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两种人生,一种是经常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乐在其中,一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敢于挑战,追求壮烈,你投谁的赞成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无疑而问,前者肤浅,后者深沉,前者低俗,后者高雅,怎能弃后者而取前者呢?其实,在我看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②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就是强调做一个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乐趣。诗人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沉浸在诗歌王国里的人,他已经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缺陷,所以要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做普通人,享受普通人的幸福。③
  鲁迅更是一个一辈子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在遗嘱里告诫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但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里没有望子成龙的奢望,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父亲的谆谆叮嘱。所谓寻点小事情过活,其实就是做普通人,寻求普通人的幸福。④
  为什么海子和鲁迅都如此倡导做普通人?因为杰出人物不是轻易就能做成的,它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就的。而普通人则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虽然没有徒手攀登摩天大楼的鸿鹄之志,没有粉丝,生活中也没有镁光灯,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或者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生活,可能不那么高雅,但是实实在在,有滋有味。⑤
  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怎样做人的教导,其中不乏中肯的教诲,但也有不少实属道德绑架,为冒险者打赏,用“知其不可而为之”为玩命者点赞,就是道德绑架的典型思维。现实生活中有超人,有常人,超人理解常人,尊重常人,常人敬重超人,保护超人,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而企图用超人的标准要求常人,将常人超人化,既是对生命的失敬,也是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⑥
  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如此人生确实难有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深沉和高雅。但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人生都是一个合理的存在,做一个庸常者有何不可?⑦
  升格总结
  中心论点由“脚踏实地最可取”改为“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言他人笔下之所无,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本论部分先以海子的诗句和鲁迅的遗嘱为材料,阐述做普通人的道理;然后以杰出人物可遇不可求、普通人生活实在为理由,从理论上阐述为什么“可做个庸常者”;再批判道德綁架的行为,指出其不敬重生命的实质。全文有比较,有分析,有正面阐述,有反面批驳,层层深入,高瞻远瞩,见解新颖,有理论高度和思想高度。
  ①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为标题和中心论点,出语不凡,新奇独特。
  ②从社会现象入手,比较两种人生,只以“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一语提及材料,避免机械抄录。
  ③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海子的诗,紧扣中心论点“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
  ④改从做普通人的角度解读鲁迅遗嘱,紧扣中心论点,增强论据的权威性。
  ⑤从前面的事实论证转为理性分析,实现阐述的深入。
  ⑥紧扣文题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批判道德绑架的做法,论证层次再次深入。
  ⑦紧扣中心论点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全文浑然一体。
其他文献
A组:(半)命题作文  1.尺度  2.春来草自青  3.面对____________  B组:话题作文  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的“看客”形象,如《孔乙己》中酒楼里喝酒的人,《药》里围观处决革命党的情景,后来又出现在《阿Q正传》里,只不过这一次围观的是枪毙阿Q,而且很不让人“满足”。他还特意为“围观”量身定做了一篇小说《示众》,写一群路人如何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围觀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
期刊
人生好比種花。花种必须挑选出最饱满、最优质的,花土也要跋山涉水,选择最肥沃的……待一切选择完毕之后,仔细地撒下花种,按时浇水、松土,满心都是期待,静候花开。①  选择是一种方向的把握。如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里所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在大学教书的马云
期刊
从父亲今天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父亲是个典型的“穷二代”,小学上到四年级便辍学,跟着祖父推车,帮人拉货、卸货,闲时摸鱼捉虾、打猪草、种田,一天只有两顿菜粥,说是粥,其实米很少很少,卖不上价钱的野菜很多很多。在那个靠膀子维持生活的时代,大家的消化系统是十分强大的,可以想象,那时父亲碗中盛着的是吃不饱的现实,也有对温饱的渴望。  后来,父亲进了建筑站成了工人,母亲也在厂里上班,家里基本脱贫。饭桌上有了稳定
期刊
杂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性散文,它的本质是辩论的,有“论”的色彩,最终目的是论是非,明正误,揭示真理。近几年的考场作文题倾向于时事评论类的材料,这其实就是杂文的最佳阵地。  层层深入的纵向论述法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行文条理清晰,层层深入,向我们展示了严谨规范的纵向论述法。文章整体围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话题,首先分析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关爱的能力的发展,之后进一步分析爱的对象的发展
期刊
人活一世,就像种花一样。花种必须挑选出最饱满、最优质的,花土也要跋山涉水,选择最肥沃的……待一切选择完毕之后,仔细地撒下花种,按时浇水、松土,满心都是期待,静候花开。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里说的那样“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是啊,选择是最初的一步,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开头用种花来比喻人生,指出选择与等待对于人生的重要,但后半部分专讲选择
期刊
钟扬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他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他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复旦教授钟扬,他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经过测算,在
期刊
■  近段时间,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爆红。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梁俊,原籍江西,后生活在重庆。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80%是苗族,天生爱好唱歌。在进山之前,梁俊就想到,预先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教孩子们唱。他希望孩子们活在诗里,可以感受诗
期刊
面对荧屏,你唏嘘不已,有人笑你痴,那不过是文人编造的故事而已,何必当真?面对真人,你掏心掏肺,有人笑你傻,那不过是又一个傻瓜而已,你也学他?面对义举,你毅然效仿,有人笑你蠢,那与你何干,于你何益?做人难啊,也许你会有无所适从之感。不,人是要有定力的。①  何谓定力?定力就是把握自己意志的能力,就是意志力。它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
期刊
雨,细细密密地在空中斜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一切。我落寞地坐在窗前,任凭家中电话的铃声一次次地响起。  月考的失利成为我不见任何人的理由。受不了同学满怀真诚的安慰,受不了父母一如既往的呵护,受不了亲戚们充满善意的怜惜……我宁愿他们骂我打我,让我疼痛,丢下我一个人独自悲伤。我不怪别人,只恨自己,恨自己平淡无彩,像一杯白开水,像一束惨白的陽光。  我站起身,拿起电话,那边是焦急与惊喜交错的声音。“喂
期刊
孔子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他总是泰然处之……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这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說他像一条“丧家犬”。孔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