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从“百姓办事难、政府管理难”的痛点出发, 以重组优化审批要素,以信息化支撑简政放权,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头等大事,以“跨越式、内涵式、反梯度”发展理念,倾力打造西部最优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激活了银川经济发展的一江春水。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解决好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命题。2014年,银川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开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将教育、交通、环保等26个市直部门负责的153项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打破以往审批事项繁杂、职权分散的模式,形成职责分工清晰、事权独立、审管相互协调的服务型政府新格局。
在银川市民大厅,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保局、医保中心等11家单位整体进驻;市规划局、公安局等4家单位的行政审批处整建制入驻;市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哈纳斯天然气公司等39家单位(企业)派驻人员设立窗口,450多个服务窗口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护照办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000多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的目标,打造了审批改革的“银川样板”。
从改变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入手,让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利快捷。开展七轮审批“瘦身”,减少申请资料1508个,减少审批环节265个,放宽审批条件25个,实施的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80个工作日减少到561个工作日,减幅达86%,其中50%的审批业 务实现了即办。推行“一表通”便捷审批模式。对审批申请中须提交的证明、申请、登记、注册、审核 等各类表册、材料进行修改、合并、优化,共减少各类审批申请表格、材料291个,剔除各种申请审批填写内容3384个,229项审批业务只 需提交一张表格即可办理。推行“审批改备案”改革。对审批频次高、受众面广、企业能自主决策经营的10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占全部办理事项的20%,市场 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推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整合工商、税务、组织机构、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在全区率先推行企业注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降低了创业创新制度性成本。推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取得前置审批的以外,由原来登记机关核定改为市场主体自主选择、自行调整;无须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建立“同城通办”服务机制。选取7大类58项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在市辖三区范围内通办, 申请人可就近办理。新增注册企业10262户,同比增长14.17%,有力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12月,银川市“审管分离、一局一章管审批”新机制获得 “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实践优秀奖”,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和第四届“法治政府”提名奖。2016年2月,李克强总理视察银川市民大厅时指出“银川行政审批改革做到了簡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2017年荣获“中国互联网 ”十佳优秀案例、荣获“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
强化审管职能职责。银川市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单位)行政职权事中事后监管清单的决定》,从制度层面强化对行政职权运行的监督制约,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强化审批行为监管。通过电 子视频监控系统,对工作人员的工 作状态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点岗位设置电脑双向显示屏,群众可直观了解审批过程,明 明白白办事。通过审批系统电子监 察模块,实现对审批内容的同步全 程监控。强化审管信息互通。开发 “审管互动”平台,建立审批和监管部门信息互通桥梁,“适时互通、精准推送”,确保审批与监管工作 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强化 政务信息公开。借助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市民大厅、审批局网站和 触摸屏、LED屏、办事指南等媒介, 全面详实公开审批事项名称、设立 依据、申请要件、办理程序、办理时 限、办理结果、收费依据标准、监督电话等内容,搭建服务群众的桥梁,让审批服务始终行进在阳光的 轨道上。
依托“互联网 政务服务”,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发“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网上市民大厅” 和“移动审批APP”系统,153类505项审批事项通过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实现全流程办理,其中192项“审改备”事项要件齐全即来即办,也可通过网上(掌上)办理。推行“视频勘验”新模式,试行“视频勘验替代现场勘验”新模式,申请人通过网络将现场视频上传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核人员“零”时间接收视频,审查符合条件的,不再进行实地现场勘验。搭建“证照云”服务平台,推行“办证不出证、数据来验证”新模式,构建“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的“证照云”系统,办理电子证照269件。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开便利之门。积极探索“网上市民大厅”“掌上审批”“证照云”等,实现“实体 网上”“线上 线下”“网上 掌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一体化审批服务。404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 占总事项的81%。
提效提速,全力推动“互联网 ”应用。一是优化“网上市民大厅”、审批局网站,完善移动审批APP、行政审批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发证全流程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办事途径。二是加快实施“证照云” 系统扩面工作,两批28类36种电子证照全网通办。三是继续梳理网上审批事项,网上审批事项达到81%, 实现“不见面、马上办”。
变中求新,推动改革新突破。
一是实行并联审批。继续研究事项流程,对涉及多个处室、多个审批事项的项目,精简合并,简化流程, 建立并联审批平台,实现“系统操作、并联审批”的闭环模式。二是打好为民、便民服务“组合拳”。普及“全科”柜员制服务模式,设置“柜员制”综合窗口和“潮汐窗口”,减少办事群众等待时间。三是积极探索银川市政务服务系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在政务服务领域实行制约惩戒管理制度,接受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全力打造“五星级”市民大厅。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打造“五星级”市民大厅目标,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实行巡查督办制,全方位、不间断排查问题,现场解决。建立“能上能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改革新动能。二是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审批事项、流程、服务、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建成涵盖行政审批“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促改革,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三是强化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完善物业、安保管理机制,建立“区域化”管理模式,合理调整服务业态布局;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力打 造“五星级”市民大厅。
