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课题。尽管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内容广泛,种类丰富,而实际上,我们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仅局限于一些显性资源上,而忽视了大量的隐性资源。故居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缄默的课程资源,也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故居文化,尤其是名人故居,是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精彩的第二课堂,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一个由现实通向历史的窗口。在这里,历史会重演,传统会衔接,杰出人物的良好素质、丰功伟绩会呈现,它不仅使人追思缅怀、温故知新、催人奋进,更在宏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特别是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所以,承担着传承文明、建造人的精神家园之作用的语文教学,应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唯一的海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这里曾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宁波商帮的主要发源地。老城区由石板路和木石结构的民居构成。建筑风格既有汉文化传统,又吸纳了西洋建筑技术;既富江南韵味,又有海岛特色。而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则是其中最深沉、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一笔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开发者的我们实在不应该熟视无睹,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定海故居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此影响、教育学生。
一、探究故居结构雕饰,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观
定海故居大都属晚清建筑,结构大多为庭院式,四周砌着高墙,院内房屋连在一起,中间围一个天井,四面房屋大多带有外廊,各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连。大多坐北朝南,正屋三间或五间,居中一间叫大堂前,用于祭祀与红白大事举行仪式。大堂前左右两间也叫正屋,用作卧室。正屋靠山墙两边的两大间叫舍头,两侧的六间叫厢房。这种廊院结构,一方面是儒家“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体现,使居者能将自然浓缩于院落之中,独享其间;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按长幼、亲疏次序分居的宗族制度,满足大家族的居住需要。
定海故居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如对立之美:大面积的高大结实的实墙使宅内和宅外环境隔绝,产生一种外实内静的感觉,体现出“实”“静”的对立之美;院落四周高墙不开窗或只开在高处,院内的天井可采光,廊檐宽敞、上下四周连通,正屋大门敞开,两边卧室相对封闭,密处不能通风,稀处可以走马,疏密得当,表现出“疏”“密”的对立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平衡之美:左右对称,形似正方形,体现平衡;外墙清水砖墙,无装饰,大门依墙而建,开门处为左右长方形的青石条或红石条作门楣,如许毅老宅、吴记大房、王家大院都是这样,这固然与地处偏僻海岛,考虑居家安全、财不外露有直接关系,但走进室内,你会发现屋内的雕刻图案色泽淡雅、浑厚淳朴,与民居外观协调平衡。
定海故居的装饰雕刻也很美。故居雕饰其内容大多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田园风光、历史典故等。如王家大院屋檐下以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雕刻装饰,许毅老宅的穿堂门上有“八仙过海”的绘画。图案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墙尖塑“鱼化龙”,寓意为“鲤鱼跳龙门”;门檐下的倒挂狮子,象征“事事如意”;门柱浮雕各饰5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门窗腰板上刻莲藕、鱼瓜、春蚕等浮雕,意味着向后人传达“耕读传家”的教诲。
总之,故居的结构和雕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和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故居结构雕饰的探究,无疑也就成为了人文精神美学思想的教育课。
二、考证故居主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每一座故居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也许曾是铮铮傲骨的武林家族,也许是辉煌一时的书香士第,抑或是富甲一方的绅士商人……所以那些故居值得我们去探寻,探寻它的过去、兴衰、荣辱。如许毅原是一位商人,定海海岛地少人多,求业困难,穷家子弟到上海打工,通过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终于脱颖而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构造豪宅,大置田产。许毅住宅主人的发迹史是舟山人在外谋生发达的奋斗史,那种艰苦创业、抓住机遇不断进取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蓝理是将军,为清廷收复台湾立下显赫战功,后人对那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而孙举人就是孙尔瓒,民国期间当过定海教育科长,晚年又致力于定海地方志的纂修,抗战期间,定海沦陷,日军请他做官,孙举人拒做汉奸,大义凛然,保持读书人的“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清高傲气,表现出不做汉奸的民族气节,深为人们敬佩。
这三位故居名人都很有代表性,像这样的名人在定海还有许多。名人故居也就成为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的基地,对故居主人事迹的考证,无疑对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调查故居保护现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被英国人称为“花园”小城、让谢晋导演赞不绝口的古城,就在世纪交替的前后几年,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拆毁了。北大街、前府路、陶家弄、东管庙弄、芙蓉洲路、东大街、西大街都被毁得面目全非。或名存实亡,或偏于一隅。俗话说“覆水难收”,古城被毁已不可能再恢复原貌。现要牢记“失去了方知珍贵”的道理,从中吸取教训,懂得现存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然而,从我们的探访过程来看,故居保护工作做得远远不够。王家大院现作为市老龄委办公活动场所,算是保护得最好了。朱家大院出租给某茶馆,有一些地方根据营业需要、老板爱好而改建。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文物保护价值。刘坤记大房,只有一位老婆婆留守。其余房子与其他深宅大院一样,不是人去楼空,就是出租给众多外地打工者,如许毅老宅共有四进房屋,共三十间,现由22户人家居住,而且早没有了许家后代,他们不去人为破坏已算不错了,加上房屋电线老化、消防设施落后,极易引发火灾,万一像展茅柴家走马楼那样不慎失火,岂不遗憾?而且在参观访问中,我们总感到对名人故居知情者越来越少,那些留守老人一旦逝去,也就带走古居的记忆,少了文化传承,岂不只留下古宅的躯壳?
