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女性设计师——南娜?迪策尔Nanna Ditzel

来源 :当代工人(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娜·迪策尔Nanna Ditzel(1923-2005)是丹麦最杰出、最具创新精神的女设计师之一.南娜·迪策尔1923年出生于哥本哈根,有着深厚的设计训练背景:先后在哥本哈根的理查兹学院、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学习家具制造和设计.南娜作为北欧学派中最有成就的女性设计师,人们给南娜冠以“设计贵妇”之称,这足以反映南娜的设计是高贵的气质和女性的敏感的完美相结合,是20世纪设计宝库中一种无法替代的珍品.
其他文献
《史记》是中国文史著作中的扛鼎之作,历代对其都有非常多的评论。《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关于它的文学评论是与史学评论同步的,汉魏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唐代进一步发展,并奠定了《史记》的文学地位。宋代作为我国思想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其文学评论的相关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宋代对《史记》的评论进行简述。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著作中的典范,其独有的纪传体体例为后世史书的写作开创了新
期刊
坚持党的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写入总监察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即明确了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
期刊
马钧,是三国时代的一位纺织机械革新家、发明家.字德衡,曹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人.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出身贫苦,少年时没有太多的机会读书,常要为生活奔波,因此有更多的机会接
他是一名农业专家,身上带着科技工作者那种特有的儒雅风范;他是一名劳动模范,不仅自己投身农业科技第一线,在艰苦环境中苦干实干,更带动团队,在全省首创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模式,将劳模工作室的效应成倍放大;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从不骄傲,在待遇面前,他从不伸手。  他就是于国庆,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本科、硕士学位,研究员,辽宁省风沙所党委书
期刊
映秀,我来了  被撕裂的那道口子  缝上是一道疤  撕开是斑斑泪痕  十年的疤在时间里穿行  我生怕一不小心  又会被撕裂  即使那是  鲜花已开遍原野的  五月  十年,我一直在告别  回归的路上不敢回望  那块大地的伤痕梦的惊悸  以无数种方式坍塌  生命无处逃离  十年,这块疤痕  习惯沉默自闭  睁开眼  怕又是残垣断壁  瓦砾碎片满目疮痍  我想拔出那根尖刺  假如我能忘记  被废墟吞没
期刊
摘要:书籍是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的阶梯,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阅读书文强化生存技能,必将成为我们树起一座人生美好的丰碑。  关键词:阅读书文;强化技能;修身养性炼德  【中图分类号】G420  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我爱阅读书文,我在阅读书文中增加知识、增强技能。阅读书文,是艰辛的劳动,否则便不会有“十年寒窗苦”之说。阅读书文是奋力的攀登,否则便不会有辉煌灿烂的顶峰。然而有失必有得,
2013年3月3日,慈善家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在华盛顿接受访谈的时候谈到了科学在拯救贫困者以及改善生活方面的作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150周年的年会上,他们获得了美
親爱的米亚老师  十年前你二十九岁我八岁  今天你仍然是二十九岁  我已是青春华冠  但我不能忘了你的怀抱  你用拿粉笔的手掌  撕开合拢的天地  让太阳的光芒  重新照耀我们的躯体  老师,你的灵魂升到了天空  也永远留驻在我们的心里  滋养着我们奔跑向前  如今,春阳已普照你的故里  我多想把盛开的樱桃花  铺满你的讲桌  用燕子的啼鸣接续你的歌声  用我们的双手挽起您的臂膀  和我们一起踏步
期刊
门捷列夫(1834-1907)于1834年2月7日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双眼因患白内障而失明,一家的生活全仗着他母亲经营一个小玻
那是1982年,我们启程去兄弟省市取经——学习人家体工队办文化教育的先进经验。科长领着我们一男两女三个老师,经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于5月初风尘仆仆赶到羊城。  平生头一次到广州,一切都分外新奇:湿热清新的海腥空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气根如髯的古榕树,奇装异服的红男绿女,不知所云的广东话,莫名其妙的喝早茶,神秘兮兮的鱼骨天线,嗲声嗲气的靡靡之音,满大街的港台电视剧、录像……珠江之畔的别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