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苍劲 简洁质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振玉(1866—1940年),初名振钰,字叔宝,改振玉后,字有坚白、叔蕴、叔言等,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清咸丰五年(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区)。他一生藏书满库,著述满家,上承乾嘉诸儒之遗绪,下开近代考古之先河。平生著书189种,校刊书籍642种。他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金文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海内外学者所折服,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重要学者。
  罗振玉出生于淮安,和古城淮安有较深的渊源。早在嘉庆、道光年间,他的曾祖父罗敦贤(希斋)就历佐盐河幕,游历江淮间。祖父罗鹤翔(翼云),为江苏候补布政司理问,历知泰兴、赣榆、高淳、江宁诸县事。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卒于高邮任所。继祖母方氏置宅于淮安河下罗家桥,后因庚申(1860年)之乱,罗家桥宅毁于兵燹,乃别于淮安城南购置更楼东赵宅(今淮安区淮城镇罗家巷),遂为家焉。其父罗村勋(尧钦),历署江宁县丞、海州州判、清河县丞。其外祖父范以煦(咏春)为淮安名儒,对乡邦文献造诣很深,著有《淮蠕小记》《淮流一勺》以及《楚州石柱题名考》等数十卷,这为他从事考据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帮助。
  罗振玉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自小勤奋而刻苦。他自五岁起即熟读《四书》《五经》。十五岁中秀才,后二试不中,遂弃举子业,专心教书和著述。十七岁校勘《金石萃编》,十九岁著《读碑小笺》和《存拙斋札疏》。余暇时搜求古碑,访师问学,著《淮阴金石仅存录》,开淮安金石研究之先河,为淮安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在此期间,著名甲骨收藏家刘鹗(1857—1909年)在淮安故宅选拓甲骨墨本。罗氏始得见甲骨文字,由此开始了对殷商甲骨的搜集、考释和研究,是甲骨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
  罗振玉善识文物,酷爱收藏,是典型的鉴藏大家。曾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50余万册。据考证,仅甲骨片前后就收藏两三万片,其他如青铜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可观。他41岁入学部,因公务简,又不肯奔走钻营,故有空闲搜求文物。“每涉足厂肆,尽廉俸所入,搜求古物书画,虽资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贾相竞争,但破铜烂铁,在所不遗,往往批沙得宝,又人弃我取。”这些收藏大大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其考古研究和书画创作积累了资料和素材。
  罗振玉文物收藏,远非常人所及。在书法艺术方面,也达到惊人的成就。他的书法早年临习欧颜,兼习金文及刻石小篆,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中年后得见甲骨文字,书风为之一变,将金石之趣与毛笔之韵交汇融合,是将甲骨文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的书法创作,是建立在金石学、文字学、碑帖版本学之上。在近现代书法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他比肩。他的绘画创作,虽说是空闲之余事,但六法毕具,有板有眼。本文所介绍的六幅作品,或作于淮安,或赠予淮人,或为淮安所收藏,从欣赏其艺术水准之余,可看出和淮安之渊源。
  《临秦碣石篆书屏》,共四幅,每幅纵71厘米,横34厘米,纸本。上书秦碣石铭文。其文曰:“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卅有二年,登碣石,照临四极。从臣群作,上颂高号。爰念休烈,戎臣奋威,遂兴师旅,大逆灭息。武殄暴强,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恩肥土域,赏及牛马。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黔首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此屏用笔圆转平稳,笔画苍劲有力,结体严谨工整,分布均匀对称,显得恬静、娴熟、古雅、静穆。观之令人如沐清风,醇厚清丽,古朴典雅,耐人回味。通屏不激不励、流畅自然,但圆浑厚重、邃古精深,表现了他谨严敦古、温和儒雅的书学风格。落款为:“礼门老伯大人诲正,罗振玉。”此“礼门”为王礼门,号壶隐道人,江苏江都人,为清末书法家,常来淮安小住,故和罗振玉相交、相识。下钤“越国男子罗振玉乐寿昌”白文印、“罗氏坚白”白文印(见图1)。
  《潘师正碣》楷书轴,《潘师正碣》是一块记载唐代道士潘师正生平的碑碣,唐圣历二年(699年)刻立,原位于河南嵩阳崇唐观前,现已残破,仅有断碑一段。此轴是罗氏对其碑文中“诞弥”二字的考证,充分反映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其文曰:“潘师正碣:‘诞弥之夕,景光充庐。’予案:今人谓‘生’为‘诞’,本之《生民》之诗,其实诗文九‘诞’字皆训‘大’,本无‘生’训。是碑又以‘诞弥’二字代‘生’字,舛谬可笑。宋徽宗宫词亦用‘诞弥’字代‘生’字。”此轴笔力苍劲,简洁质古,寓变化于平正之中,藏奇崛于方整之内,深得颜鲁公之温和蕴藉之气,而避免了其雄强浑厚之味。这幅楷书,行气疏朗,用笔舒缓,字势高昂,一种独立独行的姿态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简约大方、朴实无华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书卷韵味。落款为“吉堂仁兄大人属,陆庵罗振玉”,下钤“振玉印信”等白文印(见图2)。
