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 不只有历史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翡翠20余年,也算机缘巧合,让我接触过很多清代翡翠,绝大多数翡翠行家、藏家接触清代翡翠的机会都很有限,所以我总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清代翡翠。
  品类多样
  清代翡翠有很多品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扳指和翎管。据说在那个时候,尤其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到宫里办事,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套翡翠扳指和翎管。
  扳指是射箭时用以保护手指的工具,慢慢演变为男人的装饰品,表现旗人的尚武精神。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拍过一件扳指,估价90万元,在当时已是天价了。那时候的珠宝市场没有翡翠,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翡翠。
  翡翠翎管是清代官员插顶戴花翎的。清代的大官很重视翎管,花翎代表的是地位,花翎插在翎管上,好的翎管是一种炫耀。
  翡翠烟壶跟扳指、翎管一样,也是男人用的。如今在首都博物馆,还能看到一些宫里留下来的烟壶。以现在对翡翠原料的眼光看,质量其实不是特别好,颜色虽然还不错,但种水达不到玻璃翠,整体看也不是满绿,有绿有白。
  说完男用翡翠饰品,接下来看看女用翡翠饰品。
  钿子是宫里妇女在不戴朝冠时佩戴的一种“冠”,多用铁丝缠绕黑色丝绒为胎编织而成。有的钿子上面有用翡翠雕刻的吉祥云纹,在翡翠上面镶嵌了珍珠。还有一种很大的发簪叫“扁方”,是固定头发用的。满族妇女梳两把头,就是把头发缠在扁方上,以扁方来控制头发。宫里到现在还留存着很多这样的扁方,有素翡翠的,也有翡翠上镶金的。除了扁方以外还有发簪,是宫里留下来的首饰中最多的。有的翡翠发簪,以碧玺为花,以翡翠为叶,工艺非常精美。还有翡翠蝴蝶簪,蝴蝶的两个翅膀是用翡翠做的。这个翡翠原料不贵,比较薄,在旧时候叫“广片”。做得薄薄的,会显得很绿,但是一厚就没有水头了。我曾经出售过一对翡翠蝴蝶发簪,原料水头不够,颜色太散了。这个簪子当时卖价是1.8万到2万元,到现在有所升值,但升值幅度也不高。
  翡翠饰品中最大型、用料最多的是翡翠朝珠。朝珠是非常讲究的一类饰品,它讲究的是组合。不光是一种材料,一定是好几种配合起来。通常我们很难见到非常完整的朝珠,通常见到的都是朝珠的一部分。苏富比曾经拍卖过一件朝珠中的4颗“结珠”,全部由很好的翡翠做成,我估计朝珠的“身子”应该是红色的,因为当时的人们比较喜欢红配绿的搭配。
  有人曾向我咨询:“有的清代翡翠看上去没有那么鲜艳、透亮了,那么我们现在买的翡翠会不会一两百年之后也会变成这样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看到的不好的清代翡翠当时就质量差,结晶松散,缺少水头。而当时优质的翡翠到现在仍然非常漂亮。1995年中国嘉德珠宝专场拍卖过一对手镯,这对手镯满绿色,种地在冰种以上,颜色非常均匀,不管是条口还是尺寸都很大,最为难得的是两只手镯看不到一点毛病,非常完美,当时的拍卖价格是49.5万元。而现在这对手镯如果重现市场的话,价格应在亿元以上,可惜的是好东西一经卖出,你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再来看看翡翠的戒指,清代的翡翠戒指不像现在这样会镶白金,而是直接做成戒指,也叫马鞍戒,很多行家都称它为马镫。
