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玉米缺锌的症状,分析了其缺锌的原因,并从3个方面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玉米;缺锌;症状;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74-01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有近40%的耕地不同程度的缺锌,尤其在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石灰性土壤中,缺锌现象十分普遍[1]。而玉米又是对锌营养缺乏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土壤缺锌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与品质降低。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此种形式下,如何通过保障玉米生育期内锌营养的供应来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在作物体内含量只有20~100 mg/kg(干重),低于15~20 mg/kg通常就会表现出缺锌症状,高于100 mg/kg也会对作物造成毒害[3]。锌主要分布在生长点,与生长素含量的分布有平行关系。通常老叶锌含量较低,而茎尖和幼嫩的新叶中锌含量比较高,根系中锌含量较地上部高。锌在作物体内容易转移,缺锌时老叶中的锌能转移到幼叶中。因此,缺锌主要表现在植株下部老叶上[4]。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体内已发现的含锌酶有 70 余种。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均为含锌酶,锌在这些酶中起催化、辅酶、维持酶蛋白结构作用。锌参与生长素的合成,能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出现停滞状态。锌能促进光合作用,因为锌是作物体内碳酸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成分,能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因此缺锌也有失绿症发生[5]。锌能促进作物生殖器官的发育,缺锌会导致作物开花和坐果量显著减少。
1 玉米缺锌症状
玉米缺锌症常发生在苗期,主要表现为出苗后1~2周就有叶片失绿现象,即白芽病;3~6片叶时缺锌叶肉组织沿着叶脉出现纵向浅黄色或白色条纹,即白苗病,先是老叶片基部叶脉间失绿呈黄白色,逐渐向叶尖方向发展,整个叶片呈现黄白色的条纹。拔节期之后轻者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秃尖缺粒,造成减产;严重者叶肉组织坏死,叶片呈现半透明薄膜状,整个植株死亡,造成绝收。
2 玉米缺锌原因
2.1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
砂质土壤为严重缺锌土壤类型。此类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低,锌离子含量也低,根系无法吸收足量的锌,出现缺锌症状。随着土壤中黏粒的增加,土壤中全锌的含量增加。但是由于黏粒对锌的吸附作用强,尤其在石灰性黏质土上,对锌有较很强的固定作用,导致根系无法吸收,因而在过黏的土壤类型中,也常出现缺锌现象[6]。
2.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离子吸附能力。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锌吸附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效态锌含量通常也较高,并且可以防止土壤中锌的流失。近年来,国内玉米种植者越来越不注重有机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急剧下降,是一些壤土类型高产田块缺锌的重要原因。
2.3 施肥不合理
大量研究表明,锌与许多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便是磷—锌拮抗。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步增加,特别是磷肥过量施用,土壤中磷元素大量积累,由于拮抗作用,抑制了根系对锌的吸收。当植株磷/锌值≥400时,植物极易出现缺锌症状。
2.4 土壤酸碱度(pH值)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有效态锌的含量变化趋势为: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在土壤pH值为5.5~7.0范围内,pH值每降低1个单位,锌的平衡浓度可能上升30~40倍。这可能是由于pH值会影响土壤吸附表面对锌的亲和能力,从而影响锌的吸附量。同时,在碱性环境下,锌和磷酸根混合易形成磷酸锌沉淀,从而降低了锌肥的有效性。
3 防治措施
3.1 土壤补充锌肥
常用的锌肥有硫酸锌、氧化锌等,可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硫酸锌的施用量为15.0~22.5 kg/hm2,可與酸性氮肥、有机肥、复合肥等混合施用。如果用来拌种,可先将硫酸锌溶于水中,通常硫酸锌溶液浓度为0.1%~0.2%,溶液量占种子重量的7%~10%,然后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待阴干后播种。如果叶面喷施,幼苗期硫酸锌浓度为0.01%~0.05%,后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为了避免烧苗,应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喷施。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锌肥最好不要和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混合使用。研究表明,锌肥用作浸种或拌种、基肥或追肥及叶面喷施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锌肥以基施增产效果最好,浸种效果次之,追肥与喷施效果近似,拌种效果最差。
3.2 科学施肥,避免拮抗
磷—锌拮抗作用是影响锌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施肥,才能消除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磷肥溶解度低,(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4页)
移动性差,可采用穴施、条施等方式集中施用,这样可以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既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又能有效降低磷与锌发生拮抗作用的几率,有利于发挥锌肥的肥效。另外,含磷肥料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更佳。
3.3 施用农家肥,有效补锌
腐熟的农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机态锌,而且有效性好,肥效期长。增施农家肥,既能提供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锌,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促使土壤中锌的释放。生产实践证明,每年都在土壤中施用腐熟农家肥22.5~30.0 t/hm2的玉米田,几乎没有玉米缺锌症状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孔少华,布玉成,赵世利.玉米锌肥施用技术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9(6):65-67.
[2] 倪卫东.玉米种植过程中缺锌症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3-94.
[3] 魏振国.玉米缺锌病的防治及玉米高产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75-76.
[4] 郭启飞,杨治平.玉米锌营养研究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66-168.
[5] 朱富春.锌元素的功能与作物补锌[J].农业知识,2012(31):18-19.
