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告诉人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唱好“四步曲”,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作文教学上出实效。
   一、体验真生活,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教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教师一味地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组织实践活动后再让学生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踏青春游,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等等。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二、取消作文本,个性张扬激作文
   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要么潦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以诸如“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随便用什么本子写的文章总比在作文本上写的好。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吗?不是。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本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做这方面的实验,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还可以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如,“花季心情”“心灵对话”等。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刊首寄语”,写的文采斐然。同时,要让学生放胆表达。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作文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中父母之间、妈妈与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与事、景与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三、激活竞争力,你追我赶比作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缺少成功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的渴望,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发学生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发表,或在班内、或在校园里、或在报刊杂志上;再比如,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活动。
   坚持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作文,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上三四篇,并予以中肯的评价。这样,学生马上就会行动起来,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能让教师读给大家听,结果是下节课立即就出现更多好的作品。另外,每学期期末,还可以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学生的潜力会得到较好的挖掘。
   四、批改多样化,团结协作帮作文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教师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教师及时认真的批改及在作文批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大多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因此,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即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教师的批语远没有同学的批语吸引力大。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也会主动为其他同学秕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作文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其他文献
作文难教,历来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块心病,怕写作文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天敌,怎样解决这一语文教学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灵活模拟,化用积累,学以致用   “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日常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多了大量的工作,也总结出了一系列积累的办法,比如写日记、做摘抄、课前三分钟演讲等。但是,在作
期刊
现在提倡高效课堂,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惜被某些人程式化,仿佛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高效课堂。如何智慧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呢?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原则一: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可以同学互助的情况,比如:语文的文言翻译,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每人翻译一部分,当一个学生翻译时,小组内其他同学负责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这样做的好处是:(1)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翻译中来,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识字、写字、写作及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感受到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对语文教学非常有帮助。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语文
期刊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课前预习其实是一种很好也很轻松的学习方法,提前预习功课,在老师还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分析学习,让自己知道课本的难易程度,有侧重点的学习,课后方便提问,更加加深对书本的理解!所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语文教学应努力丰富多彩,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
期刊
从教十余年来我认为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特别是在我校推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导学模式后,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重视情感作用。   一、应重视教师本身的情感作用   导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传递的双向过程,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其本身的情感对整个导学过程中的情感起着能动作用,
期刊
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应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因此,这些内容将是以后作文命题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内容丰富,而且形式也要优美,只有形神兼备,写作才会“跌宕生姿”。   一、不落俗套,取材新   “文不惊人誓不休”,作为应试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就必须有新鲜感,做到“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
期刊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所一直坚持的“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中国的官制史上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到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等等。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
期刊
一、困惑思索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出“戏”却往往很难演得精彩。绝大多数学生都厌烦写作文,一听说教师布置写作文就头疼,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还能勉强应付,否则就随便拼凑一篇了事。到最后,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看戏”的观众,没有了参与的热情。   二、灵感火花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学生对个人参赛没多大的热情,但每到以班为单位的20x20男女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