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两种人生,一种是经常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乐在其中,一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敢于挑战,追求壮烈,你投谁的赞成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无疑而问,前者肤浅,后者深沉,前者低俗,后者高雅,怎能弃后者而取前者呢?其实,在我看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②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就是强调做一个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乐趣。诗人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沉浸在诗歌王国里的人,他已经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缺陷,所以要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做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幸福。③
鲁迅更是一个一辈子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在遗嘱里告诫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但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里没有望子成龙的奢望,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父亲的谆谆叮嘱。所谓寻点小事情过活,其实就是做普通人,寻求普通人的幸福。④
为什么海子和鲁迅都如此倡导做普通人?因为杰出人物不是轻易就能做成的,它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就的。而普通人则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虽然没有徒手攀登摩天大楼的鸿鹄之志,没有粉丝,生活中也没有镁光灯,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或者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生活,可能不那么高雅,但是实实在在,有滋有味。⑤
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怎样做人的教导,其中不乏中肯的教诲,但也有不少实属道德绑架,为冒险者打赏,用“知其不可而为之”为玩命者点赞,就是道德绑架的典型思维。现实生活中有超人,有常人,超人理解常人,尊重常人,常人敬重超人,保护超人,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而企图用超人的标准要求常人,将常人超人化,既是对生命的失敬,也是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⑥
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如此人生确实难有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深沉和高雅。但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人生都是一个合理的存在,做一个庸常者有何不可?⑦
升格总结
中心论点由“脚踏实地最可取”改为“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言他人笔下之所无,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本论部分先以海子的诗句和鲁迅的遗嘱为材料,阐述做普通人的道理;然后以杰出人物可遇不可求、普通人生活实在为理由,从理论上阐述为什么“可做个庸常者”;再批判道德綁架的行为,指出其不敬重生命的实质。全文有比较,有分析,有正面阐述,有反面批驳,层层深入,高瞻远瞩,见解新颖,有理论高度和思想高度。
①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为标题和中心论点,出语不凡,新奇独特。
②从社会现象入手,比较两种人生,只以“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一语提及材料,避免机械抄录。
③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海子的诗,紧扣中心论点“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
④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鲁迅遗嘱,紧扣中心论点,增强论据的权威性。
⑤从前面的事实论证转为理性分析,实现阐述的深入。
⑥紧扣文题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批判道德绑架的做法,论证层次再次深入。
⑦紧扣中心论点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全文浑然一体。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就是强调做一个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乐趣。诗人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沉浸在诗歌王国里的人,他已经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缺陷,所以要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做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幸福。③
鲁迅更是一个一辈子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在遗嘱里告诫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但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里没有望子成龙的奢望,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父亲的谆谆叮嘱。所谓寻点小事情过活,其实就是做普通人,寻求普通人的幸福。④
为什么海子和鲁迅都如此倡导做普通人?因为杰出人物不是轻易就能做成的,它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就的。而普通人则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虽然没有徒手攀登摩天大楼的鸿鹄之志,没有粉丝,生活中也没有镁光灯,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或者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生活,可能不那么高雅,但是实实在在,有滋有味。⑤
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怎样做人的教导,其中不乏中肯的教诲,但也有不少实属道德绑架,为冒险者打赏,用“知其不可而为之”为玩命者点赞,就是道德绑架的典型思维。现实生活中有超人,有常人,超人理解常人,尊重常人,常人敬重超人,保护超人,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而企图用超人的标准要求常人,将常人超人化,既是对生命的失敬,也是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⑥
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如此人生确实难有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深沉和高雅。但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人生都是一个合理的存在,做一个庸常者有何不可?⑦
升格总结
中心论点由“脚踏实地最可取”改为“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言他人笔下之所无,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本论部分先以海子的诗句和鲁迅的遗嘱为材料,阐述做普通人的道理;然后以杰出人物可遇不可求、普通人生活实在为理由,从理论上阐述为什么“可做个庸常者”;再批判道德綁架的行为,指出其不敬重生命的实质。全文有比较,有分析,有正面阐述,有反面批驳,层层深入,高瞻远瞩,见解新颖,有理论高度和思想高度。
①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为标题和中心论点,出语不凡,新奇独特。
②从社会现象入手,比较两种人生,只以“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一语提及材料,避免机械抄录。
③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海子的诗,紧扣中心论点“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
④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鲁迅遗嘱,紧扣中心论点,增强论据的权威性。
⑤从前面的事实论证转为理性分析,实现阐述的深入。
⑥紧扣文题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批判道德绑架的做法,论证层次再次深入。
⑦紧扣中心论点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全文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