行了明确,并与环保部门合作搭建了一个政策框架,涉及到绿色政券、保险以及信贷等方面,并出台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不断推进政策框架的建设工作。
(二)绿色信贷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完善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以及施行绿色信贷政策。在节能环保产业这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这些产业具有较大的贷款支持力度。除此之外,针对“两高一剩”行业,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从而严格保障了我国绿色发展。然而,由相关数据可见,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贷款在规模上呈现出不断上升之势,但技能环保贷款占据我国总贷款的比重还是比较低下,且在最近几年甚至有所下滑。在占比这一方面可见,除了2009年占比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占比在其他的年份都维持在2%-3%这一区间。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政策制度,缺乏激励约束的机制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等诸多领域还没有构建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制度。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并加以实施。然而,在立法层次这一方面,我国政府仍然比较低,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度。此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个唯一入法的保险,仅仅是带有鼓励性,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在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严重缺乏执行力以及积极性。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时候欠缺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尚未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监管制度。
(二)我国金融机构在绿化程度这一方面有所不足
当前,世界范围内有83家金融机构已经采纳了“赤道原则”。针对绿色金融,我国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一直朝着“实践”慢慢转变,欠缺一个长远的规划以及目标,尚未实现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深度参与。除此之外,绿色金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拥有大量的掌握环境知识以及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坚固的后盾。如今,针对绿色金融,国内尚未成立一个专门、科学的中介服务机构。因此,绿色金融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风险。
(三)欠缺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欠缺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地倡导绿色金融制度。因此,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一些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并为建立一个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同主体在行为方面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偏离。由于各方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速度无法有效提升。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某些地区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会出现“唯GDP论”的情况。受到上述增长路径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环境目标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有所下降。
三、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析
(一)对绿色金融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我国实现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依据以及其那题,就在于绿色金融制度。我国必须从当前的国情出发来建设绿色金融制度。我国可以对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以借鉴,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做出统筹规划以及顶层设计。一般来说,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有必要构建一个系统化、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对于各参与主体所具有的职责与权力进行明确划分,对于绿色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以及实施标准不断完善,加强监督以及执行的力度,从而建立一个公平、规范的竞争秩序。
(二)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绿色金融涵盖了多个市场以及政府主体,包括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财税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为了帮助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有必要加快构建一个高效的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帮助市场以及政府之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此外,环保部门可以向其他部门及时提供企业环保信息,金融机构可以将企业融资信息向其他的部门及时反馈,从而做到双向信息的共享与沟通。
(三)帮助金融机构培育绿色金融观
发展金融业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发展绿色金融,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对这一点形成深入的认识。提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深耕市场、实现市场份额的拓展,有助于管理环境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实现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外部形象,从而提升市场地位与“绿色声誉”。金融机构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塑造一个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文化氛围。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资源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当中。因此,我国发展与建设绿色金融无疑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对绿色金融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财税扶持体系不断健全、不断加强监管考核制度的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帮助金融机构培育绿色金融观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
[2]李晓西、夏光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李中.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4(4):6-8.
[4]刘爱萍.经济转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3):83-86.
作者简介:
张一哲,19970112,男,汉族,浙江杭州,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關键词:绿色金融;信贷体系;对策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已经初步建成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就开始对经济杠杆加以运用从而不断强化环境保护,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经济政策,涵盖了生态补偿、金融以及财税等不同的方面。根据我国环保部的相关数据统计可见,我国从2006年—2013年,制定并推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已经超过了380项。在此背景下,我国所推行的绿色金融政策也处于一种日臻成熟、完善的状态。在政策层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绿化的导向进行了明确,并与环保部门合作搭建了一个政策框架,涉及到绿色政券、保险以及信贷等方面,并出台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不断推进政策框架的建设工作。
(二)绿色信贷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完善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以及施行绿色信贷政策。在节能环保产业这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这些产业具有较大的贷款支持力度。除此之外,针对“两高一剩”行业,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从而严格保障了我国绿色发展。然而,由相关数据可见,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贷款在规模上呈现出不断上升之势,但技能环保贷款占据我国总贷款的比重还是比较低下,且在最近几年甚至有所下滑。在占比这一方面可见,除了2009年占比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占比在其他的年份都维持在2%-3%这一区间。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政策制度,缺乏激励约束的机制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等诸多领域还没有构建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制度。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并加以实施。然而,在立法层次这一方面,我国政府仍然比较低,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度。此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个唯一入法的保险,仅仅是带有鼓励性,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在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严重缺乏执行力以及积极性。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时候欠缺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尚未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监管制度。
(二)我国金融机构在绿化程度这一方面有所不足
当前,世界范围内有83家金融机构已经采纳了“赤道原则”。针对绿色金融,我国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一直朝着“实践”慢慢转变,欠缺一个长远的规划以及目标,尚未实现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深度参与。除此之外,绿色金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拥有大量的掌握环境知识以及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坚固的后盾。如今,针对绿色金融,国内尚未成立一个专门、科学的中介服务机构。因此,绿色金融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风险。
(三)欠缺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欠缺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地倡导绿色金融制度。因此,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一些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并为建立一个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同主体在行为方面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偏离。由于各方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速度无法有效提升。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某些地区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会出现“唯GDP论”的情况。受到上述增长路径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环境目标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有所下降。
三、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析
(一)对绿色金融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我国实现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依据以及其那题,就在于绿色金融制度。我国必须从当前的国情出发来建设绿色金融制度。我国可以对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以借鉴,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做出统筹规划以及顶层设计。一般来说,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有必要构建一个系统化、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对于各参与主体所具有的职责与权力进行明确划分,对于绿色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以及实施标准不断完善,加强监督以及执行的力度,从而建立一个公平、规范的竞争秩序。
(二)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绿色金融涵盖了多个市场以及政府主体,包括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财税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为了帮助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有必要加快构建一个高效的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帮助市场以及政府之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此外,环保部门可以向其他部门及时提供企业环保信息,金融机构可以将企业融资信息向其他的部门及时反馈,从而做到双向信息的共享与沟通。
(三)帮助金融机构培育绿色金融观
发展金融业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发展绿色金融,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对这一点形成深入的认识。提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深耕市场、实现市场份额的拓展,有助于管理环境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实现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外部形象,从而提升市场地位与“绿色声誉”。金融机构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塑造一个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文化氛围。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资源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当中。因此,我国发展与建设绿色金融无疑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对绿色金融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财税扶持体系不断健全、不断加强监管考核制度的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帮助金融机构培育绿色金融观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
[2]李晓西、夏光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李中.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4(4):6-8.
[4]刘爱萍.经济转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3):83-86.
作者简介:
张一哲,19970112,男,汉族,浙江杭州,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