  翡翠玉佩,清代时期称为“别子”,现在叫花坠或者花件。我见过一件玉佩,直径50毫米,厚10毫米,其实就是一个手镯心。这件玉佩颜色非常好,而且很均匀,质地通透。像这样的好玉佩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1996年的卖价是209万元。
  清代翡翠还是以镂空雕为主,当然也不是说特别偏爱镂空雕,这是因为翡翠原料本身或多或少都有瑕疵,才用镂空的形式将脏东西挖掉,因为清代也是很讲究留料的。清代翡翠饰品的工艺可以说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给皇帝、后宫、大臣用的翡翠,这种真的是精雕细琢,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另一种是民间用的翡翠,雕工就很粗糙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发簪、戒指、朝珠、钿子、手镯等,还有翡翠烟嘴、器皿、龙钩、摆件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用翡翠及其他宝石制作的盆花和盆景。
  民国“改制”
  民国时期的翡翠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改制”,民国时期翡翠的“改”是指将清朝的一些款式比较陈旧的翡翠改制成吊坠或者其他一些款式。
  民国时期利用老的翡翠改制首饰,有的是将清代用来制作发簪的花片,改造制作成一件K金镶嵌翡翠的小兔子造型的胸针。我曾经见过一套民国时期改制的翡翠镶嵌的乐器,非常漂亮。其他还有像由清朝时期发簪上或其他首饰上的翡翠花片改制的翡翠树叶造型的胸针。
  说到民国的改制最有名的当数铁宝亭,他改制翡翠非常有名,曾经有几件翡翠经他之手改制后,以很高的价钱成交。记得有一年我在嘉德拍卖时遇到一个送拍者,说有两件东西想上拍。当时我一看,是两件翡翠,一件翡翠花坠,一件翡翠戒指,颜色非常漂亮,种水很好,正背面都是满绿,而且工艺非常好,一看就是宫里的工艺,是在民国时期改制的。翡翠戒指由翎管改制,因为戒面不是平的而是有弧度的,背面也有一个相同弧度的凹坑,非常可惜的是这么好的翎管在民国时被切成了几个戒面。花坠是镂空雕,由一件大别子改制的,估计只截掉上边纯绿的部分,将下边较差的部分去掉了。我一看是很好的东西,马上问他们来源,他们说是家里留下来的。一问姓铁,我就眼前一亮,问是不是铁宝亭的后代,他们说是。这就对了,这些翡翠一定都是铁宝亭当年改制的,留下一些不错的给自己的家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一件卖了40多万元,一件卖了20多万元。
  1949年之后翡翠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出口,很多从民间收购的翡翠都用来出口了,很多很好的翡翠饰品都以非常低的价钱卖掉了。一些卖到香港的翡翠手镯被一切为二,制作高档手提包的提手,非常可惜。的确,这些翡翠经出口给国家带来了很多外汇,可是这么多好的翡翠出口到国外就再没见过,仍然觉得很可惜。
  假货不少
  清代翡翠有没有假货呢?其实清代翡翠假货也不少。记得十多年前有几个人请我看翡翠,这八个人是四个兄弟姐妹和各自的配偶。他们特别郑重地拿出一大包翡翠,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说这些翡翠是上辈留下来的传家宝,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动,只有人都聚齐才能打开,请我看看价值多少,他们好分配这些遗产。我打开一看,一大包翡翠都是染色的C货翡翠。他们所有人都完全不信,说这些翡翠在他们家就流传了上百年,肯定是清代的翡翠,怎么会是假货呢?我向他们解释,在那个时候就有用行家们说的“白杆”翡翠染色,染成翠绿色,冒充高档翡翠的。他们还是心有不甘,又问我这些翡翠经过了这么多年,价值是不是有提升。我告诉他们,这些翡翠当时就是假货,没有任何价值,现在也依然没有价值。
  价值连城?
