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博物馆藏玉玦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玉玦,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不知其为何物,甚至不清楚“玦”字的读音。玉玦(ju),古玉器名,是我国最古老的玉质装饰品,中国玉文化产生的最早代表物之一。玉玦一般呈环形,环面有一缺口。小玉玦出土时多置于死者耳际,且缺口向上,成对出现,应是耳环一类的装饰品;较大体积的玉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等。
  笔者工作的迁安博物馆藏有一枚玉玦。该玉玦观之呈青绿色而有絮状白斑,细腻温润,通体自然,彰显了一种玉器特有的高贵与素雅。玉玦外径3.3厘米,内径1.2厘米,厚约0.2厘米,环比较窄,素面无纹饰,玦口为“八”字形。该玉玦1997年出土于迁安市万军山遗址,经专家鉴定其年代为商代。因相关佐证资料较少,目前尚未形成对这枚玉玦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尝试对这枚玉玦进行深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一、玉玦的产出地归属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和最广泛的国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我国早期对玉的界定是比较宽泛的,玛瑙、松石、水晶甚至琥珀、琉璃等统称为玉。玉文化发展至今,按照玉石的产出地,可划分为 “四大名玉”: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以及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和田玉又称软玉,色泽优异、产量少,主要产于中国昆仑山地区,无论玉质和历史文化地位均居四大名玉之首。由于含铁量的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亚种。岫玉因主要产于我国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据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广泛用这种玉料制作工艺品。岫玉玉质非常细腻,水头较足,半透明或不透明,敦厚浑朴,有一定的硬度,蜡状至油脂光泽。颜色以青绿为主,常有白斑。因材质精良,性能优越,所以用途非常广泛。独山玉主要产于我国河南南阳市郊独山,它是我国特有的玉石品种,属于多色玉石类,往往同一玉料或成品上能同时见到多种颜色分布,鉴定相对容易。绿松石的鉴定也相对比较容易,特有的不透明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及其底色常具不规则的白色脉纹和斑块都构成了它主要的识别特征。
  迁安博物馆藏的玉玦,颜色呈青绿色,玉质细腻、半透明,有絮状白斑,带油脂样光泽,硬度一般。从地理位置来看,迁安市十分靠近辽宁岫岩,同时根据岫玉广泛的用途以及悠久的历史推断,笔者认为,这枚玉玦属于四大名玉中的岫玉。
  二、玉玦时代背景挖掘
  根据玉玦的发展历程,商代玉玦呈片状,尺寸一般为5至10厘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玦,呈卷曲龙形,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我馆收藏的这枚玉玦,在形状、纹饰特点与体积上都较为符合第一种玉玦的类型特征,这无疑是其断代的有力证据之一。
  历史上,迁安在商朝时属孤竹国管辖。孤竹国是北方商王朝的一个方国,诞生于商朝之初,从建国到灭亡存在约900年。孤竹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典故与传说,如老马识途、夷齐让国等等。今迁安市彭店子乡坨上村西南的滦河河道中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岛屿,199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这是一处商代遗址。根据走访,当地村民都知道这里曾经有孤竹君祠和夷齐庙。后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把它命名为“孤竹君遗址”。该遗址从商代到战国至辽代一直有人类活动。
  玉玦的出土地—万军山遗址位于迁安市杨各庄镇万军村北50米处的万军山上,周围地形优美,有水有田,非常适合人类居住。考古发现,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最早出现于5000~6000年之前。该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残片,通过不断挖掘,遗址地层叠压处还分别出土了夏、商、周、春秋、战汉遗物,这反映出这里一直有着人类活动的踪迹。
  孤竹君遗址与万军山遗址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这枚玉玦的出土,正说明了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孤竹国民生活在迁安万军山一带。而这枚玉玦本身的精美绝伦,则反映出其拥有者的尊贵身份。基于此,笔者大胆猜测,这枚玉玦很可能为当时孤竹国的某位贵族所持有。
  三、玉玦的用途说明
  关于玉玦的用途说法很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作佩饰,即前面提到的耳饰等。二是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此外也包括符节器等。三是寓意佩戴者遇事速做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其中“玦”通“决”,含决断之意。《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即为此意。四是刑罚的标志,古代犯法者流放边境等地,若见玉玦永不得返。五是用作射箭时钩弦,使用时将玉玦套戴在右拇指上。
  我市万军山遗址出土的这枚玉玦,因相关佐证材料较少,无法准确推知其具体用途。但从器形大小及时代特征等综合因素推知,这枚玉玦最有可能还是作为佩饰所用。
  综合以上观点,这枚玉玦取材于精美的辽宁岫玉,被一位商代孤竹国的贵族持有,作为佩饰,它发挥了其应有的点缀和衬托作用。
