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活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指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培养。由此,采取激活课堂教学方法,打造生态的活跃课堂,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实施竞赛活动、引导动手制作、组织实践活动这些方面,探讨了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以人为本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规则意识不强,认知水平较低,但他们具有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结合新课改教学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引领学生飞翔。
  一、实施竞赛活动,激活创新课堂
  新课改指出,现阶段的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原则。由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差异,选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竞赛活动,激活创新课堂。用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用竞赛元素,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到竞赛中,为小组、个人的荣誉而深入学习、互动与探索。实施竞赛活动,激活创新课堂,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
  如组织开展“击鼓传‘数’”竞赛活动,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彩色的卡片纸,每一套卡片纸上按一些规律写下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如一共6张依次写下5、加3、乘以2、减去4、乘以5、除以4。每一套都不同,为每套卡片编上一个号,如①②③等。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个小组随机选取一套卡片纸,在选择完成后,教师喊开始,并记录时间,规定1分钟为限制时间,观察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完成卡片纸上的问题。在竞赛模式下,学生会创新运用简便算法或熟悉的计算方法,展开四则运算。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态度、小组配合程度、准确度、速度等,选取出最优小组、最搭配小组等。以此,结合竞赛的激励模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竞赛中思维得到锻炼,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导动手制作,激活体验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指导思想,该思想指出,学生要真正地获得知识,需要在做中学,学中教,如此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与方法、技能与思想。基于此,为有效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可以引导小学生动手制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思考、体验、互动与交流,以此激活体验课堂。在体验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问题,为解决问题,学生会互动探讨,以更高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其中。通过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制作,激活体验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认识图形》相关知识教学中,选取“风车制作”为主题,展开动手制作玩具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首先准备正方形的彩色纸、竹签、胶棒、大头钉、剪刀、大吸管等材料。课堂上拿出准备的材料,先将正方形纸张按不同方向对折,画出2条对角线,教师再教学生标出离中心等距离的4个小点,拿着儿童剪刀,沿着对角线剪到小点处,再将剪开后的纸依次拉到中心点处(不要有折痕,注意风车的形状),并用胶棒固定住4个拉过去的角。最后用大头钉将雏形固定在小木棍上,如此就完成了制作。
  三、组织实践活动,激活探索课堂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需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展开实践活动,激活探索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探索、实践与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活探索课堂。实践活动教学策略,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学习基础。
  如“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时,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选用好卷尺作为工具,完成身体中各个部分长度的测量,包括头长、一步长、脖子周长、双臂平伸的长度、身高、腰的周长等,并做好记录,再进行数据分析与对比。学生积极参与,记录下一个长度数据后,再拿它与其他长度相对比,发现很多趣味知识。如得到双手合拢的周长与身高差不多长,若用双手抱紧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就知道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步长和步数,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以及拳头的周长与脚长相同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自主动手实践、互动参与、积极探索,热情分享自己发现的秘密,如此,学习“加减乘除”的兴趣大大提高,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取趣味、科学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实践与运用中,不断地创新、运用与反思,从而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活小学数学课堂,也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拨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44.
  [2]郑常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2015(4):78-79.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1、2、3、4……”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常常使孩子们昏昏欲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怎样使孩子愿学、乐学、会学数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呢?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真正让实际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
摘 要: 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学习习惯培养 倾听与阅读 思考与合作 发现与应用 整理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
摘 要: 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最真实的思想、经验的暴露。面对“节外生枝”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抓住机会跳过程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如果借此机会再让学生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发言,充分地阐述,就会引出一次次精彩,一个个高潮。错误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错误让师生张扬个性、充满灵性;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错误资源 引导教学  一
摘 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精细化管理作为成本费用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必经之路。本文将简述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意义,针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具体运用措施,以期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运用  在现代管理学中,科学化管理分为规范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这一根本性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的教授知识转变为知识教学,深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指导—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有效果的
摘 要: 创新是小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就让他们在心灵深处萌生感想、敢问、敢闯的探索意志。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创造管理 创造动机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意
摘 要: 数学思维力反映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本文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尝试、探究,助推学生数学思维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力 精准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尽可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不同的年龄阶段,不一样的意志品质等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要想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度,还是要在学生情感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工夫。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学习 参与度 自主学习  学生的参与度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一项重要观测指标。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鲜、刺激、好玩的东西。如果小学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并非所有的导入方式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导入设计得新颖、有趣,才能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期待,相反,若这个环节设计得毫无新意、苍白无力,那么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还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都是毫无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多花心思,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