  《临〈仲师父鼎铭〉立轴》,仲师父鼎为西周重器,所临是其铭文。其文曰:“(仲师父)乍(作)季始(姒)宝(尊)鼎,其用享用考(孝)于皇且(祖)帝考,用易(锡眉寿)无疆,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享。”此轴雄朴浑厚,布局和谐;用笔圆润敦厚,古雅豪放;结体修长通畅,平正凝重。其中既有浓厚的金石气息,又有清雅淳正的笔墨韵味。他数十年来,精研商周古器和金石文字,每有所见,必手摹考订,矢志著述。仅《三代吉金文存》,就收录铭文铜器4831件。这种长期的积累,浸染着他的书法,在钟鼎文字上尤甚。因此,此轴既忠实于原铭上的钟鼎文字,又运之以己意。将原铭中的那种残泐、强悍和不羁之气剔除,以圆劲内敛的笔势去粗存精、去奇存正、去悍存雅。同时将自己的训诂考据化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一幅苍劲圆润和词意通达之作,反映了他法度端严、谨而不肆的学风。其左落款曰:“相通假,故此鼎孝于皇祖作考于,丁巳秋上虞罗振玉志中(仲)师父鼎并记。”下钤“罗振玉印”“六十后字含章”白文印。此“丁巳”为1917年,时罗氏在日本京都,从事殷墟卜辞的考释和研究(见图3)。   《甲骨文对联》,其文曰:“左专右俎朋来戚喜,甘雨和风岁其乐康。”此联朴实敦厚,骨力内涵,端庄严整,紧密工稳,上有书前画好的铅笔界格,出自作者所自撰的《甲骨文集字联》。从书法和结体上,可看出罗氏的甲骨文书法,并不是以龟甲兽骨上的锲刻线条为模仿,而是根据自己对甲骨书法的理解,用毛笔篆法书之。故圆劲隽秀,笔锋深藏,厚重浑韧,疏密有致。其笔画线条多方折简约,结体修长,除了坚挺遒劲的主笔外,辅以轻松惬意的笔调和枯湿变化的墨色。其中既有硬刀锲刻之气息,又有软笔书写的笔墨趣味。在阴阳刚柔之际,体现出古老与现代之结合,实在无愧于“甲骨书法第一人”之称誉。落款:“树声先主属,集商契文于鲁诗堂,贞松罗振玉。”下钤“坚白”“罗叔言”印。此“鲁诗堂”为罗氏辽东之书斋,是1929年因得《鲁诗》残石而命名。因此,此联当书于1929年后的之辽东,是罗氏晚年的作品(见图4)。
  《水仙清供图》,此图画一长方形的淡绿釉瓷盆,它浅腹短足,高雅精致。内置玲珑剔透的秀石和一株白花绿叶的水仙(见图5)。其中秀石由高到低,错落有致,占据了瓷盆大部分空间。而水仙位于瓷盆之一端,亭亭玉立,绿意盎然,白花红蕊,正迎风绽放,表现出冰肌玉骨和含香凝素的品格。在水仙的画法上,采用双勾画法,淡墨勾叶,石绿填色,线条刚中见柔,笔致清嘉松秀,赋彩鲜活,表现出水仙的婀娜多姿。而花用淡墨勾花,赭红点蕊,花瓣则用留白表现,把水仙的迎风翻转和含香带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秀石则采取赭彩加墨皴染的方法,或勾或写,或皴或染,墨色松秀,酣畅淋漓,表现了秀石的坚贞品德。此图以秀石配水仙,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给人一种洁净高雅、清新拔俗的韵味。图上题诗云:“楚兰湘芷共芬芳,位置明灯锦瑟傍,读罢离骚弹一曲,水精帘外月如霜。”题词云:“旧藏陈道复画册,纯以篆隶法为之,高窗展玩,偶一效颦,唯觉独抱冬心,差与俗异耳!”落款为:“世长年兄大我粲正,上虞罗振玉。”下钤“臣振玉印”。由题词得知,此图是观明人陈道复画册有感之作,其受画人“世长”,即祈世长。据考,祁世长(1825—1892年),字子禾,号敏斋,山西寿阳人。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安徽、顺天、浙江学政,礼部、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是清末重要官员。图右下有祈世长的题诗和题跋。其诗云:“老笔纷披几笔过,玲珑玉骨两相和,写成姑射皆仙种,已得春华十分多。”其词曰:“叔言年兄素不以画传,予见其旧藏陈道复画册,固请偶一挥毫,以期永留鸿爪,画成志之以诗。寿阳祁世长志。下钤“世长之印”朱文印。由题词得知,此图是应祈氏所请而作,画成赠送祈氏。
  《墨梅图扇》,此图梅花学宋人法,繁枝密蕊,布局豪迈而气象万千。图中老干以淡墨一笔写出,蜿蜒虬曲,势若游龙。老树新枝,或旁逸斜出,或扶摇直上,或纵横穿插,展现出古拙清绝之态。枝条上点点梅花,错落自然,疏密有致。或独立寒冬,含苞欲放;或傲霜斗雪,争奇斗艳,表现出奇丽冷艳的姿色。仿佛寒气中喷出冷香,使人想起“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诗句。图中笔墨秀润,虚实相间,构图稳定,法度谨严,金石之味浓郁。落款为“戊寅秋立秋后一日,奉家骧先生正之,罗振玉。”下钤“振玉长寿”白文印。此“戊寅”为1938年,此“家骧先生”即阮家骧,江苏淮安人氏,系罗氏同乡至友。是时罗氏正在抚顺,见故友来访,分外高兴,故写此图赠之(见图6)。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
其他文献
任波涛,男,汉族,1969年11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执行副主席、西南将军书画院理事、陕西秦风书画院名誉主席、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毛笔书法自成一体,风格沉稳大气、干净利落。在《青年文摘》《艺术主流》《中国书画鉴藏》《收藏快报》等刊物上发表书法、散文作品150余(幅)篇。先后被授于“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及“中法人民最喜爱的艺
期刊
