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广东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广东县级职业教育在联合办学、实行“双转移”,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布局调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民带技能转移,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县级职业教育呈现高端发展的态势,而粤东西北地区县级职业教育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县级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亟需加强。为此,该文提出了统筹整合优化县级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县级职业教育向“四位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开展区域、层次对接、类型对接,加快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广东省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战略思考,对广东县级职业教育发展乃至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广东;县域经济;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04-04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广东省有121个县级区域,按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划分珠三角9市属经济发达地区,东翼4市、西翼4市和山区4市属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规模、速度、水平、素质等因素,县级职业教育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一方面,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县级职业教育呈现高端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县级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和布局上得到初步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升。
一、广东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庞大
广东县级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為主,2012年,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在校生总人数为75.8万,占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总规模149.6万(不含技工学校,下同)的50.7%。县级中等职业学校257所,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522所的49.2%;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为24.4万,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9.6万的49.2%。可见,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占广东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半规模。
与全国相比,如表1所示,广东拥有全国1/10的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广东不仅有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规模,也有全国最大的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数只占全国的7.67%,相对而言,校平均规模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数,这说明广东县级职业学校的规模发展较全国其他地方要好。
(二)县级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质较好
广东省县级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3.2万人,专任教师2.41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4%,专科学历的教师占14%,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13%,中级职称占48%,中级职称以下占39%。县级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占44.8%,远远高于全国的24.2%比例,说明广东“双师型”教师的推进工作做得较好,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
(三)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中等
将广东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部分校均指标与全国总体以及东部地区的校均指标对比(见表2),广东省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除学生宿舍面积高于东部地区外,其他指标均低于东部地区,这与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不太相称,应加大县级职业学校的投入,提高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二、推动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区域对接,助力“双转移”
广东不断加强区域联合办学,扶贫助弱,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利用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县级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2006年起,广东探索并推广顺德“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受惠农村贫困学生超过4万名,每年为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达3亿元以上。从2008年起,启动珠三角地区47所学校与欠发达地区89所学校联合办学,合作专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设置。每年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招收省内欠发达地区生源稳步增长,2009年突破17万人,比2008年增长60%。通过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就业。
(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推行双证书、弹性学制等制度。各中职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状况和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探索多样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涌现了一批政府办学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势互补的典型,例如,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的“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办学模式,江门“名校办民校”人才培养模式,三水社区教育办学模式,等等。
(三)优化专业布局,积极为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广东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平均每年开设187个专业,专业调整率在10%左右。2012年共开设211个专业,覆盖教育部专业目录的66% ,涉及19个专业大类(见图1),主要有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等,与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基本一致。
此外,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具有高技术文化素质的农民是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之一。2010-2012年全省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比重分别是5.33%、7.29%、7.41%,规模不断扩大,且高于农业产业GDP的比重。2012年有122个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开设了农林牧渔类13个专业(见图2)。可见,职业教育正为广东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积极服务,为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民提供了致富的技术和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科学技术知识传播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各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并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发展的实际,在各镇、街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为农村经济建设培训实用、实际、实效的人才。以雷州市为例,该市人口多达170多万人,雷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2500人以上,就业率达96%以上。又以博罗县为例,2010至2012年共完成了19000多名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后,能够顺利就业,实现“培养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三、县级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县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地方财政难以支撑
2012年,虽然广东省以5.7万亿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粤东西北地区占全省面积70%、人均GDP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是25%,而广东县域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8.48%,由此,造成了县级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加之近年来连年扩招,职业教育生均资源连续下降。以肇庆市为例,大部分县位属粤西山区, 县级财力相当薄弱,要完成一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年均投入1000万元, 这是县级财政难以承担的。再以阳山县为例,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是阳山县唯一一所公办职校,学校负债十分严重,目前总欠债务达400多万元。薄弱的县级财政对提升教师能力,建立试验实习基地,增添教学设备,特别是设置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制约很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职教育必须依靠国家扶持才能得以迅速发展。
(二)推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导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由于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及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主流媒体对职业技术教育宣传不够充分等原因,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不上高中、不学技能就自发出外务工,导致县级职业学校招生困难。
