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课程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还记得原来的美术课,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总是很单一,几乎是一个模式。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只展示学生中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优秀作品给学生观摩,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作品,或者指出其余作业中的不足之处,以前的这些评价方式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自从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让我意识到美术新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突出了质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的特点。因此,我不断地尝试着让新理念融入自己的美术课堂,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根据美术课课型、领域的不同,我对学生的作品采取多维性和多级性的评价方式。
首先在表现领域,如绘画课——《卡通画》这一课,采用的是以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基本标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在黑板上分了两种等级,一类是标有“你真棒”的作业张贴栏,一类是标有“加油”的作业张贴栏。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审视,独立的判断出自己作品的等级,与此同时,他们会认真地分析构图、色彩、内容。然后会非常小心地进行分类张贴。这个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审美分析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积极动脑的兴趣。每次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分类时,孩子们都有着相当充分的理由。有孩子自信地说:“我觉得我的画构图饱满、颜色鲜艳、有中心,所以我的画应该贴在‘我真棒’那一栏里。”有的说:“我的画,不是特别好,构图不饱满,有点乱,颜色涂得也不均匀,所以我觉得我的画还需要努力,加油。”这些绘画语言一开始孩子是不会的,教师只要补充说明几次,孩子就会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诠释。习惯养成后,孩子们对自己作品会非常合理地判断,我往往都是洗耳恭听,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除非特别有个性的作品,我会展示出来评一评,让学生们欣赏,从而开阔思路,鼓励创新。
其次在应用领域,如手工制作课——《我设计的包》一课,我结合了组评、他评、师评的评价方式。经过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情感的发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请每组同学通过讨论评选出能代表全组实力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参加全班的“创意包”展,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我在同学们阐述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那些有个性、有创新、有代表性的作品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加大胆的想象,并且能够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美术作品,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们畅谈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从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与建议反馈给我及大家,教学氛围也变得宽松与和谐了。这样的美术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更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
最后在欣赏领域,如欣赏《剪纸》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剪纸作品,让他们欣赏评价,然后把这些作品一一标上号,学生们通过投票选举的形式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作品。我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选出最美的剪纸作品,而是注重其过程。因为我发现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们会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欣赏过程中去,注意力非常集中,比老师在前面讲解作品的效果要好很多。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总之,儿童的绘画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既不强行指令儿童“画什么”也不“越俎代庖”教儿童怎么画。教师应该像阿里巴巴那样,用“芝麻开门”的咒语,把“山门”打开,开启学生们的心灵,然后给他们提供“车辆”和“舟楫”;介绍各种可尝试的材料、工具和方法,以“装载”学生们头脑中的“珍宝”。这种帮助学生们发现世界、找到某种语汇,并给予诚挚的鼓励,才是老师的辅导任务。当学生们信心十足地绘制起来的时候,老师已经退居到观赏者的位置。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位置,应该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
责任编辑 丁洪刚
还记得原来的美术课,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总是很单一,几乎是一个模式。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只展示学生中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优秀作品给学生观摩,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作品,或者指出其余作业中的不足之处,以前的这些评价方式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自从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让我意识到美术新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突出了质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的特点。因此,我不断地尝试着让新理念融入自己的美术课堂,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根据美术课课型、领域的不同,我对学生的作品采取多维性和多级性的评价方式。
首先在表现领域,如绘画课——《卡通画》这一课,采用的是以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基本标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在黑板上分了两种等级,一类是标有“你真棒”的作业张贴栏,一类是标有“加油”的作业张贴栏。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审视,独立的判断出自己作品的等级,与此同时,他们会认真地分析构图、色彩、内容。然后会非常小心地进行分类张贴。这个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审美分析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积极动脑的兴趣。每次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分类时,孩子们都有着相当充分的理由。有孩子自信地说:“我觉得我的画构图饱满、颜色鲜艳、有中心,所以我的画应该贴在‘我真棒’那一栏里。”有的说:“我的画,不是特别好,构图不饱满,有点乱,颜色涂得也不均匀,所以我觉得我的画还需要努力,加油。”这些绘画语言一开始孩子是不会的,教师只要补充说明几次,孩子就会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诠释。习惯养成后,孩子们对自己作品会非常合理地判断,我往往都是洗耳恭听,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除非特别有个性的作品,我会展示出来评一评,让学生们欣赏,从而开阔思路,鼓励创新。
其次在应用领域,如手工制作课——《我设计的包》一课,我结合了组评、他评、师评的评价方式。经过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情感的发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请每组同学通过讨论评选出能代表全组实力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参加全班的“创意包”展,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我在同学们阐述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那些有个性、有创新、有代表性的作品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加大胆的想象,并且能够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美术作品,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们畅谈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从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与建议反馈给我及大家,教学氛围也变得宽松与和谐了。这样的美术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更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
最后在欣赏领域,如欣赏《剪纸》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剪纸作品,让他们欣赏评价,然后把这些作品一一标上号,学生们通过投票选举的形式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作品。我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选出最美的剪纸作品,而是注重其过程。因为我发现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们会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欣赏过程中去,注意力非常集中,比老师在前面讲解作品的效果要好很多。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总之,儿童的绘画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既不强行指令儿童“画什么”也不“越俎代庖”教儿童怎么画。教师应该像阿里巴巴那样,用“芝麻开门”的咒语,把“山门”打开,开启学生们的心灵,然后给他们提供“车辆”和“舟楫”;介绍各种可尝试的材料、工具和方法,以“装载”学生们头脑中的“珍宝”。这种帮助学生们发现世界、找到某种语汇,并给予诚挚的鼓励,才是老师的辅导任务。当学生们信心十足地绘制起来的时候,老师已经退居到观赏者的位置。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位置,应该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