名存实亡的定海古城已经实在经不起零星故居的消亡了,因此对故居保护现状的调查能增强学生的故居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让学生“携手1 2”,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故居的保护和开发,使大家都认识到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四、审视故居保护之争,引导学生明晰是非观
任何地方的本土文化都有积极先进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也还有需要发掘整理开发的一面。1992年开始,舟山市对定海旧城逐步改造,但遭到居民和文物工作者的反对,旧城改造的工作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政府部门认为定海旧城区居住条件极差,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也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文物专家意见则要采取一种“点、线、面”三结合的保护模式,实施严格保护、修复保护、迁建保护相结合的办法。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完好地保留这些历史街区应该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舟山有识之士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蓝府和刘家大院面临被毁之际,向法院提出上诉,状告政府违反城市规划,违反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引发了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行政诉讼案。一场文化遗产“保卫战”,一场权与法的较量,一场众多专家支持的普通民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诉讼,最后以民众胜利告终。
今天,我们通过挖掘文化故居这一隐性的课程资源,再现当年文化遗产保卫战的过程,既是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保护和开发的经验总结,对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唯一的海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这里曾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宁波商帮的主要发源地。老城区由石板路和木石结构的民居构成。建筑风格既有汉文化传统,又吸纳了西洋建筑技术;既富江南韵味,又有海岛特色。而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则是其中最深沉、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一笔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开发者的我们实在不应该熟视无睹,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定海故居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此影响、教育学生。
一、探究故居结构雕饰,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观
定海故居大都属晚清建筑,结构大多为庭院式,四周砌着高墙,院内房屋连在一起,中间围一个天井,四面房屋大多带有外廊,各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连。大多坐北朝南,正屋三间或五间,居中一间叫大堂前,用于祭祀与红白大事举行仪式。大堂前左右两间也叫正屋,用作卧室。正屋靠山墙两边的两大间叫舍头,两侧的六间叫厢房。这种廊院结构,一方面是儒家“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体现,使居者能将自然浓缩于院落之中,独享其间;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按长幼、亲疏次序分居的宗族制度,满足大家族的居住需要。
定海故居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如对立之美:大面积的高大结实的实墙使宅内和宅外环境隔绝,产生一种外实内静的感觉,体现出“实”“静”的对立之美;院落四周高墙不开窗或只开在高处,院内的天井可采光,廊檐宽敞、上下四周连通,正屋大门敞开,两边卧室相对封闭,密处不能通风,稀处可以走马,疏密得当,表现出“疏”“密”的对立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平衡之美:左右对称,形似正方形,体现平衡;外墙清水砖墙,无装饰,大门依墙而建,开门处为左右长方形的青石条或红石条作门楣,如许毅老宅、吴记大房、王家大院都是这样,这固然与地处偏僻海岛,考虑居家安全、财不外露有直接关系,但走进室内,你会发现屋内的雕刻图案色泽淡雅、浑厚淳朴,与民居外观协调平衡。
定海故居的装饰雕刻也很美。故居雕饰其内容大多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田园风光、历史典故等。如王家大院屋檐下以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雕刻装饰,许毅老宅的穿堂门上有“八仙过海”的绘画。图案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墙尖塑“鱼化龙”,寓意为“鲤鱼跳龙门”;门檐下的倒挂狮子,象征“事事如意”;门柱浮雕各饰5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门窗腰板上刻莲藕、鱼瓜、春蚕等浮雕,意味着向后人传达“耕读传家”的教诲。