(三)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实践技能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产业不发达的县,开展难度大。大部分校企合作局限于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的层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以及产学研等深度合作乏力。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策性和法制上的保障,企业没有受到足够的约束与激励,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这成为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根本原因。二是现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導致许多学校仅仅局限于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的层面,行业、企业尚未全方位深度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充分实现与企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尚未做到有机统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全国县级职业教育的生师比为19.8∶1,广东为23∶1;全国的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24∶1,广东为31.4∶1,这些数据说明,广东县级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要远远重于全国,这与县级财政投入不够、专业教师引进有难度大等因素有关。二是“双师型”教师比重有待提升。全省县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仅占现有专业教师的44.8%,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省要求的60%比例仍然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技能。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县级职业学校对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的人事权受制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独立的、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四、发展县级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定位,建设“四位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
县级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原则,要成为社会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体现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广东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建设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四位一体”功能的职教中心。不仅要开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还要积极指导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开展,为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村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提供技能考核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加强统筹,壮大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
从全国发展趋势来看,县级职业教育将呈整合集中发展的趋势,形成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龙头的县级职教中心。因此,县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首先是县级职业学校的整合。按照一个县办好一所职业学校的规划,广东要整合减少一半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表3是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的规模分布统计,257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不足2000人,对于规模小而且办学特色不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整合。整合中必须考虑县级经济状况、产业发展需求、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等因素,要有利于促进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发展空间,使各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三)加快发展,推动国家级农村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
加快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就是要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础能力,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保持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构建以县级职业教育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教学点为基础的县级职业教育网络;重点加强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文化中心的作用,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文化素质。广东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标准,争取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县建成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四)开展对接,实现职业教育协同(协调)发展
一是区域对接。根据振兴粤东西北的要求,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对接,推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推动县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增强县级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层次对接。在学历教育上,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打通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三是类型对接。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推动普职融合,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五)加大宣传,营造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省市上下、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保证县级职业学校的招生,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的比例,推动县级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关于县级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袁顶国,代丽玲.论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功能定位与结构转换[J].职教论坛,2013-09.
[3]鲁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J].教育部通报,2013-3-18.
[4]张志增.论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03(11).
[5]严新根,金嘉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6]成建三.广东社科院报告:省级财力不足制约区域均衡发展[DB/OL].http://jingji.21cbh.com/2013/11-8/yONjUxXzkxNDUyOA.html,2013-11-08.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关键词:广东;县域经济;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04-04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广东省有121个县级区域,按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划分珠三角9市属经济发达地区,东翼4市、西翼4市和山区4市属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规模、速度、水平、素质等因素,县级职业教育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一方面,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县级职业教育呈现高端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县级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和布局上得到初步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升。
一、广东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庞大
广东县级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為主,2012年,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在校生总人数为75.8万,占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总规模149.6万(不含技工学校,下同)的50.7%。县级中等职业学校257所,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522所的49.2%;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为24.4万,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9.6万的49.2%。可见,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占广东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半规模。
与全国相比,如表1所示,广东拥有全国1/10的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广东不仅有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规模,也有全国最大的县级职业教育规模。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数只占全国的7.67%,相对而言,校平均规模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数,这说明广东县级职业学校的规模发展较全国其他地方要好。
(二)县级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质较好
广东省县级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3.2万人,专任教师2.41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4%,专科学历的教师占14%,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13%,中级职称占48%,中级职称以下占39%。县级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占44.8%,远远高于全国的24.2%比例,说明广东“双师型”教师的推进工作做得较好,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
(三)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中等
将广东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部分校均指标与全国总体以及东部地区的校均指标对比(见表2),广东省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除学生宿舍面积高于东部地区外,其他指标均低于东部地区,这与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不太相称,应加大县级职业学校的投入,提高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二、推动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区域对接,助力“双转移”
广东不断加强区域联合办学,扶贫助弱,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利用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县级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2006年起,广东探索并推广顺德“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受惠农村贫困学生超过4万名,每年为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达3亿元以上。从2008年起,启动珠三角地区47所学校与欠发达地区89所学校联合办学,合作专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设置。每年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招收省内欠发达地区生源稳步增长,2009年突破17万人,比2008年增长60%。通过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就业。
(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推行双证书、弹性学制等制度。各中职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状况和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探索多样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涌现了一批政府办学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势互补的典型,例如,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的“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办学模式,江门“名校办民校”人才培养模式,三水社区教育办学模式,等等。
