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界希冀通过简易程序的设计开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辩交易,从而变究问式开庭审理为控辩式审理,更加体现展示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简易程序与诉辩交易,从法律精神上有着巨大区别。正确理解刑事诉讼法的法律精神,对认识简易程序的实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简易程序 诉辩交易 法律精神
  
  诉辩交易概述
  部分国家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诉辩交易,以美国最为典型。在美国的联邦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诉辩交易内容有相应的规定,其本意是指在检察官签署控诉书之前,与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就嫌疑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就其所受刑罚之轻重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这种协议得到法庭的许可。1970年诉辩交易的合法性获得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许可。采用该程序操作简易,方式灵活,使得美国90%以上的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积案问题。
  美国诉辩交易可以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被告人的权利受到更多保护,检察官权利受到必要的限制,是产生诉辩交易的最重要的前提。如被告人可以选择沉默权,使被告人有主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而“非法证据排除規则”使得法院不能轻易给人定罪。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使得被告人有选择诉辩交易的基础。二、诉辩交易可以达到简单、快捷地处理积案的目的。美国犯罪率居世界前列,并呈增长趋势,为了降低诉讼成本,以有限的司法资源简单、快捷地处理积案,辩诉交易应运而生。三、诉辩交易被广泛运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的发展使犯罪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案件的结果扑朔迷离。检察官为了避免经过冗长的诉讼,被告人则不愿冒险追求可能获得的无罪判决,因此双方都愿意选择诉辩交易。而经过诉辩交易的诉讼相对简单,可以令法官提高办案速度。四、如果说美国90%以上刑事案件是以诉辩交易结案,那么可以通过诉辩交易结案的案件已经不局限于轻微犯罪,某些重罪犯罪也会因为检察官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获得充分证据,而与被告人达成诉辩交易,其目的就是以被告人做有罪答辩,获得对被告人刑事责任追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不存在诉辩交易
  法律规定中没有诉辩交易的内容。我国1997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某些轻刑犯罪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情形:一、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上述案件,不论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应具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案情“简单轻微”的特点。另外,对公诉案件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分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两方面的刑法精神:一、我国刑事诉讼的公诉方与被告方的诉讼地位是不同的,是不平等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只规定了公诉人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而没有体现被告人有主动选择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权利。只有在不能适用简易程序时才规定,被告人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不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将被告人作为主动选择程序的主体。二、我国刑事诉讼法要求,只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既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也就不存在任何诉辩交易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简易程序完全不是诉辩交易。
  从一个案例看出,我国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不存在诉辩交易。2005年,石家庄市工商局成立了一个商标事务有限公司,任命马某出任总经理。公司资金由公司自筹,工商局并没有出资。2006年初,市工商局将小金库的50万元暂时存放在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账户中。2006年新《公司法》已经实施,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超营业范围经营不属于违法行为。2月份某饭店向公司借款周转,马某知道公司现有存款不是公司的,自己没有处置权,因此请示工商局主管领导是否同意出借此款。经公司领导同意之后,马某将账户款项18万元转账至饭店账户。马某在转账支票存根上签字,并送交主管领导在转账支票中签字,领导注明了“同意”字样。三个月后饭店将借款全部归还,并且给公司支付了5千元利息,整个借款事件结束。2007年检察机关对此事件立案侦查,以马某挪用公款起诉至QD区法院。
  案件开庭前,检察院一直做马某的工作,让马某不要请律师,并承诺只要马某认罪,检察院可以请法院给予较轻处罚。马某听信了检察院的劝说,在没有请律师为其辩护,也没有看见任何证据情况下,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并且在法庭上认罪。开庭中,马某看到检察院出示的“转账支票存根”证据的复印件后,发现支票存根中其领导签字被覆盖住复印后提交法庭,证据不实。随即,马某对证据提出了质疑。庭审后,马某得知18万元挪用公款案件不可能被判处缓刑,自己如果不提出辩护理由,可能要被收监,因此委托律师提出了辩护意见,要求法庭提取证明马某“转账支票存根”原件,证明是上级领导同意转款的正常的经营活动,而非马某私自挪作他用。然而,公诉人并没有向法庭提交证据原件,却在原来存根复印件中添加了“同意此创收行为,但必须一个月内收回”等字样。然后再次复印,提交法院。上述“必须一个月内收回”完全压在原有的领导签名之上,根本不能当做证据使用。但QD法院依据此证据,一审认为马某挪用公款罪成立,判处其5年有期徒刑。经过艰难的二审,马某最终获得无罪释放,并且获得国家赔偿。
  诉辩交易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中,公诉人与被告人法律地位不同,不存在诉辩交易的基础。公诉人代表着国家利益,而被告人是被惩治对象,在审判实践中,其公民的权利容易被剥夺。例如,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会见难”,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之所以产生会见难问题,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非法获得证据排除”制度,并且侦查机关掌握着是否允许律师会见的权力。侦查机关剥夺了犯罪嫌疑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权利,其实就是剥夺了犯罪嫌疑人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律师被限制会见被告人,并不影响法院做出应有的判决。因此,公诉人地位远远高于被告人地位,诉辩之间的法律地位并不平等,公诉人根本无需诉辩交易帮助其完成诉讼。
  法律规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在侦查阶段并没有被实质运用。前述案例中,公诉人明明有证据原件却故意不提交,并且提交的两份复印件都是虚假证据,这么明显的证据缺陷,一审法院仍然判处被告有罪,并且收监执行。这就是有罪推定。本案中公诉人、法官都明知只有证据复印件,且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证据复印件是真实的,不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却因为侦查机关既然认定复印件真实,被告人没有其他证据推翻复印件的真实性,因此推定马某有罪。我国刑事诉讼中“有罪推定”的法律思想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公诉人和被告人对法律地位不平等造成的。因此,新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无罪推定原则,却没有改变有罪推定的基础。所以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存在诉辩交易的基础。