总之,故居的结构和雕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和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故居结构雕饰的探究,无疑也就成为了人文精神美学思想的教育课。
二、考证故居主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每一座故居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也许曾是铮铮傲骨的武林家族,也许是辉煌一时的书香士第,抑或是富甲一方的绅士商人……所以那些故居值得我们去探寻,探寻它的过去、兴衰、荣辱。如许毅原是一位商人,定海海岛地少人多,求业困难,穷家子弟到上海打工,通过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终于脱颖而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构造豪宅,大置田产。许毅住宅主人的发迹史是舟山人在外谋生发达的奋斗史,那种艰苦创业、抓住机遇不断进取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蓝理是将军,为清廷收复台湾立下显赫战功,后人对那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而孙举人就是孙尔瓒,民国期间当过定海教育科长,晚年又致力于定海地方志的纂修,抗战期间,定海沦陷,日军请他做官,孙举人拒做汉奸,大义凛然,保持读书人的“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清高傲气,表现出不做汉奸的民族气节,深为人们敬佩。
这三位故居名人都很有代表性,像这样的名人在定海还有许多。名人故居也就成为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的基地,对故居主人事迹的考证,无疑对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调查故居保护现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被英国人称为“花园”小城、让谢晋导演赞不绝口的古城,就在世纪交替的前后几年,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拆毁了。北大街、前府路、陶家弄、东管庙弄、芙蓉洲路、东大街、西大街都被毁得面目全非。或名存实亡,或偏于一隅。俗话说“覆水难收”,古城被毁已不可能再恢复原貌。现要牢记“失去了方知珍贵”的道理,从中吸取教训,懂得现存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然而,从我们的探访过程来看,故居保护工作做得远远不够。王家大院现作为市老龄委办公活动场所,算是保护得最好了。朱家大院出租给某茶馆,有一些地方根据营业需要、老板爱好而改建。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文物保护价值。刘坤记大房,只有一位老婆婆留守。其余房子与其他深宅大院一样,不是人去楼空,就是出租给众多外地打工者,如许毅老宅共有四进房屋,共三十间,现由22户人家居住,而且早没有了许家后代,他们不去人为破坏已算不错了,加上房屋电线老化、消防设施落后,极易引发火灾,万一像展茅柴家走马楼那样不慎失火,岂不遗憾?而且在参观访问中,我们总感到对名人故居知情者越来越少,那些留守老人一旦逝去,也就带走古居的记忆,少了文化传承,岂不只留下古宅的躯壳?
名存实亡的定海古城已经实在经不起零星故居的消亡了,因此对故居保护现状的调查能增强学生的故居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让学生“携手1 2”,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故居的保护和开发,使大家都认识到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四、审视故居保护之争,引导学生明晰是非观
任何地方的本土文化都有积极先进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也还有需要发掘整理开发的一面。1992年开始,舟山市对定海旧城逐步改造,但遭到居民和文物工作者的反对,旧城改造的工作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政府部门认为定海旧城区居住条件极差,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也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文物专家意见则要采取一种“点、线、面”三结合的保护模式,实施严格保护、修复保护、迁建保护相结合的办法。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完好地保留这些历史街区应该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舟山有识之士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蓝府和刘家大院面临被毁之际,向法院提出上诉,状告政府违反城市规划,违反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引发了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行政诉讼案。一场文化遗产“保卫战”,一场权与法的较量,一场众多专家支持的普通民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诉讼,最后以民众胜利告终。
今天,我们通过挖掘文化故居这一隐性的课程资源,再现当年文化遗产保卫战的过程,既是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保护和开发的经验总结,对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