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不断提升工程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我站在工程管理中探索运用“1+3”安全监控体系,为工程安全管理尝试一种思路。
關键词:“1+3”安全体系 工程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工程位于黄石路北侧引线河东侧,码头结构形式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码头岸线直线长度为60米,批复经费35万元。由于工程投资规模较小,我站在重视质量建设外,提高安全控制的重要性,以零事故作为工程安全目标,尝试运用“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同工程建设管理结合,探索“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航道日常养护工程安全方面成为永久的保护伞。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建立三级安全生产主要责任,充分发挥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主人翁意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建立三个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监控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是构建“群防、群治、群控”的安全生产网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监控,防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工作方法。推行三个机制,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实施,提供了保证。
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
1、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确立
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有爆炸、易燃、易放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中毒和窒息死亡危险的场所;有人员高空坠落的危险的场所;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等危险的场所;有落物、崩塌伤人危险的场所;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粉尘超标、环境污染的场所;存在噪音、低温、高温、震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2、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实行分类。A级(红色监控区域):容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的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B级(橙色控制区域):容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的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概率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3、单位应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分析,分级建档监控。
应做好宣传工作,依靠一线施工人员,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分析排查。
应组织分管领导,安全技术员、一线工作人员参加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定划分监控等级。
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分别等级建档。
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
4、作业场所的要求
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正确;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作业场所应设置“三图五卡”。三图是:安全监控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
三、“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码头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3.1施工工地醒目位置设立 “三图五卡”、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能够感受到安全在本工程重要性及地位。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成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管理、安全工作;工程管理组代表领导小组代表每周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召开工地安全列会;监理组负责每天对工程质量、工地安全巡查,每道工序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由项目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配备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依据上述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组织网络图如下:
3.2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并建立实时监控制度。我站对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工程危险性较大、影响较广的点、面找出来加以分析,共选取了4个控制点。其中整个施工场地、工地临时配电箱区域为2个A级控制点;搅拌站工作区域、引线河水位为2个B级控制点。
针对每个监控点提出“六定”要求:定监控级别、定监控部位、定监控内容、定监控措施、定检查周期、定责任人。
建立起建设方 、监理方、施工方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
建立事故预警制度,针对本工程可能发生人员伤亡、火灾、落水、漏电等危害提出4项应急措施,,编制出1份应急预案,并组织全员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工地人员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本工程共开展4次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检查施工班组持证情况,及时发现2人次没有上岗证违规上岗。
同时要求施工方做到安全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
1、坚持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
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4、坚持“四全”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5、坚持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建设方、监理方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
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肇事者本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
3、无防范措施不放过;
4、事故责任人不受处理不放过。
建立监控奖励制度。对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奖励。
3.3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努力把安全事故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1.做好预防工作,落实全员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整改要求,确定领导定点监控,工程管理小组难点监控,监理小组重点跟踪,施工单位自检自控;要求施工班组做到“三上岗、一讲评”即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每周一次讲评的自查,监理小组巡查,工程管理小组抽查,领导督查,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查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员排查制度。所有人员都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本工程组织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联合安全检查6次,发现安全隐患10次,如工人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没有使用绝缘设备检修配电箱、没有按操作要求使用搅拌机等。
2.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4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的评价机制,实现风险源处于安全监控状态。
对风险源(点)的动态监控机制、持续改进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再处理:1.满足安全要求,说明“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起到作用;2.不满足要求,说明监控过程中存在问题,利用持续改进机制再调整,直到满足安全要求,如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配电箱不满足《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管理组及时要求施工方按要求整改。
四、体会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过程中的探索与运用,真正的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重视预防功能,在安全生产中起到“第一道闸门”的作用;同时不断的运用“3个机制”调整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偏差,实现了工程的安全目标;“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运用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提升了安全意识,使得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化。
由于工程建设管理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结合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我站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在细节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不足,将在以后的工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2012年7月13日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手册》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处 2010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11月1日施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手册》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12月