顶层设计 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解决好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命题。2014年,银川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开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将教育、交通、环保等26个市直部门负责的153项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打破以往审批事项繁杂、职权分散的模式,形成职责分工清晰、事权独立、审管相互协调的服务型政府新格局。
在银川市民大厅,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保局、医保中心等11家单位整体进驻;市规划局、公安局等4家单位的行政审批处整建制入驻;市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哈纳斯天然气公司等39家单位(企业)派驻人员设立窗口,450多个服务窗口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护照办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000多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的目标,打造了审批改革的“银川样板”。
创新方式 优化流程
从改变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入手,让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利快捷。开展七轮审批“瘦身”,减少申请资料1508个,减少审批环节265个,放宽审批条件25个,实施的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80个工作日减少到561个工作日,减幅达86%,其中50%的审批业 务实现了即办。推行“一表通”便捷审批模式。对审批申请中须提交的证明、申请、登记、注册、审核 等各类表册、材料进行修改、合并、优化,共减少各类审批申请表格、材料291个,剔除各种申请审批填写内容3384个,229项审批业务只 需提交一张表格即可办理。推行“审批改备案”改革。对审批频次高、受众面广、企业能自主决策经营的10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占全部办理事项的20%,市场 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推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整合工商、税务、组织机构、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在全区率先推行企业注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降低了创业创新制度性成本。推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取得前置审批的以外,由原来登记机关核定改为市场主体自主选择、自行调整;无须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建立“同城通办”服务机制。选取7大类58项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在市辖三区范围内通办, 申请人可就近办理。新增注册企业10262户,同比增长14.17%,有力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12月,银川市“审管分离、一局一章管审批”新机制获得 “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实践优秀奖”,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和第四届“法治政府”提名奖。2016年2月,李克强总理视察银川市民大厅时指出“银川行政审批改革做到了簡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2017年荣获“中国互联网 ”十佳优秀案例、荣获“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
机制建设 阳光审批
强化审管职能职责。银川市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单位)行政职权事中事后监管清单的决定》,从制度层面强化对行政职权运行的监督制约,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强化审批行为监管。通过电 子视频监控系统,对工作人员的工 作状态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点岗位设置电脑双向显示屏,群众可直观了解审批过程,明 明白白办事。通过审批系统电子监 察模块,实现对审批内容的同步全 程监控。强化审管信息互通。开发 “审管互动”平台,建立审批和监管部门信息互通桥梁,“适时互通、精准推送”,确保审批与监管工作 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强化 政务信息公开。借助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市民大厅、审批局网站和 触摸屏、LED屏、办事指南等媒介, 全面详实公开审批事项名称、设立 依据、申请要件、办理程序、办理时 限、办理结果、收费依据标准、监督电话等内容,搭建服务群众的桥梁,让审批服务始终行进在阳光的 轨道上。
智慧支撑 提供保障
依托“互联网 政务服务”,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发“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网上市民大厅” 和“移动审批APP”系统,153类505项审批事项通过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实现全流程办理,其中192项“审改备”事项要件齐全即来即办,也可通过网上(掌上)办理。推行“视频勘验”新模式,试行“视频勘验替代现场勘验”新模式,申请人通过网络将现场视频上传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核人员“零”时间接收视频,审查符合条件的,不再进行实地现场勘验。搭建“证照云”服务平台,推行“办证不出证、数据来验证”新模式,构建“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的“证照云”系统,办理电子证照269件。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开便利之门。积极探索“网上市民大厅”“掌上审批”“证照云”等,实现“实体 网上”“线上 线下”“网上 掌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一体化审批服务。404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 占总事项的81%。
持续创新 推进改革
提效提速,全力推动“互联网 ”应用。一是优化“网上市民大厅”、审批局网站,完善移动审批APP、行政审批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发证全流程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办事途径。二是加快实施“证照云” 系统扩面工作,两批28类36种电子证照全网通办。三是继续梳理网上审批事项,网上审批事项达到81%, 实现“不见面、马上办”。
变中求新,推动改革新突破。
一是实行并联审批。继续研究事项流程,对涉及多个处室、多个审批事项的项目,精简合并,简化流程, 建立并联审批平台,实现“系统操作、并联审批”的闭环模式。二是打好为民、便民服务“组合拳”。普及“全科”柜员制服务模式,设置“柜员制”综合窗口和“潮汐窗口”,减少办事群众等待时间。三是积极探索银川市政务服务系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在政务服务领域实行制约惩戒管理制度,接受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全力打造“五星级”市民大厅。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打造“五星级”市民大厅目标,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实行巡查督办制,全方位、不间断排查问题,现场解决。建立“能上能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改革新动能。二是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审批事项、流程、服务、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建成涵盖行政审批“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促改革,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三是强化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完善物业、安保管理机制,建立“区域化”管理模式,合理调整服务业态布局;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力打 造“五星级”市民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