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和结直肠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或许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不幸被诊断为胃癌或者结直肠癌,尽管不是所有的胃癌或结直肠癌都可以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生活质量可以大大改善,很多人可以过上和常人无异、健康、积极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早期确诊的患者能够通过简单的手术被治愈。很多人在健康的时候并没有足够重视和关注自己的胃肠道健康,在患病后才后悔不已。所以,对抗癌症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筛查检测。
胃肠道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令人心生畏惧——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二、第三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其中沿海地区又是我国胃癌的高发地区。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中晚期,而胃癌的预后和诊治与时机密切相关,中晚期胃癌即使及时接受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甚至可以治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直肠癌的预后也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10%,多数的早期结直肠癌可被治愈。针对恶性肿瘤,大至国家,小到家庭和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疾病负担,对社会和家庭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胃肠道肿瘤的防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胃肠道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胃癌的发生而言,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到肠化到异型增生再到进展期癌,其过程需要经历数十年;就结直肠癌而言,从腺瘤到癌也要经历大约10年的时间,这给胃肠道肿瘤的筛查提供了机会和时间。对于个人而言,每年的体检必不可少,肿瘤的好发人群还需要增加胃肠镜的检查,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体检胃肠镜的重要性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但目前多数体检项目局限于抽血化验、心电图、X线、B超、CT等检查,而缺少了关于胃肠道的精准检查。不做胃肠镜检查,会大大增加消化道肿瘤漏诊的概率,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国家。在医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每年都做体检,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突然就得癌症了呢?因此在体检时重视胃肠道肿瘤的筛查,评估胃肠道的健康,早期发现并歼灭肿瘤,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肿瘤早期或者癌前病变时可以悄无声息,等有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进展期,在自然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靠且高效的途径。
胃镜医生通过胃镜能顺次、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状态,而且可以进行活体的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同时病变组织也可以被放大,医生在视野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对胃内疾病一览无遗,检查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检查过程安全、时间短。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炎症、糜烂、溃疡、息肉以及肿瘤性病变。对于早期胃癌,还可以通过放大、染色等做进一步精细检查,达到精确诊断的目的。胃镜还能定标活检,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测,评估炎症、萎缩、肠化的严重程度,对肿瘤性病变还能评估肿瘤分期、侵犯深度等情况。
结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结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结肠镜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结肠区域的检查需要。绝大多数息肉都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摘除,彻底阻断了息肉向肿瘤发展的途径,大大减少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镜检查已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手段,这已是医学界达成的共识。
哪些人需要选择胃肠镜检查
消化科医生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我吃得香、睡得着、拉得出,消化道很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是不是就不用胃肠镜检查了?我的亲属里有患有消化道肿瘤,那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胃肠镜检查,需要每年都做吗?
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专家已经总结了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里明确提出,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響,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随访。《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对慢性胃炎的随访时限也进行了推荐。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般2年内需要复查胃镜。因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生,活检病理提示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胃镜。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首先需要评估标本是否合格,如果能排除癌的,一般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最后的病理确定随访时限。
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筛查的目标人群与胃癌存在差异,《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对其有个体化的推荐。
对于结直肠癌筛查来讲,首先需要进行粪便常规+隐血的检测。粪便隐血检测是最方便、最广泛、最便宜的筛查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其次是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直肠下段的病变。因此,在健康体检时千万不能因为嫌麻烦而放弃了这两项检查。
我国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区分为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人群,两者的筛查策略存在差异。其中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条:1.大便隐血阳性;2.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3.既往有结肠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2条: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者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者胆囊切除史、精神压抑、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一般风险人群就是没有以上任一项者。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筛查最迟始于50岁,终止于75岁,对于家族史不清楚者可以于40岁时开始考虑进行筛查。对于首次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再次结肠镜筛查的时间不应超过10年。
对于高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的策略也略有不同。对于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者,不管年龄多大,均需要立即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建议40岁开始筛查,以后每5年一次;对于有腺瘤者,切除后根据腺瘤的数量、大小和病理,需要在消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结肠镜复查,因为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的复发、再生概率,因此术后必须复查。对于这一类人群,如果第一次复查正常的以后可以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害怕胃肠镜检查该怎么办