[6] 孙建华.玉米施锌吸收积累及有效化调控机理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关键词 玉米;缺锌;症状;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74-01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有近40%的耕地不同程度的缺锌,尤其在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石灰性土壤中,缺锌现象十分普遍[1]。而玉米又是对锌营养缺乏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土壤缺锌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与品质降低。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此种形式下,如何通过保障玉米生育期内锌营养的供应来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在作物体内含量只有20~100 mg/kg(干重),低于15~20 mg/kg通常就会表现出缺锌症状,高于100 mg/kg也会对作物造成毒害[3]。锌主要分布在生长点,与生长素含量的分布有平行关系。通常老叶锌含量较低,而茎尖和幼嫩的新叶中锌含量比较高,根系中锌含量较地上部高。锌在作物体内容易转移,缺锌时老叶中的锌能转移到幼叶中。因此,缺锌主要表现在植株下部老叶上[4]。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体内已发现的含锌酶有 70 余种。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均为含锌酶,锌在这些酶中起催化、辅酶、维持酶蛋白结构作用。锌参与生长素的合成,能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出现停滞状态。锌能促进光合作用,因为锌是作物体内碳酸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成分,能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因此缺锌也有失绿症发生[5]。锌能促进作物生殖器官的发育,缺锌会导致作物开花和坐果量显著减少。
1 玉米缺锌症状
玉米缺锌症常发生在苗期,主要表现为出苗后1~2周就有叶片失绿现象,即白芽病;3~6片叶时缺锌叶肉组织沿着叶脉出现纵向浅黄色或白色条纹,即白苗病,先是老叶片基部叶脉间失绿呈黄白色,逐渐向叶尖方向发展,整个叶片呈现黄白色的条纹。拔节期之后轻者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秃尖缺粒,造成减产;严重者叶肉组织坏死,叶片呈现半透明薄膜状,整个植株死亡,造成绝收。
2 玉米缺锌原因
2.1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
砂质土壤为严重缺锌土壤类型。此类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低,锌离子含量也低,根系无法吸收足量的锌,出现缺锌症状。随着土壤中黏粒的增加,土壤中全锌的含量增加。但是由于黏粒对锌的吸附作用强,尤其在石灰性黏质土上,对锌有较很强的固定作用,导致根系无法吸收,因而在过黏的土壤类型中,也常出现缺锌现象[6]。
2.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离子吸附能力。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锌吸附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效态锌含量通常也较高,并且可以防止土壤中锌的流失。近年来,国内玉米种植者越来越不注重有机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急剧下降,是一些壤土类型高产田块缺锌的重要原因。
2.3 施肥不合理
大量研究表明,锌与许多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便是磷—锌拮抗。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步增加,特别是磷肥过量施用,土壤中磷元素大量积累,由于拮抗作用,抑制了根系对锌的吸收。当植株磷/锌值≥400时,植物极易出现缺锌症状。
2.4 土壤酸碱度(pH值)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有效态锌的含量变化趋势为: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在土壤pH值为5.5~7.0范围内,pH值每降低1个单位,锌的平衡浓度可能上升30~40倍。这可能是由于pH值会影响土壤吸附表面对锌的亲和能力,从而影响锌的吸附量。同时,在碱性环境下,锌和磷酸根混合易形成磷酸锌沉淀,从而降低了锌肥的有效性。
3 防治措施
3.1 土壤补充锌肥
常用的锌肥有硫酸锌、氧化锌等,可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硫酸锌的施用量为15.0~22.5 kg/hm2,可與酸性氮肥、有机肥、复合肥等混合施用。如果用来拌种,可先将硫酸锌溶于水中,通常硫酸锌溶液浓度为0.1%~0.2%,溶液量占种子重量的7%~10%,然后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待阴干后播种。如果叶面喷施,幼苗期硫酸锌浓度为0.01%~0.05%,后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为了避免烧苗,应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喷施。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锌肥最好不要和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混合使用。研究表明,锌肥用作浸种或拌种、基肥或追肥及叶面喷施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锌肥以基施增产效果最好,浸种效果次之,追肥与喷施效果近似,拌种效果最差。
3.2 科学施肥,避免拮抗
磷—锌拮抗作用是影响锌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施肥,才能消除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磷肥溶解度低,(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4页)
移动性差,可采用穴施、条施等方式集中施用,这样可以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既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又能有效降低磷与锌发生拮抗作用的几率,有利于发挥锌肥的肥效。另外,含磷肥料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更佳。
3.3 施用农家肥,有效补锌
腐熟的农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机态锌,而且有效性好,肥效期长。增施农家肥,既能提供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锌,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促使土壤中锌的释放。生产实践证明,每年都在土壤中施用腐熟农家肥22.5~30.0 t/hm2的玉米田,几乎没有玉米缺锌症状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孔少华,布玉成,赵世利.玉米锌肥施用技术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9(6):65-67.
[2] 倪卫东.玉米种植过程中缺锌症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3-94.
[3] 魏振国.玉米缺锌病的防治及玉米高产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75-76.
[4] 郭启飞,杨治平.玉米锌营养研究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66-168.
[5] 朱富春.锌元素的功能与作物补锌[J].农业知识,2012(31):18-19.
[6] 孙建华.玉米施锌吸收积累及有效化调控机理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