张庆祥,职业书法家。1954年出生,河北省迁安市人,曾任迁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1998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各类书法培训。受教于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名家。2011年就读于荣宝斋画院书法高研班张旭光书法工作室。2014年做为中国书画艺术代表团副团长去韩国参加世界美术展览。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榜书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特聘名誉副院长,中国艺术研
期刊
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的文学理论著作,凡十卷五十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序”等,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系统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等诸问题,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真乃集大成之作。  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富有卓识的文学批评史专著,《文心雕龙》一直受到了中国文学史家越来越多的重视。自古以来,对《文心雕龙》的
期刊
【摘 要】半启门图像,在墓葬建筑中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图像形式。从汉代起就出现于墓室、墓祠和石阙画像中,唐、辽、宋、金时期再度盛行,见于各种载体之上。汉代的半启门图式刻在画像砖之上,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唐、宋时期,经过改造的启门图像出现了更多的元素。门不再是建筑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墓室壁画的一个环节。除了起到界限、划分空间的作用外,还有更丰富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门本身和观者两个部分对墓室的启门图像进行阐
期刊
合肥中普艺术品检测中心艺术器检测公告(6期)
期刊
随着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对推动当今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展示技术已经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不断渗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实时人景合成、虚拟、三维动态成像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内容,合成脚本,产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参与性。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信息化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要手段,并
期刊
坐落在天山山脉东部地区的吐鲁番洼地面积50147平方公里,其中4050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吐鲁番最低点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以下156米,南面以库尔塔格山为界,北面以博格达山为界。这些陡峭崎岖的山上终年积雪,融雪灌溉着洼地北部和中部的各个绿洲。阿斯塔那村北面和雅尔(交河)古城壕沟西面出土的石器和陶器遗存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  这个地区有利的自然环境及其战略位置吸引过许多族群,它
期刊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境内。提起辽宁境内的帝陵,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清代的永陵、福陵和昭陵。其实,在辽宁境内,还有两座不为人知的帝陵,即辽代的显陵和乾陵。“通常来说,辽代帝陵至少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一是陵穴,即帝王玄宫;二是陵门,即陵园大门;三是殿址,即地上建筑群;四是陪葬墓,即宗室、重臣的墓地;五是奉陵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考古研究部主任万雄飞说,“截至目前,考古队在医巫闾山地区已经发现了
期刊
湖南省津市市文物局日前发出悬赏公告,悬赏1万元以求破译当地博物馆珍藏的6枚古印度金币背面铭文。津市市文物局局长彭佳介绍,20世纪60年代,一只卵白釉小罐在当地涔澹农场被人挖出,其中装有6枚外国金币,大小与现在面值1元的硬币大致相同。上世纪80年代,这6枚金币被移交到津市市博物馆,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数十年来,津市文物工作者一直试图破译金币上的信息。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化德县境内的裕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这处距今8400年的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三面山丘环绕,呈簸箕形状。出土器物15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有较少量的骨器、陶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