  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没有“沉默权”,也没有权利要求在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做出供述。现实中,有很多案件是靠口供定案,并且许多案件是靠非法行为获取的证据定案。近年来连续发生的“躲猫猫”、“发烧死”、“脸盆溺死”等看守所里非正常死亡事件,充分证明了刑事审讯中的弊端。本文所述案例则涉及到制造伪证而定案,这都说明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和制造的伪证,容易被法院所采信。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开示制度”,以保障被告人权益。我国1996年修改之前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件时要将一切证据,包括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全部移送人民法院。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因此,在实践中就出现了,虽然检察院掌握的证据材料达几百卷,而送达给人民法院的只有几张证据目录的复印件,辩护律师在开庭之前几乎看不见任何证据的现象。而在庭审的时候,对证据的质证也非常草率,律师当庭查阅证据的时间并不充分。被告人甚至无权查阅这些证据。有的案件在开庭中,公诉人竟然根本不出示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律师只有在二审中再次查阅案卷才能看见这些无罪的证据。
  这说明,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存在控辩双方所掌握的司法资源、证据数量的天壤之别,辩方不打二审官司,有可能根本掌握不了全部证据。由于没有证据开示制度,无法保障被告人公平的知情权。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些缺陷,根本没有公平诉辩交易的条件。
  结 语
  综上所述,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树立起被告人必须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的刑法精神,没有建立起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如果被告人没有在公平地掌握所有证据的基础上,选择简易程序,做出有罪供述,这对于公诉人和法庭来讲,可以节约一些办案时间,但是对于被告人来讲,却是对其辩护权的剥夺。这种单方面掌握证据主动权的简易程序,仅仅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结案方式,并不能使被告人获得更公正的审判,更不存在诉辩交易。(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南方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原则、任务重点、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南方集体林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从多方面深化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林权制度 南方集体林区 面临问题 改革举措    在全国林业发展中,南方集体林区地位极为重要。南方集体林区是林业发展活跃地区之一,对于加速工业原料林、经济
在离魂出奔型故事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后世戏曲中有关离魂题材的作品大都是以此一故事为原型。其情节大致如下:  衡州官员张镒曾许诺把女儿倩娘嫁给外甥王宙,后两人渐长,情愫相通,私相愛慕。然张镒食言将倩娘另嫁他人,“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王宙为此诀别张家前往他乡。船行半夜,倩娘徒行跣足,亡命来奔。两人来到蜀地,一住五年,其间生两子。后倩娘常思父母,遂俱归衡州,王宙先独自至镒家致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曾在朝廷为相数十载,文韬武略,为时人所重。欧阳修就非常敬重韩琦:“欧公少许人,平日惟服韩公。尝因事叹曰:‘三百欧修,不足望韩公。’”(《家传集》)足见韩琦在当时的影响与威望。  据清人杨希闵所撰《韩忠献公年谱》,韩琦到河东路任职是在“庆历新政”之后。庆历四年(1044),韩琦与范仲淹共同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党的建设,必须在选干部、配班子、抓队伍、建组织等方面强化服务发展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关键词]地方院校 改革创新 党的建设    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紧紧围
[摘要]明人赵贞吉不仅是一位以诗文著称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主见的政治家。在选才用人上,赵贞吉有如下主张:对人才要加以培养和督导;要以仁纯之心察人;要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要能久任;所用之人是贤人真儒,是敢于执法的直臣,是有忠孝节义的人。  [关键词]赵贞吉 人才思想 人才培养 知人善用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1进士,选庶吉
【摘要】由于高校危机事件的频发,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当前高校危机的管理现状。民族地区高校更应结合自身实际,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科学危机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危机预防处置体系,着力把握好危机应急处置的政策法规尺度、程序操作尺度、稳妥渐进尺度、快速决策尺度、人文关怀尺度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危机 预防处置    民族地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诱因复杂、表现多样,只有深入分析、全面审视危机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 抵御对策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愈发显现出来,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纷纷倒闭。如何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
【摘要】高校的就业工作应利用营销渠道理念提升就业市场意识,完善面向市场的就业运作格局,强化就业机构专业化和高效化,并通过渠道“拉动效应”促进高校就业的系统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营销 大学生 就业     营销渠道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产品顺畅经由各个环节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流通途径,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构建顺畅而高效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
近撰《香韵诗情——古典诗词与香道之缘》,留意到咏香诗词里,“博山”一词屡见不鲜,然多有误解,有待溯源辨流,正名求实。先从称引较多的《陈氏香谱》说起,宋人陈敬《陈氏香谱》卷四“博山香炉”一则,引《事物纪原》云:“《武帝内传》有博山炉,盖西王母遗帝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按,《事物纪原》为宋人高承所撰。其原文是:“《黄帝内传》有愽(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盖其名起于此尔。汉晋以来盛用于此。”(《事
[摘要]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势在必行,人心所向的课题。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将中庸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助于在管理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也有利于树立新的领导观,丰富和谐管理的内涵。  [关键词]企业和谐管理领导者    如何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界正在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企业实现和谐管理,势在必行,人心所向。运用《中庸》的诚性,实现企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