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自主编创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方式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编创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教学;自主编创;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编创教学是一种深受师生青睐,对创造力、自主性皆有促进作用的学习模式。然而,在开展编创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融入陶行知理念,重点论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营造和谐情境,激发编创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学习、工作、生活都能实现自主,必定会提高教育成效。”根据这一理念可知,“自主”强调的是自觉的行动。而自觉的行动并非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而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学必须从兴趣出发。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编创活动,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情下参与编创活动,如此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在开展编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氛围的营造,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在轻松的情境中,学生的创作才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喜洋洋》这首音乐是我国传唱度极高、同时又深受人民欢迎的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脱胎于山西民歌《碾糕面》《卖膏药》。为了实现编创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打击乐编创。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喜洋洋》这首乐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有怎样的特点?(2)这段音乐运用了哪些演奏乐器?当学生已经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并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演奏乐器入手,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两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应该融入哪些打击乐器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一的音乐内容。每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喜洋洋》设计了很多打击乐方案,很好地实现了编创目的。
  在和谐的情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学生的创作才能会得到有效彰显。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才能实现教学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理念的核心,他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只有当教学和生活发生“摩擦”,才能实现教育目的。由此可知,生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如果没有生活的潤泽,教育的生命力也会随之消散。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从生活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学变得更加“接地气”。
  例如,在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场景。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公益类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场景,如随手乱丢垃圾、工厂随意排放污水、洗完手的时候未关水龙头、野外郊游时地上的白色垃圾等。这些场景真实地发生在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常常为人所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环境污染将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从而对环境保护产生极大的热情。此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热爱地球妈妈》这首乐曲,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创才能进一步突出歌曲的环保主题呢?”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学生提出,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情绪应该更加激烈,就像发出倡议一样,意在呼吁人们重视环保;有的学生认为,应该丰富演唱形式,用领唱或者合唱的方式表达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编创活动,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非常热烈。
  无论教学任何一门学科,情境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其中营造生活化情境更是拉近了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开展编创活动时,教师如果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会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活学生潜能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而想象力更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想象力和教学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想象情境,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用更加灵动的方式启迪学生。
  例如,在教学《丰收之歌》的过程中,在开展编创活动以前,教师不妨为学生构建利于其想象的空间,营造一个更富想象色彩的情境。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试着在脑海中想象丰收的场景,想象扑面而来的麦子的香气,想象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有一群人正在挥汗如雨地在田地里劳作,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欣喜若狂。他们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等待着丰收之后的庆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脸庞不自觉露出了笑容。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睁开眼睛,并对学生展开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恭喜你们刚刚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想象之旅。此时此刻,在你们的心中,丰收的场景是怎样热闹欢畅呢?请试着想象你们就是那些挥汗如雨的劳动者,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用即兴编创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吧!”在教师的创意引导下,学生的想象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投入到舞蹈的编创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纷纷手舞足蹈,用更加热烈的方式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
  想象是学生的“翅膀”,助学生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发挥想象的力量,鼓励学生用想象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营造合作情境,促进优势互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合作的情境。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理念,集中“做”含有三个核心特征,分别是行动、思想以及新价值。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做”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转变,更强调集体生活与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观点,达成理解,促进交流。所以在编创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情境,促进小组互动。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嚓嚓嚓》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编创活动,教师需要积极促进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氛围中参与乐曲编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深入体会音乐的内涵,而且会在小组成员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如何改编乐曲节奏,从而突出快乐的情绪?”接下来,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安静聆听。在歌曲结束后,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加快乐曲节奏,让乐曲变得更加欢快,从而突出快乐的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运用更加跳跃性的节奏,才能让乐曲的欢乐情绪得到彰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很好地实现了编创教学的目标。
  在编创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对于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而言,参与编创活动是个难点。对此,开展分组合作,将能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创设优美情境,提升创造能力
  一堂优质的音乐课,可以用一段悠扬动听的音乐开头,也可以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头,甚至可以用一首隽永优美的诗歌开头,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选择。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让学生对后续的活动产生期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曲时,为了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从电影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去体会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此时,电影在银幕上无声流动,其情感也荡漾在学生心田。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的眼眶不自觉地红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互动,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和妈妈是怎样相处的,妈妈曾经做过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妈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播放《游子吟》这首乐曲。等乐曲播放完毕,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思考所得来编创歌词,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这样既实现了编创教学的目标,也给学生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教育。
  在编创教学过程中,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恰如其分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渲染,学生的情感心灵将受到触动,从而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编创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增强编创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琛.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黄河之声,2019(20):118.
  金海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探微[J].北方音乐,2019,39(20):189-190.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阶层低且发展慢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实现高效学习。在小学阶段的众多学科中,数学的抽象性特点最为显著,对直观化教学手段的需求也最为强烈。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尝试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直观化课堂,使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从而构建数学
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认知、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修养,拓展学生的视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教师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观察,竖起耳朵倾听,敞开心扉感悟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这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丰富、鲜活的素材。在学生诵读经典的语言文字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其感知语言的精妙,逐步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表达;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考试中占据较多分值。学生从低年级写话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与实践相脱离是我国现有教育最根本的弊端,与社会相隔绝,它的最大危害性是扼杀个性,抑制创造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加强研究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往的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师应凭借先进理念对授课成效进行反思,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授课手段进行创新,燃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设置专业的管理体系,强化体育意识,加强双向互动,借助比赛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突破当前的困境,构建出高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对策分析  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锻炼可以放松原本紧绷的心情,极大程度地缓解课业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师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方向。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可以直接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素养。那么,如何强化化学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呢?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实验环节;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引言  初中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主要科目
【摘要】本文以交際教学理论和核心素养要求为指导,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聚焦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解构在互动性写作课堂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得出,当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话轮和主题时,学生便能在积极的协商和互动中自主完成主题开发和意义建构,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学会用英语来记录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核心素养;英语教学  英语写作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
【摘要】计算教学是贯穿数学教学始终的教学内容,计算能力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技能。然而,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能力欠佳。可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亟待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展开研究与探索,以期构建计算教学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摘要】为了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学校及教师应构建多维度评价激励机制。教育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受“唯分数”评价观念的影响,仍然将分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使一大部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个性得不到张扬,特长得不到发掘。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很多时候,学生的闪光点是在学校显露的,如果学校评价机制不尽完善,很容易忽略学生的“锋芒”。所以学校在注重奖励成绩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