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就是城市道路设计对人的交通活动需求在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内容主要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特别关注交通行为中弱势群体的需求,如行人和自行车,老弱病残等群体的需求,把车(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人( 行人和司机) 、周围环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速、经济、便利和舒适的要求,并为城市营造优良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给设计师提出的最新要求。本文具体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安全、实用,更要满足舒适、美观、便捷等要求,注重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从而实现城市道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城市里最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 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在令人欣喜之余, 也有些遗憾, 因为在许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中, 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有些交叉口, 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 盲道上乱停车、盲道砖松动等现象严重; 城市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与道路无障碍设计衔接不协调等问题, 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及出行。为了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出行要求, 除了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 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放行全程严把质量关外, 最重要的是要将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衔接, 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 作为精品工程去实施, 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二、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与公路相比行人交通量较大, 因此,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 是人性化思想的充分体现。作为道路设计师, 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其中有三类问题比较常见。
1、人行道的平整度
人行道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常常想把人行道铺装图案设计得更漂亮一些, 但行人一般对地砖颜色和图案不是很感兴趣。在实地调查中, 大部分被提问者的回答是,图案和颜色无所谓, 只要平整密实, 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就好。他们并非不喜欢美的色彩和图案, 但是由于人行道长期以来的缺陷给市民留下了担心和恐惧, 连起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 他们还能奢求什么。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都存在, 作为城市道路设计师和建造师, 首先要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及密实度, 同时应尽可能采用防滑砖铺砌。
2、人行道与单位出入口的关系
传统设计方法是单位门口上车坡道比两侧的人行道低15cm~18cm。其优点是行人在上, 车辆在下, 相对较安全; 缺点是单位车辆一般较少, 利用率不高,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 上、下之间用台阶衔接外观上比较生硬。因此在设计中把单位门口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 用不同材料进行区分, 以提示路人注意。这样人们在人行道上行走就不用再上下台阶, 从而增加了舒适性。除以上措施外,由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 也可将自行车道设计为彩色(红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人行道采用灰白色晶石彩砖,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
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最能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目前大多数市政道路车道数多于双向四车道时, 均设置二次过街, 同时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如安全岛、车止石围护、防撞沙桶等。并且要求二次过街处, 新建交叉口安全岛宽度应大于2.0m, 改建、治理交叉口安全岛宽度应大于1.0m(强制), 同时规定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人行横道应设在分隔带端部向后1m~2m处。
4、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关系
在旧路改造中经常遇到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一般高差在0.8m~1.5m之间)的问题,这时一方面要考虑单位车辆的进出,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人行道上的既有树木及电杆。这种情况下,可将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 继续保留两者之间的高差, 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基本平齐或顺接, 单位上车坡道与人行道之间采用踏步(高差较大时) 或坡道衔接( 高差较小时),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 挡墙外侧可进行适当的装饰, 这样既可满足功能要求, 又能节省土方量, 保护树木。高低起伏的人行道经过装饰、绿化, 呈现出特别的景致,受到了广泛认可。
三、人行天桥设计