  一枚小小的玉玦不足以反映出在那个混沌初开的年代里,迁安大地上究竟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但透过这件历经三千余年却风采依旧的玉饰件,我们可以感受它所蕴含的时代气息,窥见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迁安博物馆)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对推动当今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展示技术已经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不断渗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实时人景合成、虚拟、三维动态成像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内容,合成脚本,产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参与性。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信息化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要手段,并
期刊
坐落在天山山脉东部地区的吐鲁番洼地面积50147平方公里,其中4050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吐鲁番最低点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以下156米,南面以库尔塔格山为界,北面以博格达山为界。这些陡峭崎岖的山上终年积雪,融雪灌溉着洼地北部和中部的各个绿洲。阿斯塔那村北面和雅尔(交河)古城壕沟西面出土的石器和陶器遗存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  这个地区有利的自然环境及其战略位置吸引过许多族群,它
期刊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境内。提起辽宁境内的帝陵,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清代的永陵、福陵和昭陵。其实,在辽宁境内,还有两座不为人知的帝陵,即辽代的显陵和乾陵。“通常来说,辽代帝陵至少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一是陵穴,即帝王玄宫;二是陵门,即陵园大门;三是殿址,即地上建筑群;四是陪葬墓,即宗室、重臣的墓地;五是奉陵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考古研究部主任万雄飞说,“截至目前,考古队在医巫闾山地区已经发现了
期刊
湖南省津市市文物局日前发出悬赏公告,悬赏1万元以求破译当地博物馆珍藏的6枚古印度金币背面铭文。津市市文物局局长彭佳介绍,20世纪60年代,一只卵白釉小罐在当地涔澹农场被人挖出,其中装有6枚外国金币,大小与现在面值1元的硬币大致相同。上世纪80年代,这6枚金币被移交到津市市博物馆,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数十年来,津市文物工作者一直试图破译金币上的信息。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化德县境内的裕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这处距今8400年的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三面山丘环绕,呈簸箕形状。出土器物15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有较少量的骨器、陶器。
期刊
罗振玉(1866—1940年),初名振钰,字叔宝,改振玉后,字有坚白、叔蕴、叔言等,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清咸丰五年(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区)。他一生藏书满库,著述满家,上承乾嘉诸儒之遗绪,下开近代考古之先河。平生著书189种,校刊书籍642种。他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金文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
期刊
为确保春节期间文物安全,2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宋新潮赴北京国子监、北京孔庙、雍和宫、崇礼住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检查文物安全工作,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等参加检查。
期刊
[摘要]青铜盔是酒器,青铜扁盃是青铜盃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制,目前在我国仅出土了十几件,其器形、纹饰及文化内涵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本文以目前我国出土的15件青铜扁盃的考古发掘报告为基础,通过类型学分析,对青铜扁盃从西周晚期始出现至春秋申晚期逐渐演变的这一过程中的造型、纹饰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扁盃造型中的龙、鸟形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青铜器 形制 纹饰  盃是古代酒器,青铜制,大腹敛口,前有流,
期刊
2月15日,一条关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新龙村农田里古墓被盗,旁边就是汉晋绵竹城遗址,或威胁文物保护单位”的微博,让本来在田间地头默默无闻了多年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竹城遗址”一下子火遍网络。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会同黄许镇负责人前往实地查看,确定新龙村农田里有盗洞,但不在绵竹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打了几个洞,估计是没有挖到什么东西就走了”。
期刊
距今约4000年的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日前完成了阶段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已完全找到该积石冢的界限,确定了积石冢墓室为73个。罕见的是,其中一座墓室出土玉珠与玉环达50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说,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正式挖掘。2014年共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小珠山五期文化为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