  清代翡翠一定价值连城吗?当然不是!我们能看到宫里用的翡翠发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发簪上镶的翡翠有的质量很差,可以说根本达不到商业价值,那么到现在像这样的翡翠肯定都进不了商品级别。而当时还会把质量这么差的翡翠镶嵌得这么精美,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翡翠量少。清代翡翠有没有好的呢?当然也有,但是少,因为开采起来太难了。像一对镶嵌翡翠耳坠,到现在价值也不高,因为它小并且很薄,水头也不好。1997年卖价是八九千元,到现在虽然有所升值,可升的也不是很高。
其他文献
我在辅仁大学的附中上班后,按陈校长的嘱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几十年后,还有当时的学生记得我和我的课,称赞我的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使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说我的教学效果还不错。  其实什么方法都是因人而立,因时而立的,个人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灵活运用,一到了必须按一定模式去进行,必然成为僵死的教条,不会取得好效果。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么。  回顾我的一生,经历了
期刊
提起启功,人们首先总会想起那一笔瘦瘦长长、清秀无比的字,那一张圆乎乎、笑容可掬的脸,可是很少有人去探究这文字之外的沉淀和祥和背后的辛酸。启功一生,笃信佛教,佛家讲究因缘。应该说,启功从出生开始就与贵族结缘,待长与书画文史结缘,及立与教书育人结缘。贵族的血脉是其与生俱来的根本,教书育人是其安身立命的凭借,书画文史则是其纵横天下的手段,当我们着眼于这三者时,眼前自然会呈现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启功。  生又
期刊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著名的唐碑,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故而历代传拓不止。该碑传世拓本较多,最早为宋拓本。在海外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均藏有较好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而天津博物馆所藏北宋晚期“墨皇本”亦是较好拓本之一。  墨皇本宋拓圣教序纵256厘米、横12厘米,50页,后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崇恩长跋28页,故亦称崇恩长跋本,因首题有隶书“墨皇”二字,故通称“墨皇”本。字迹肥润,
期刊
中国的“书法”这一概念,包含着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书法是指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文化,而狭义的书法则指其历史、技法、理论、书家、书法学的研究等等每一个具体的方面。而启先生的书法成就,恰恰涵盖了这两个层次。  书法成就  在先生去世后几个小时,一些媒体到北师大来采访,我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单就书法而言,启先生也应该是继赵孟之后的又一高峰。”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放眼书法艺术的群山峻岭,历
期刊
收藏也好,鉴定也好,不是单纯的鉴定真伪,这里面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稍稍地考证一下,就会牵扯出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说启功先生不是简单的鉴定家,而是一位大学问家,是国学大家。我和先生相处40年来,我觉得先生不敢说通百家,也绝对通几十家。先生所涉及的领域之广、学问之深都是旁人不及的。先生从小立志要当一位画家,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先生就画的少了,但不管书画哪一方面,他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的。先生遍临大家
期刊
我是满州族人,属正蓝旗,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我们这支是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后代。  我生于民国元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前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随之灭亡。也就是说,我虽“贵”为帝胄,但从来没作过一天大清王朝的子民,生下来就是民国的国民。  我的曾祖溥良因宗室惯例,爵位累降,只封了个奉国将军,俸禄也少得微乎其微,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按清制:有爵位的人是不能下科场求功名的。我的曾祖便毅然决然地辞去封爵
期刊
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1500年至1850年间,随着贸易新航路的出现,亚洲、欧洲和美洲间有了直接联系,中国瓷器成为了销售到欧洲的众多亚洲物品之一。特别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了顶峰。  中国瓷器虽然在贸易量上远不及香料、丝绸、茶叶等商品,但它在欧洲的出现对于欧洲经济、社会生活、消费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期刊
织绣自古以来就是最女性化的事情。土家族少女只有在遇见自己心仪的人时,才开始织自己的定情信物“西兰卡普”;汉族黄梅戏《天仙配》中也把“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看成最幸福的事情。然而,土家族的“西兰卡普”和《天仙配》中的“耕田织布”只是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场景。中国古代社会士大夫阶层一直把握话语权,在他们看来,“西兰卡普”太乡土,“耕田织布”太生活,只有江南姑苏秀娘和她们织出的苏绣才能登上大雅之堂
期刊
信有师生同父子  字积励耘举后贤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启功的恩师陈垣先生可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师父。  1933年,初中未毕业的启功在祖父的门生傅增湘的引荐下结识了陈垣。陈垣为启功谋得到了一个辅仁大学附中一年级国文老师的职位。在交派工作时,他详细过问了启功的教学经历,告诫了他教学和教家馆的区别和注意事项。他的细心叮嘱,使本来就出生于教育世家,有过教家馆经历的启功一开始就走上了为人师表
期刊
荷包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楚辞》中名“帏”,在《礼记》中名“容臭”,在汉代名“”,魏晋以后名“香囊”,清以后名“香包”、“荷包”。荷包虽说历史很长,但却兴盛在清代,传世的荷包大多为清代至民国初年的绣品,形成刺绣小品中最为完整多样的“荷包体系”。  荷包的价值不如金玉珠宝昂贵,却集形式美与吉祥内涵于一身,是当时社会审美情趣与生活理念的一种反映。如今,以荷包为代表的这些随身佩饰,已成为海内外织绣收藏家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