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高质量地理解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古诗词、文言文等与传统文化内容相融合的知识讲解,而语文教师在该种教学背景下也要主动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也要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而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要主动与时代发展方向相融合,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渗透传统文化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文言文等知识讲解时会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而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背景也是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在引导学生了解与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在组织教学、开展课堂设计时既要从现有的语文教材出发,同时也要积极通过教学资源的丰富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分析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可以发现,虽然高中语文强调古诗词等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从表面对相关内容加以熟读与背诵,而无法对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性,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意识到语文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生活、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有机结合,既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语文学科知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也要综合锻炼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影响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与分析时往往采用了相对较为固定的课堂教学方法,整体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通过传统文化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融合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面对当前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高中语文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来保证课堂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理念持续更新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学习手段与教学方法,面对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的教学现状,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把握,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欲望。
   语文涉及的传统文化部分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加以把握。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对具体的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文化教学情境既能为学生带來多感官的刺激,同时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知识背后的文化。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精神与语文课堂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高中语文涉及诗词、文言文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古诗词意象的展示、精神品质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形象化的情境创设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直观具体的方式了解所学知识,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构建形象的认知结构。
   (二)转变教学方式
   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教师虽然不断接受新思想与新教育方法的学习,但受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课堂组织更加强调灌输式的讲解方式,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加强调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拓展。该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但其将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当前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背景下,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变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也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当前网络平台的持续发展背景下,教学工具、教学资源也在持续地更新,新颖、丰富的教学手段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方式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纸质版的经典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内组织阅读交流活动,通过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现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把握经典文学知识的内涵与核心,在结合学生当下学习情况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以适合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与传统文化教育来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交流实践活动的组织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究传统文化。学生个体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往往带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保证良好的课堂组织效果,也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三)组织文本阅读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特征,也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仅仅依靠教材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保证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材料进行整本阅读,对经典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促进学生正确文化观的建立与发展。
   《论语》《孟子》等经典读物既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构建作品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与认知。而分析当前高考语文考查方式可以发现,当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更加倾向于学生分析文学的能力以及学生个体的文化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感悟能力,教师要注重从知识的理解角度出发,以深层次理解的方式来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传统文化分析与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角度出发,面对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理解、不思考、不应用的学习现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点拨与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进行思考,以持续性的文化训练与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也通过日常学习过程中对文化素材的积累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保证文本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化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块化、系统化的阅读组织以主题阅读、单元阅读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以系统化的阅读形式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实现阅读过程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优秀素材的持续积累为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所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而为了保证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转变教学方式、组织文本阅读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素养,使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深层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以正确文化观的培养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金鑫年.探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6.
   [2]韩慧丽.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与路径分析[J].中华少年,2020(13).
   [3]程丽莲.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初探[J].中学语文,2020(2):63-64.
   [4]金向晓.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精准教学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10):65.
   作者簡介:杨彩云,女,汉族,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行程问题来讲,要想高效解决,关键还是在于要看懂图象,结合图形来获得更丰富、有价值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正确解答。   关键词:一次函数图象;形成问题;线段图   一、创设教学情境,回顾旧知   为了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有效解决行程问题,
摘 要:依据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要承担美学启蒙和人文滋养的双重责任,从小学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等三个学习领域着手,对其背后隐藏的人类情感、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人文情感进行提炼总结,以供广大小学美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美学启蒙;人文滋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列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
摘 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关于小说的单元,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因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便是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品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为例,浅谈几点经验。   关键词:小说;案例;体悟   小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荷、珠……   2.根据拼音,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提高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   4.初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2.能根据拼音,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摘 要:音乐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媒介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小学音乐课程更是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合唱形式是一种集体感情抒发演奏的音乐方式,不同于独唱,合唱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因此,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合唱;策略   新课改不断推行,体验式教学受到各年级以及各科教学的重视,实验表明,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热情,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
摘 要: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对知识的系统整理,也是对知识结构的提升。对此,教师在进行总复习时,不仅要调动孩子们在总复习时的学习兴趣,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总复习信心;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要抓住“四基”,渗透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强化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更要注重能力,着力发展小学生数学思考和解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激活兴趣;关
潍坊市教科院在近两年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目标导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研究。依据初中化学课标,我校以化学学科为先锋推行了知识梳理课的“四步复习法”(目标叙写—设计学案—课堂互动—课后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具体进行介绍。   一、目标叙写的呈现发生了改变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目标叙写都发生了改变。目标叙写,不是以前那种比较抽象的三维目标,新时代的目标叙写,应确立“学生是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既是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群文阅读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它将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整合归类,帮助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正确分析能力,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达到对写作素材有效积累的目的。基于此,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群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人工智能的融入,要帮助小学生开阔思维,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课堂,保证小学语文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 ”;智慧课堂;创新;小学语文   在人工智能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将人工智能与智慧课堂联系在一起,得到了小学生的喜欢和支持,也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全新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人工智能还没有更好地融入其中,所以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创
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普遍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语言结构以及写作技巧和作品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需学会鉴别不同的词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价值含义,重点关注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的教学,对古诗词意境的特征以及古诗词品鉴的思路进行分析,让学生置身古诗词的意境中,再现古诗词的写作意境,最后对诗歌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