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次考试中都会涉及到计算题目,分值大约占20~30分。然而每次考试计算题目的得分率却低得惊人。老师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无论是计算的正确率还是速度都不如以前。学生的计算能力低已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的主要障碍。怎样避免失分,提高计算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我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存在问题。
  一、老师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重算理,轻算法”。一线教师抛弃了原来的填鸭式讲解和机械练习,代之以大量的情境再现,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却忽视了对算法的总结与巩固,走向了计算教学的另一极端──“重算理,轻算法”。
  第二,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导致计算教学“高耗低效”。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的认知产生模糊,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错综复杂的计算方法面前更加茫然,力不从心,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教学。
  二、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第一,学生习惯不好,粗心大意。a,题目抄错,如将+看成×。b.答案抄错。如做对了结果却抄错了结果。c.书写不规范。d.心浮气躁,求快出错。长此以往,学生计算起来眼高手低。这种战略战术上对计算的藐视,直接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直线下降。
  第二,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有些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试商出错。再如个别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出错较多。
  第三,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可学小数乘法时,学生也把小数点对齐。
  怎样有效实施计算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把握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既重算理,又重算法,二者不可偏颇。当然这并不是说算理的落实与算法的练习都得平均使用力量不可,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有的放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加强对算法的指导与总结。在笔算教学中,依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变化,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感悟,并在交流中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以避免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然而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这些学生往往是在混沌状态下凭着感觉在计算,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来说,适时给予他们“一根拐杖”(明确的计算方法),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将利于他们把握学习重点,并在后继练习中进一步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计算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计算出错时会产生自责感,当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时,会有喜悦感,当几次正确率都在百分之百时,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感受都会在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增强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最后,注重训练口算。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此外,灵活地应用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最后,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版鼠标、批改作业字迹要规范;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者,对生提出明确要求,发动家长配合,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及时纠错,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上。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其他文献
目前,大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理论讲解多,联系实际少,重知识的记忆,轻情感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厌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思想品德课堂要淡化理论,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应转变角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  宽松和谐的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期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论命题还是教材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对学生形成误导。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则要及时更正。本文举了在题目和教材中出现的关于概念的混用和材料引用不当的两个实例,并进行了解释,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概念不能混用  第一个小问题是关于概念的。有一道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题目,材料如下。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而勤工俭学活动是此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手段,是劳动技能课程的一种施教方式,也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
期刊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
期刊
《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审美教育,使音乐教学
期刊
一、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只有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掉,才能为高考扫清障碍,顺利的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如下。  (一)“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二)
期刊
梦想是什么?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我们一步一步走来时,身后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题记  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我亦有梦想,我的梦想没有那么伟大,心系祖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的美好。我的梦想很小很普通,但却也只因为这一小小的梦想,激励我一步步踏实而来。我的梦——做一名普通又特殊的老师!  并不是现在已经做了教师这个职业来谈我的梦想。
期刊
课程领导力,我基于培训学习之后的个人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从学校层面看,即课程顶层设计能力,也就是以校长为中心,对学校课程的组织研究、建构开发的宏观规划能力;二是从教师层面来讲,应是在课程宏观规划下教师的具体微观课程的组织开发与实施的执行能力;三是学生层面来讲,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报名选修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主体地位的体现,是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认识,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初中教师,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  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挥
期刊
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第一次在数学课本中接触到分数。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几分之一”的含义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几分之一”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深入。一个实物(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一个“量”的几分之一和一个数量(或多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掌握较好,而在学习“一个量的几分之一”时有与学生的思维脱节的地方,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