關键词:“1+3”安全体系 工程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工程位于黄石路北侧引线河东侧,码头结构形式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码头岸线直线长度为60米,批复经费35万元。由于工程投资规模较小,我站在重视质量建设外,提高安全控制的重要性,以零事故作为工程安全目标,尝试运用“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同工程建设管理结合,探索“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航道日常养护工程安全方面成为永久的保护伞。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建立三级安全生产主要责任,充分发挥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主人翁意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建立三个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监控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是构建“群防、群治、群控”的安全生产网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监控,防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工作方法。推行三个机制,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实施,提供了保证。
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
1、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确立
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有爆炸、易燃、易放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中毒和窒息死亡危险的场所;有人员高空坠落的危险的场所;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等危险的场所;有落物、崩塌伤人危险的场所;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粉尘超标、环境污染的场所;存在噪音、低温、高温、震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2、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实行分类。A级(红色监控区域):容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的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B级(橙色控制区域):容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的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概率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3、单位应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分析,分级建档监控。
应做好宣传工作,依靠一线施工人员,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分析排查。
应组织分管领导,安全技术员、一线工作人员参加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定划分监控等级。
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分别等级建档。
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
4、作业场所的要求
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正确;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作业场所应设置“三图五卡”。三图是:安全监控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
三、“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码头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3.1施工工地醒目位置设立 “三图五卡”、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能够感受到安全在本工程重要性及地位。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成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管理、安全工作;工程管理组代表领导小组代表每周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召开工地安全列会;监理组负责每天对工程质量、工地安全巡查,每道工序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由项目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配备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依据上述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组织网络图如下:
3.2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并建立实时监控制度。我站对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工程危险性较大、影响较广的点、面找出来加以分析,共选取了4个控制点。其中整个施工场地、工地临时配电箱区域为2个A级控制点;搅拌站工作区域、引线河水位为2个B级控制点。
针对每个监控点提出“六定”要求:定监控级别、定监控部位、定监控内容、定监控措施、定检查周期、定责任人。
建立起建设方 、监理方、施工方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
建立事故预警制度,针对本工程可能发生人员伤亡、火灾、落水、漏电等危害提出4项应急措施,,编制出1份应急预案,并组织全员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工地人员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本工程共开展4次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检查施工班组持证情况,及时发现2人次没有上岗证违规上岗。
同时要求施工方做到安全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
1、坚持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
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4、坚持“四全”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5、坚持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建设方、监理方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
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肇事者本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
3、无防范措施不放过;
4、事故责任人不受处理不放过。
建立监控奖励制度。对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奖励。
3.3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努力把安全事故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1.做好预防工作,落实全员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整改要求,确定领导定点监控,工程管理小组难点监控,监理小组重点跟踪,施工单位自检自控;要求施工班组做到“三上岗、一讲评”即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每周一次讲评的自查,监理小组巡查,工程管理小组抽查,领导督查,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查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员排查制度。所有人员都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本工程组织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联合安全检查6次,发现安全隐患10次,如工人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没有使用绝缘设备检修配电箱、没有按操作要求使用搅拌机等。
2.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4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的评价机制,实现风险源处于安全监控状态。
对风险源(点)的动态监控机制、持续改进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再处理:1.满足安全要求,说明“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起到作用;2.不满足要求,说明监控过程中存在问题,利用持续改进机制再调整,直到满足安全要求,如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配电箱不满足《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管理组及时要求施工方按要求整改。
四、体会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徐州信息化站点码头过程中的探索与运用,真正的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重视预防功能,在安全生产中起到“第一道闸门”的作用;同时不断的运用“3个机制”调整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偏差,实现了工程的安全目标;“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运用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提升了安全意识,使得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化。
由于工程建设管理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结合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我站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在细节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不足,将在以后的工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2012年7月13日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手册》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处 2010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11月1日施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手册》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