很多人知道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可是总下不了决心对胃肠道进行全面的检查,最大的原因来自对检查痛苦的恐惧。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肠镜已经越来越向舒适化、无痛化发展了。
首先,胃镜和肠镜的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镜子越来越细,越来越软,目前常用的胃镜直径只有9.9mm;镜子越来越清晰,已经可以达到高清的分辨率,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做放大、染色等。
其次,麻醉技術的发展可以达到检查全过程无痛化,在睡梦中就能完成胃肠镜检查,不仅没有痛觉,而且还能消除恐惧心理,对于紧张和不耐受疼痛的人来说更是最佳选择。无痛胃肠镜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将麻醉药物经静脉缓慢推注,大约1分钟后,受检者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可以仔细从容地检查胃和大肠里面的各个部位,检查结束后3~5分钟,病人苏醒,完全苏醒后在家属的陪同下即可自行离开医院,没有任何后遗症,整个过程受检者丝毫感觉不到痛苦。无痛胃肠镜对于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仅有少数人可能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清醒后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均能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以下这些人群就不适合选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身体极度虚弱或孕妇、严重肥胖或鼾症的人群,对麻醉药过敏人群,极度不配合或精神不正常者。因此,所有人在选择做无痛胃肠镜之前,必须由麻醉医生进行严格评估。
胃肠镜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为了更好地完成胃肠镜检查,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知晓并遵守。
胃镜检查,一般需在前一天晚上8时之后开始禁食,检查当日禁食禁水,除高血压药物之外禁服其他药物。而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会更长一些。一般检查前3日就要开始吃无渣食物,检查前一日晚餐进食半流质,检查当日禁食,一般在检查前6小时开始服用泻药清洁肠道,直至排出黄色水样或清水样大便为止。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是麻醉胃肠镜,要求麻醉前4小时是严格禁食禁水的,以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
如果平时服用一些像高血压、糖尿病的药,胃肠镜检查前不需要停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心血管用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一类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进行胃肠镜检查时,可能有活检、息肉需要处理等,这类药物至少要停5~7天,否则在检查过程中是不会进行有创处理的,因为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创面难以凝血。
还有些人不愿意做胃肠镜的原因可能来自对胃肠镜给身体带来危害的恐惧。会感染上传染病吗?检查会诱发出血吗?肠镜会把肠子捅破吗?其实,这些问题均不需要担忧。内镜室有固定的清洗消毒和质控程序,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使用内镜及附件用后会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因为胃肠镜检查而感染上传染病。胃肠镜经常用到的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圈套器等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也不会有任何细菌和病毒。至于胃肠镜检查诱发出血、穿孔等风险,确实存在一定的概率,但比例较低,约为0.17%~0.9%。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粗暴操作,适当主动放弃,基本都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最后,引用李兆申院士的一句名言: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已成为共识,最重要的是对高危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为了远离胃肠道癌的困扰,请鼓起勇气到消化内科门诊咨询和安排检查。
胃肠道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令人心生畏惧——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二、第三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其中沿海地区又是我国胃癌的高发地区。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中晚期,而胃癌的预后和诊治与时机密切相关,中晚期胃癌即使及时接受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甚至可以治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直肠癌的预后也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10%,多数的早期结直肠癌可被治愈。针对恶性肿瘤,大至国家,小到家庭和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疾病负担,对社会和家庭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胃肠道肿瘤的防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胃肠道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胃癌的发生而言,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到肠化到异型增生再到进展期癌,其过程需要经历数十年;就结直肠癌而言,从腺瘤到癌也要经历大约10年的时间,这给胃肠道肿瘤的筛查提供了机会和时间。对于个人而言,每年的体检必不可少,肿瘤的好发人群还需要增加胃肠镜的检查,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体检胃肠镜的重要性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但目前多数体检项目局限于抽血化验、心电图、X线、B超、CT等检查,而缺少了关于胃肠道的精准检查。不做胃肠镜检查,会大大增加消化道肿瘤漏诊的概率,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国家。在医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每年都做体检,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突然就得癌症了呢?因此在体检时重视胃肠道肿瘤的筛查,评估胃肠道的健康,早期发现并歼灭肿瘤,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肿瘤早期或者癌前病变时可以悄无声息,等有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进展期,在自然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靠且高效的途径。
胃镜医生通过胃镜能顺次、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状态,而且可以进行活体的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同时病变组织也可以被放大,医生在视野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对胃内疾病一览无遗,检查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检查过程安全、时间短。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炎症、糜烂、溃疡、息肉以及肿瘤性病变。对于早期胃癌,还可以通过放大、染色等做进一步精细检查,达到精确诊断的目的。胃镜还能定标活检,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测,评估炎症、萎缩、肠化的严重程度,对肿瘤性病变还能评估肿瘤分期、侵犯深度等情况。
结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结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结肠镜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结肠区域的检查需要。绝大多数息肉都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摘除,彻底阻断了息肉向肿瘤发展的途径,大大减少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镜检查已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手段,这已是医学界达成的共识。
哪些人需要选择胃肠镜检查
消化科医生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我吃得香、睡得着、拉得出,消化道很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是不是就不用胃肠镜检查了?我的亲属里有患有消化道肿瘤,那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胃肠镜检查,需要每年都做吗?
