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次考试中都会涉及到计算题目,分值大约占20~30分。然而每次考试计算题目的得分率却低得惊人。老师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无论是计算的正确率还是速度都不如以前。学生的计算能力低已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的主要障碍。怎样避免失分,提高计算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我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存在问题。
一、老师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重算理,轻算法”。一线教师抛弃了原来的填鸭式讲解和机械练习,代之以大量的情境再现,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却忽视了对算法的总结与巩固,走向了计算教学的另一极端──“重算理,轻算法”。
第二,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高耗低效”。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的认知产生模糊,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错综复杂的计算方法面前更加茫然,力不从心,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教学。
二、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学生习惯不好,粗心大意。a,题目抄错,如将+看成×。b.答案抄错。如做对了结果却抄错了结果。c.书写不规范。d.心浮气躁,求快出错。长此以往,学生计算起来眼高手低。这种战略战术上对计算的藐视,直接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直线下降。
第二,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有些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试商出错。再如个别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出错较多。
第三,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可学小数乘法时,学生也把小数点对齐。
怎样有效实施计算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把握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既重算理,又重算法,二者不可偏颇。当然这并不是说算理的落实与算法的练习都得平均使用力量不可,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有的放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加强对算法的指导与总结。在笔算教学中,依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变化,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感悟,并在交流中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以避免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然而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这些学生往往是在混沌状态下凭着感觉在计算,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来说,适时给予他们“一根拐杖”(明确的计算方法),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将利于他们把握学习重点,并在后继练习中进一步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计算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计算出错时会产生自责感,当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时,会有喜悦感,当几次正确率都在百分之百时,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感受都会在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增强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最后,注重训练口算。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此外,灵活地应用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最后,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版鼠标、批改作业字迹要规范;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者,对生提出明确要求,发动家长配合,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及时纠错,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上。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一、老师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重算理,轻算法”。一线教师抛弃了原来的填鸭式讲解和机械练习,代之以大量的情境再现,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却忽视了对算法的总结与巩固,走向了计算教学的另一极端──“重算理,轻算法”。
第二,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高耗低效”。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的认知产生模糊,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错综复杂的计算方法面前更加茫然,力不从心,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教学。
二、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学生习惯不好,粗心大意。a,题目抄错,如将+看成×。b.答案抄错。如做对了结果却抄错了结果。c.书写不规范。d.心浮气躁,求快出错。长此以往,学生计算起来眼高手低。这种战略战术上对计算的藐视,直接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直线下降。
第二,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有些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试商出错。再如个别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出错较多。
第三,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可学小数乘法时,学生也把小数点对齐。
怎样有效实施计算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把握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既重算理,又重算法,二者不可偏颇。当然这并不是说算理的落实与算法的练习都得平均使用力量不可,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有的放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加强对算法的指导与总结。在笔算教学中,依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变化,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感悟,并在交流中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以避免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然而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这些学生往往是在混沌状态下凭着感觉在计算,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来说,适时给予他们“一根拐杖”(明确的计算方法),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将利于他们把握学习重点,并在后继练习中进一步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计算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计算出错时会产生自责感,当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时,会有喜悦感,当几次正确率都在百分之百时,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感受都会在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增强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最后,注重训练口算。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此外,灵活地应用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最后,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版鼠标、批改作业字迹要规范;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者,对生提出明确要求,发动家长配合,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及时纠错,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上。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