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成为我们数学老师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直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通过近些年个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我大致总结了一些本人认为可行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理解学生的缺点
首先,面对学生的犯错,我首先想到的是:只要是学生就有犯错的时候,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份特征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有什么可生气的了,自己也会过得高兴些,并毫无情绪的投入到工作中。其次,我认为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正处于似懂事非懂事的阶段,叛逆心理也特别强,但我坚信他们是能听懂道理的。所以每当面对学生的犯错,我总是诚心诚意、心平气和的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再调皮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当他感受到我的诚意、我的目的后,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比如:班上有个学生每天把数学题抄起就给我交上来了。为此,我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首先我对他按时交作业表示肯定。其次我了解情况:为什么只抄题不解题就交上来了?他的回答是:“做不起,抄他人的作业交上来还是没有意思”,他说的不无道理,我就“为什么做不起”这个话题和他展开沟通、聊天,还指派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专门帮助他学习。后来,我发现他上课比以前认真了,交上来的作业也一次比一次用功了。
二、用心感化,合理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從根本上讲,每一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炽热的爱和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奉献一颗爱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我们对优生关怀备至、优待有加,而对学困生嫌恶、疏远、讥讽、斥责,就会引起学困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干脆“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学习,这样,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的看法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相信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个人尤其是学困生均寄以期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优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教师则应以慈母之心,严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搞好传帮带工作
目前优生大量流失到教育发达的地区,留下的学生基础差,随着知识内容增加、知识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吃力、不想学。因此培优转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使问题越堆越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分为三人(一名好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差生)一组,然后把数学知识点细化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每天上课前我会写两道题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完成,若没有完成的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学习,务必在当天解决当天的问题。第一天用配方法,第二天用公式法,第三天分解因式法,第四天十字相乘法,第五天灵活运用方法,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只要求会用公式法,这样学生遇见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都会做了。最主要的是学生解决的问题越多,不会的问题逐渐减少,并且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学习也就有了兴趣。
四、教师自身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初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多,难度大。因而,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都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利用午自习的时间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优生能“吃得饱”,而且使中等生和差生都有所提高,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起来的,只有通过老师长时间的不断引导,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直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通过近些年个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我大致总结了一些本人认为可行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理解学生的缺点
首先,面对学生的犯错,我首先想到的是:只要是学生就有犯错的时候,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份特征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有什么可生气的了,自己也会过得高兴些,并毫无情绪的投入到工作中。其次,我认为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正处于似懂事非懂事的阶段,叛逆心理也特别强,但我坚信他们是能听懂道理的。所以每当面对学生的犯错,我总是诚心诚意、心平气和的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再调皮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当他感受到我的诚意、我的目的后,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比如:班上有个学生每天把数学题抄起就给我交上来了。为此,我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首先我对他按时交作业表示肯定。其次我了解情况:为什么只抄题不解题就交上来了?他的回答是:“做不起,抄他人的作业交上来还是没有意思”,他说的不无道理,我就“为什么做不起”这个话题和他展开沟通、聊天,还指派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专门帮助他学习。后来,我发现他上课比以前认真了,交上来的作业也一次比一次用功了。
二、用心感化,合理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從根本上讲,每一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炽热的爱和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奉献一颗爱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我们对优生关怀备至、优待有加,而对学困生嫌恶、疏远、讥讽、斥责,就会引起学困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干脆“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学习,这样,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的看法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相信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个人尤其是学困生均寄以期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优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教师则应以慈母之心,严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搞好传帮带工作
目前优生大量流失到教育发达的地区,留下的学生基础差,随着知识内容增加、知识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吃力、不想学。因此培优转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使问题越堆越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分为三人(一名好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差生)一组,然后把数学知识点细化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每天上课前我会写两道题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完成,若没有完成的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学习,务必在当天解决当天的问题。第一天用配方法,第二天用公式法,第三天分解因式法,第四天十字相乘法,第五天灵活运用方法,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只要求会用公式法,这样学生遇见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都会做了。最主要的是学生解决的问题越多,不会的问题逐渐减少,并且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学习也就有了兴趣。
四、教师自身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初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多,难度大。因而,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都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利用午自习的时间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优生能“吃得饱”,而且使中等生和差生都有所提高,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起来的,只有通过老师长时间的不断引导,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