人行天桥是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行人安全过街、车辆顺利通行的设施保障,更需要进行人性化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选址问题
选址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应选在人口密集、交通量大的地区(路段), 以便及时引导、疏散行人过街;
(2)应尽量靠近交叉口, 若離交叉口太远, 行人就会因绕行距离太长不愿上桥, 而在地面与汽车争道或翻越栏杆, 造成危险;
(3)天桥位置应尽可能距公交车站近一些, 上下楼梯可直接通往公交车站, 以方便换乘;
(4)天桥的楼梯可与周围的商业网点相结合, 连成一体, 方便市民购物。
2、交通组织
交叉口一旦设置了人行天桥, 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行人上桥, 如:
(1)在桥下一定范围内, 应设置人行道栏杆, 阻止行人再穿越马路;
(2)应设置自行车坡道和残疾人坡道(必要时可设残疾人升降电梯), 照顾弱势群体;
(3)在繁华街区人流量较大处, 可采用自动扶梯, 吸引行人从天桥上行走, 同时可减轻购物者的负担。
3、加设顶篷
可采用透明玻璃钢雨篷, 也可采用其他透明材料制作的顶篷。晴天可遮阳, 阴天能遮雨,可相对增加天桥的空间及通行能力。因为雨天行人打伞, 单人所占空间增加近一倍, 对天桥通行能力影响很大。
4、天桥上不宜做篇幅较长的广告
如果因资金回收问题不得不在天桥上做篇幅较长的广告, 则必须留出通透空间, 给行人以安全感; 另外, 广告易遮住照明光源(有些天桥即使没有广告照度也较差), 所以应在天桥上(含楼梯) 利用栏杆底座, 或以每隔5m~10m加粗栏杆的方式, 安装一些地灯, 增加夜间行走的亮度及安全感。
四、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
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线形组合线形组合要顺畅美观, 线不一定要很直, 曲径通幽更显意境, 若条件允许, 人行道上应尽量多设一些曲线, 以增加情趣;
2、道路断面与两侧建筑的关系断面布局要合理, 当街道两侧建筑较高时, 断面布局应简
洁、宽敞; 当两侧建筑较矮时,断面应适当变窄, 但布局要紧凑;
3、色彩当两侧为现代建筑时, 人行道铺砌可采用花岗岩、晶石砖、彩色混凝土等现代装饰材料; 当为仿古建筑时, 应采用陶砖、灰色砖(石材)等古朴、典雅的材料铺砌。
目前, 中国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已经提上了日程, 上海的世纪大道率先进行了景观设计, 深圳、天津、成都等城市也都先后修建了景观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中的每条道路都会呈现风格各异的景观特色, 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五、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建设是分阶段分部门完成的。一般先进行的是城市道路建设, 由市政部门完成, 其次完成的是各种配套设施, 包括服务设施和信息设施。目前街道上常见的配套设施有电话亭、公厕、果皮箱、交通标志等, 而缺少座椅、指示牌、钟表、阅报亭等设施,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因此这些设施的安装应与人行道的改造同步完成, 一步到位, 避免二次开挖造成资金浪费及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建财.结合深圳市松白路光明新区段浅谈人行天桥人性化设计[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2] 汪继志,王志文.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 民营科技. 2009(06)
[3] 周小群,朱德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 科技信息. 2007(07)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安全、实用,更要满足舒适、美观、便捷等要求,注重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从而实现城市道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城市里最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 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在令人欣喜之余, 也有些遗憾, 因为在许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中, 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有些交叉口, 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 盲道上乱停车、盲道砖松动等现象严重; 城市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与道路无障碍设计衔接不协调等问题, 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及出行。为了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出行要求, 除了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 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放行全程严把质量关外, 最重要的是要将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衔接, 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 作为精品工程去实施, 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二、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与公路相比行人交通量较大, 因此,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 是人性化思想的充分体现。作为道路设计师, 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其中有三类问题比较常见。
1、人行道的平整度
人行道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常常想把人行道铺装图案设计得更漂亮一些, 但行人一般对地砖颜色和图案不是很感兴趣。在实地调查中, 大部分被提问者的回答是,图案和颜色无所谓, 只要平整密实, 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就好。他们并非不喜欢美的色彩和图案, 但是由于人行道长期以来的缺陷给市民留下了担心和恐惧, 连起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 他们还能奢求什么。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都存在, 作为城市道路设计师和建造师, 首先要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及密实度, 同时应尽可能采用防滑砖铺砌。
