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听课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才叫“会听”。
  那么,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的听课效果,从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运用能力呢?
  一、做好课前预习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进行阅读和思索。要想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
  二、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等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三、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也说过:“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这些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可是,现实的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却显得沉闷死板,教师照本宣科,不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抹杀了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教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完全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对教师而言,工作累而不讨好;对学生而言,学习乏味而效益极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因为活跃,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传授知识;
期刊
【摘要】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人们普遍关注“赏识”教育的今天,本文却从另一个角度——批评,探讨对小学生的教育。文章着重阐述了批评的三种艺术策略:由“当众批评”变为“个别谈话”、 让批评温暖一点和巧用批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批评 教育  2007年12月25日,成都商报刊载一篇题为“父母‘上岗’须学会十大标准”的报道,该报道中谈到:“……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个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几乎伴随着一切心理因素。另外,情感正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因此,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一、基本途径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  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时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结晶。课文中,作者把对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贯穿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标揭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设计教案和学案,要突破三维目标就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文化欣赏能力上下功夫。  学习兴趣的培养,重在教师将课文中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素材,通过教师的教法,折射出趣味性的一面,让学生感兴趣,学生便可津津乐道的去学,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但是于建立良好的情感
期刊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一、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  4、对结论做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二、以探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地还给学生;关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建构与创生;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可以说,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心灵为之一振,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象万千,现代教育技术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妙的色彩。2010年以来,恩施市各教育界对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课堂的最终目标。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自主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设活生生的思品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有利于思品教学的高效  
期刊
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此文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究其原因,不独在于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更在于它有着相当高明的说理艺术。  本文的特点是: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文章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采用叙述事实来说服其晚辈。它一开始就按照三个层次逐一深入进行:首先叙述怎样解决读书而无书的矛盾,以获得“遍观群书”的结果。“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就道出了爱读书与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生认识活动方式,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将认识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其基本特点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对探究性
期刊
随着教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新课标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