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专家已经总结了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里明确提出,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響,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随访。《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对慢性胃炎的随访时限也进行了推荐。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般2年内需要复查胃镜。因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生,活检病理提示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胃镜。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首先需要评估标本是否合格,如果能排除癌的,一般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最后的病理确定随访时限。
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筛查的目标人群与胃癌存在差异,《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对其有个体化的推荐。
对于结直肠癌筛查来讲,首先需要进行粪便常规+隐血的检测。粪便隐血检测是最方便、最广泛、最便宜的筛查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其次是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直肠下段的病变。因此,在健康体检时千万不能因为嫌麻烦而放弃了这两项检查。
我国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区分为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人群,两者的筛查策略存在差异。其中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条:1.大便隐血阳性;2.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3.既往有结肠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2条: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者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者胆囊切除史、精神压抑、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一般风险人群就是没有以上任一项者。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筛查最迟始于50岁,终止于75岁,对于家族史不清楚者可以于40岁时开始考虑进行筛查。对于首次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再次结肠镜筛查的时间不应超过10年。
对于高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的策略也略有不同。对于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者,不管年龄多大,均需要立即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建议40岁开始筛查,以后每5年一次;对于有腺瘤者,切除后根据腺瘤的数量、大小和病理,需要在消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结肠镜复查,因为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的复发、再生概率,因此术后必须复查。对于这一类人群,如果第一次复查正常的以后可以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害怕胃肠镜检查该怎么办
很多人知道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可是总下不了决心对胃肠道进行全面的检查,最大的原因来自对检查痛苦的恐惧。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肠镜已经越来越向舒适化、无痛化发展了。
首先,胃镜和肠镜的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镜子越来越细,越来越软,目前常用的胃镜直径只有9.9mm;镜子越来越清晰,已经可以达到高清的分辨率,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做放大、染色等。
其次,麻醉技術的发展可以达到检查全过程无痛化,在睡梦中就能完成胃肠镜检查,不仅没有痛觉,而且还能消除恐惧心理,对于紧张和不耐受疼痛的人来说更是最佳选择。无痛胃肠镜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将麻醉药物经静脉缓慢推注,大约1分钟后,受检者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可以仔细从容地检查胃和大肠里面的各个部位,检查结束后3~5分钟,病人苏醒,完全苏醒后在家属的陪同下即可自行离开医院,没有任何后遗症,整个过程受检者丝毫感觉不到痛苦。无痛胃肠镜对于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仅有少数人可能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清醒后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均能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以下这些人群就不适合选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身体极度虚弱或孕妇、严重肥胖或鼾症的人群,对麻醉药过敏人群,极度不配合或精神不正常者。因此,所有人在选择做无痛胃肠镜之前,必须由麻醉医生进行严格评估。
胃肠镜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为了更好地完成胃肠镜检查,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知晓并遵守。
胃镜检查,一般需在前一天晚上8时之后开始禁食,检查当日禁食禁水,除高血压药物之外禁服其他药物。而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会更长一些。一般检查前3日就要开始吃无渣食物,检查前一日晚餐进食半流质,检查当日禁食,一般在检查前6小时开始服用泻药清洁肠道,直至排出黄色水样或清水样大便为止。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是麻醉胃肠镜,要求麻醉前4小时是严格禁食禁水的,以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
如果平时服用一些像高血压、糖尿病的药,胃肠镜检查前不需要停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心血管用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一类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进行胃肠镜检查时,可能有活检、息肉需要处理等,这类药物至少要停5~7天,否则在检查过程中是不会进行有创处理的,因为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创面难以凝血。
还有些人不愿意做胃肠镜的原因可能来自对胃肠镜给身体带来危害的恐惧。会感染上传染病吗?检查会诱发出血吗?肠镜会把肠子捅破吗?其实,这些问题均不需要担忧。内镜室有固定的清洗消毒和质控程序,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使用内镜及附件用后会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因为胃肠镜检查而感染上传染病。胃肠镜经常用到的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圈套器等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也不会有任何细菌和病毒。至于胃肠镜检查诱发出血、穿孔等风险,确实存在一定的概率,但比例较低,约为0.17%~0.9%。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粗暴操作,适当主动放弃,基本都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最后,引用李兆申院士的一句名言: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已成为共识,最重要的是对高危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为了远离胃肠道癌的困扰,请鼓起勇气到消化内科门诊咨询和安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