2、人行道与单位出入口的关系
传统设计方法是单位门口上车坡道比两侧的人行道低15cm~18cm。其优点是行人在上, 车辆在下, 相对较安全; 缺点是单位车辆一般较少, 利用率不高,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 上、下之间用台阶衔接外观上比较生硬。因此在设计中把单位门口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 用不同材料进行区分, 以提示路人注意。这样人们在人行道上行走就不用再上下台阶, 从而增加了舒适性。除以上措施外,由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 也可将自行车道设计为彩色(红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人行道采用灰白色晶石彩砖,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
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最能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目前大多数市政道路车道数多于双向四车道时, 均设置二次过街, 同时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如安全岛、车止石围护、防撞沙桶等。并且要求二次过街处, 新建交叉口安全岛宽度应大于2.0m, 改建、治理交叉口安全岛宽度应大于1.0m(强制), 同时规定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人行横道应设在分隔带端部向后1m~2m处。
4、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关系
在旧路改造中经常遇到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一般高差在0.8m~1.5m之间)的问题,这时一方面要考虑单位车辆的进出,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人行道上的既有树木及电杆。这种情况下,可将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 继续保留两者之间的高差, 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基本平齐或顺接, 单位上车坡道与人行道之间采用踏步(高差较大时) 或坡道衔接( 高差较小时),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 挡墙外侧可进行适当的装饰, 这样既可满足功能要求, 又能节省土方量, 保护树木。高低起伏的人行道经过装饰、绿化, 呈现出特别的景致,受到了广泛认可。
三、人行天桥设计
人行天桥是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行人安全过街、车辆顺利通行的设施保障,更需要进行人性化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选址问题
选址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应选在人口密集、交通量大的地区(路段), 以便及时引导、疏散行人过街;
(2)应尽量靠近交叉口, 若離交叉口太远, 行人就会因绕行距离太长不愿上桥, 而在地面与汽车争道或翻越栏杆, 造成危险;
(3)天桥位置应尽可能距公交车站近一些, 上下楼梯可直接通往公交车站, 以方便换乘;
(4)天桥的楼梯可与周围的商业网点相结合, 连成一体, 方便市民购物。
2、交通组织
交叉口一旦设置了人行天桥, 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行人上桥, 如:
(1)在桥下一定范围内, 应设置人行道栏杆, 阻止行人再穿越马路;
(2)应设置自行车坡道和残疾人坡道(必要时可设残疾人升降电梯), 照顾弱势群体;
(3)在繁华街区人流量较大处, 可采用自动扶梯, 吸引行人从天桥上行走, 同时可减轻购物者的负担。
3、加设顶篷
可采用透明玻璃钢雨篷, 也可采用其他透明材料制作的顶篷。晴天可遮阳, 阴天能遮雨,可相对增加天桥的空间及通行能力。因为雨天行人打伞, 单人所占空间增加近一倍, 对天桥通行能力影响很大。
4、天桥上不宜做篇幅较长的广告
如果因资金回收问题不得不在天桥上做篇幅较长的广告, 则必须留出通透空间, 给行人以安全感; 另外, 广告易遮住照明光源(有些天桥即使没有广告照度也较差), 所以应在天桥上(含楼梯) 利用栏杆底座, 或以每隔5m~10m加粗栏杆的方式, 安装一些地灯, 增加夜间行走的亮度及安全感。
四、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
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线形组合线形组合要顺畅美观, 线不一定要很直, 曲径通幽更显意境, 若条件允许, 人行道上应尽量多设一些曲线, 以增加情趣;
2、道路断面与两侧建筑的关系断面布局要合理, 当街道两侧建筑较高时, 断面布局应简
洁、宽敞; 当两侧建筑较矮时,断面应适当变窄, 但布局要紧凑;
3、色彩当两侧为现代建筑时, 人行道铺砌可采用花岗岩、晶石砖、彩色混凝土等现代装饰材料; 当为仿古建筑时, 应采用陶砖、灰色砖(石材)等古朴、典雅的材料铺砌。
目前, 中国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已经提上了日程, 上海的世纪大道率先进行了景观设计, 深圳、天津、成都等城市也都先后修建了景观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中的每条道路都会呈现风格各异的景观特色, 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五、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建设是分阶段分部门完成的。一般先进行的是城市道路建设, 由市政部门完成, 其次完成的是各种配套设施, 包括服务设施和信息设施。目前街道上常见的配套设施有电话亭、公厕、果皮箱、交通标志等, 而缺少座椅、指示牌、钟表、阅报亭等设施,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因此这些设施的安装应与人行道的改造同步完成, 一步到位, 避免二次开挖造成资金浪费及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建财.结合深圳市松白路光明新区段浅谈人行天桥人性化设计[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2] 汪继志,王志文.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 民营科技. 2009(06)
[3] 周小群,朱德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 科技信息.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