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习好数学必须从激发兴趣开始,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结合实际,唤起兴趣。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动手操作,培养兴趣。4.尊重童心,呵护兴趣。5.树立自信,稳定兴趣。
【关键词】培育兴趣 小学生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6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结合实际,唤起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始是由所学的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数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的组织好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運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国旗、红领巾、三角尺等物体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然后通过闪烁点,再从点慢慢的延伸出两条边,再点和边同时闪烁,最后在两条边的中间出现“角”,使学生了解數学中所定义的角。实现了课堂与现时的相融,宏观与微观的相融,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这样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悱愤心态,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生疑、质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释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兴趣。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课件出示同学们植树的情景:3个同学一组植一棵树,植3棵树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地列式算出:3+3+3=9,接着教师再出示另一幅植树画面:还是3个同学一组植一棵树,分成了8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列出算式3+3+3+3+3+3+3+3时,感到计算较麻烦,接着教师提出如果这样加数很多,要连加,那不更麻烦吗?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要用新的办法解决,于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摆开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7个☆,问:“☆比○多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7个☆比4个○多3个。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比○多几个,就要把7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就是从7个☆减去与○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多的部分。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尊重童心,呵护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新知识时,教师提出新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好胜心,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中组织各种活动,竞赛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促进学习兴趣。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由于单纯的计算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将小动物送回家、摘桃子、我是小小邮递员等其练习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五、树立自信,稳定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的情况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下降,如果经常困难重重,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每节的知识力求当堂解决,更不能问题成堆。尤其要照顾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逐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旋转、平移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谢辉.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
【关键词】培育兴趣 小学生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6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结合实际,唤起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始是由所学的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数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的组织好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運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国旗、红领巾、三角尺等物体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然后通过闪烁点,再从点慢慢的延伸出两条边,再点和边同时闪烁,最后在两条边的中间出现“角”,使学生了解數学中所定义的角。实现了课堂与现时的相融,宏观与微观的相融,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这样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悱愤心态,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生疑、质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释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兴趣。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课件出示同学们植树的情景:3个同学一组植一棵树,植3棵树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地列式算出:3+3+3=9,接着教师再出示另一幅植树画面:还是3个同学一组植一棵树,分成了8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列出算式3+3+3+3+3+3+3+3时,感到计算较麻烦,接着教师提出如果这样加数很多,要连加,那不更麻烦吗?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要用新的办法解决,于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摆开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7个☆,问:“☆比○多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7个☆比4个○多3个。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比○多几个,就要把7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就是从7个☆减去与○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多的部分。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尊重童心,呵护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新知识时,教师提出新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好胜心,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中组织各种活动,竞赛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促进学习兴趣。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由于单纯的计算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将小动物送回家、摘桃子、我是小小邮递员等其练习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五、树立自信,稳定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的情况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下降,如果经常困难重重,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每节的知识力求当堂解决,更不能问题成堆。尤其要照顾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逐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旋转、平移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谢辉.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