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笔者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对培养小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的核心精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文阅读的初始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定位是: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让小学生能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能够利用普通话标准、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主人公的感情色彩,结合文章前后线索和实际生活体会课文的人物情感、语言优美和美好意境,再加上不断背诵和朗读多种书籍和诗歌,帮助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能。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努力向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鉴赏、评价和感受等能力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时间和摸索,我在阅读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一些措施,借此机会简单谈谈。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师生在教学中都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最常见的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单项的交流方式,使得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说出答案是否与自己预想的类似,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导致学生的很多精彩表现被抑制。
2.缺乏有效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倡导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教学方式。有不少教师也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独立学习。然后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时,为了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结组讨论,通过阅读找出线索,但是课堂秩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过于松散,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还有的老师虽然组织了自由讨论的课堂模式,但是由于教师过于严肃,学生在讨论期间表现紧张,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师生之间也缺乏及时的交流,导致课堂合作讨论的氛围并不和谐。所以,学生合作学习过于形式,阅读教学没有从根本上取得明显效果,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语文教学中各个环节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兴趣缺乏。语文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础科目,其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听说读写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然而,随着阅读教学逐渐被重视,语文阅读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朗读和写作的指导不到位,将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阅读学习甚至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在语文阅读中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互动的核心是学生,而非教师。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都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构建知识,要懂得自己阅读,并且能够正确的阅读,通过多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于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需求不同,所以教师要采取循环渐进的教育方针,对不同时期的小学生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如果对小学生阅读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设定的阅读要求过低,会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缺乏上进的动力。
2.加强语文教学中各个因素的连贯性,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果小学生总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被动的阅读,就无法专心致志的思考问题,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那阅读效果就无从说起。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之初,就提醒学生在阅读中要平心静气阅读文章;然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个章节知识点的连贯性,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背诵等环节密切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技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记的习惯,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的语句,在段落旁写出读后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对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很大的益处。
3.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丰富他们的阅读平台。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书籍募捐或者图书馆借阅的形式,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籍是教师通过择优录选的,可以保证学生们有机会读好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阅的目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其次,可以利用假期期间,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书籍类型,推荐他们暑期去看并做好笔录;还有,教师要协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一起看书交流心得,通过家长会或者通讯的方式让家长明白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思维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阅读影响,长时间坚持就会自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3)
[2] 谢启华. 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3)
[3] 蔡银霞.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5)
[4] 张进,韩丽. 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对培养小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的核心精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文阅读的初始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定位是: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让小学生能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能够利用普通话标准、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主人公的感情色彩,结合文章前后线索和实际生活体会课文的人物情感、语言优美和美好意境,再加上不断背诵和朗读多种书籍和诗歌,帮助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能。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努力向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鉴赏、评价和感受等能力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时间和摸索,我在阅读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一些措施,借此机会简单谈谈。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师生在教学中都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最常见的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单项的交流方式,使得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说出答案是否与自己预想的类似,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导致学生的很多精彩表现被抑制。
2.缺乏有效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倡导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教学方式。有不少教师也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独立学习。然后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时,为了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结组讨论,通过阅读找出线索,但是课堂秩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过于松散,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还有的老师虽然组织了自由讨论的课堂模式,但是由于教师过于严肃,学生在讨论期间表现紧张,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师生之间也缺乏及时的交流,导致课堂合作讨论的氛围并不和谐。所以,学生合作学习过于形式,阅读教学没有从根本上取得明显效果,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语文教学中各个环节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兴趣缺乏。语文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础科目,其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听说读写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然而,随着阅读教学逐渐被重视,语文阅读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朗读和写作的指导不到位,将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阅读学习甚至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在语文阅读中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互动的核心是学生,而非教师。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都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构建知识,要懂得自己阅读,并且能够正确的阅读,通过多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于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需求不同,所以教师要采取循环渐进的教育方针,对不同时期的小学生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如果对小学生阅读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设定的阅读要求过低,会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缺乏上进的动力。
2.加强语文教学中各个因素的连贯性,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果小学生总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被动的阅读,就无法专心致志的思考问题,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那阅读效果就无从说起。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之初,就提醒学生在阅读中要平心静气阅读文章;然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个章节知识点的连贯性,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背诵等环节密切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技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记的习惯,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的语句,在段落旁写出读后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对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很大的益处。
3.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丰富他们的阅读平台。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书籍募捐或者图书馆借阅的形式,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籍是教师通过择优录选的,可以保证学生们有机会读好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阅的目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其次,可以利用假期期间,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书籍类型,推荐他们暑期去看并做好笔录;还有,教师要协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一起看书交流心得,通过家长会或者通讯的方式让家长明白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思维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阅读影响,长时间坚持就会自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3)
[2] 谢启华. 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3)
[3] 蔡银霞.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5)
[4] 张进,韩丽. 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