(三)优化专业布局,积极为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广东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平均每年开设187个专业,专业调整率在10%左右。2012年共开设211个专业,覆盖教育部专业目录的66% ,涉及19个专业大类(见图1),主要有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等,与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基本一致。
此外,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具有高技术文化素质的农民是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之一。2010-2012年全省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比重分别是5.33%、7.29%、7.41%,规模不断扩大,且高于农业产业GDP的比重。2012年有122个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开设了农林牧渔类13个专业(见图2)。可见,职业教育正为广东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积极服务,为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民提供了致富的技术和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科学技术知识传播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各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并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发展的实际,在各镇、街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为农村经济建设培训实用、实际、实效的人才。以雷州市为例,该市人口多达170多万人,雷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2500人以上,就业率达96%以上。又以博罗县为例,2010至2012年共完成了19000多名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后,能够顺利就业,实现“培养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三、县级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县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地方财政难以支撑
2012年,虽然广东省以5.7万亿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粤东西北地区占全省面积70%、人均GDP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是25%,而广东县域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8.48%,由此,造成了县级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加之近年来连年扩招,职业教育生均资源连续下降。以肇庆市为例,大部分县位属粤西山区, 县级财力相当薄弱,要完成一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年均投入1000万元, 这是县级财政难以承担的。再以阳山县为例,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是阳山县唯一一所公办职校,学校负债十分严重,目前总欠债务达400多万元。薄弱的县级财政对提升教师能力,建立试验实习基地,增添教学设备,特别是设置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制约很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职教育必须依靠国家扶持才能得以迅速发展。
(二)推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导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由于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及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主流媒体对职业技术教育宣传不够充分等原因,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不上高中、不学技能就自发出外务工,导致县级职业学校招生困难。
(三)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实践技能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产业不发达的县,开展难度大。大部分校企合作局限于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的层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以及产学研等深度合作乏力。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策性和法制上的保障,企业没有受到足够的约束与激励,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这成为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根本原因。二是现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導致许多学校仅仅局限于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的层面,行业、企业尚未全方位深度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充分实现与企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尚未做到有机统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全国县级职业教育的生师比为19.8∶1,广东为23∶1;全国的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24∶1,广东为31.4∶1,这些数据说明,广东县级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要远远重于全国,这与县级财政投入不够、专业教师引进有难度大等因素有关。二是“双师型”教师比重有待提升。全省县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仅占现有专业教师的44.8%,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省要求的60%比例仍然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技能。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县级职业学校对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的人事权受制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独立的、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四、发展县级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定位,建设“四位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
县级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原则,要成为社会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体现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广东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建设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四位一体”功能的职教中心。不仅要开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还要积极指导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开展,为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村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提供技能考核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加强统筹,壮大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
从全国发展趋势来看,县级职业教育将呈整合集中发展的趋势,形成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龙头的县级职教中心。因此,县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首先是县级职业学校的整合。按照一个县办好一所职业学校的规划,广东要整合减少一半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表3是广东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的规模分布统计,257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不足2000人,对于规模小而且办学特色不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整合。整合中必须考虑县级经济状况、产业发展需求、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等因素,要有利于促进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发展空间,使各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三)加快发展,推动国家级农村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
加快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就是要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础能力,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保持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构建以县级职业教育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教学点为基础的县级职业教育网络;重点加强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文化中心的作用,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文化素质。广东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标准,争取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县建成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四)开展对接,实现职业教育协同(协调)发展
一是区域对接。根据振兴粤东西北的要求,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对接,推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推动县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增强县级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层次对接。在学历教育上,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打通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三是类型对接。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推动普职融合,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五)加大宣传,营造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省市上下、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保证县级职业学校的招生,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的比例,推动县级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关于县级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袁顶国,代丽玲.论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功能定位与结构转换[J].职教论坛,2013-09.
[3]鲁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J].教育部通报,2013-3-18.
[4]张志增.论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03(11).
[5]严新根,金嘉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6]成建三.广东社科院报告:省级财力不足制约区域均衡发展[DB/OL].http://jingji.21cbh.com/2013/11-8/yONjUxXzkxNDUyOA.html,2013-11-08.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