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融合——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不仅有先进的交通体验馆,还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嘀嘀叭叭”乐活园》,其中二年级中有一课《安全出行(步行)》,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这三本教材中的四课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了整合、融合,将课题定为《安全出行(步行)》,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知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是供行人通过的;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努力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交通实况,真正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本领。
一切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一、 教学准备
我跟着学生的放学路队,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汽车,成了停车场,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既无人行横道,也无红绿灯,学生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话题:你会走路吗?
从“同学们,平常你都会走路去哪里或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到出示资料:“每年都有许多人在步行时遭遇可怕的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多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真的“会”走路吗?“一起制定安全秘笈”的活动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认认标志:哪些路能走?
1.出示交通标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1)看,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哪些地方表示我们能行走呢?(板贴:行走应走人行道)
(2)出示校门口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谁来指一指?我们学校附近、你家小区附近,还有这样的人行道吗?这些人行道就是专门为我们步行提供的安全通道。
(3)出示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该走哪里呢?(板贴:没有行道往右靠。)
2.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呢?再来看这些交通标志: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注意危险、步行街。
(1)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走呢?小组内轻声快速地讨论一下。
(2)全班交流。
3.这些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警”,时时提醒着我们。这样的标志,你还在哪里见过?对,学校教学楼的左手边有一条交通标志路,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五楼的交通体验馆里也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多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很有收获。
这个环节,对应的是“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目标,我将标志进行了归类及分层,在本课中出现的都是与“步行”相关的标志,从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标识,一步步引导孩子去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并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学校内的交通标志路——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孩子们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
活动三——火眼金睛:这样走对吗?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再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走对吗?
1.情境1:几名学生在机动车道滑龙板、踢球。
2.情境2:一名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3.情境3:一群人闯红灯,师追问:
(1)正确的走法是什么?
(2)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该如何劝说爸妈?(一学生说他们已经走到了半路,应抓紧跑过去,师适时给予指导,补充等候区。)
4.情境4:一群孩子在横穿马路,有的翻越绿化带,有的走到人行横道的外边,有的在打闹(书本第P33页),师追问:
(1)横穿马路正确的走法是怎样的?
(2)朗晴名居门口的三岔路口:这是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但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该如何过街呢?
这个环节对应的目标是“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采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找错法,但学生不仅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之处,还开动脑筋,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将这些方法简单提炼后写在黑板上,我们的“安全秘笈”正慢慢诞生。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自然地引入并解决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难点:如何横穿那个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的三岔路口?
活动四——实战演练:我会过马路!
这里有一条斑马线(事先在地上用即时贴贴好),也就是人行横道,路口有红绿灯,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绿人闪烁表示什么意思?
1.谁想来试试?他走得对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过(强调不能一涌而过、奔跑等)。
3.图片出示宝地园路口。 (1)这个路口熟悉吗?对,是家住宝地园、港龙园的同学回家要经过的路口。
(2)没有行人信号灯,引导会看车辆信号灯的指示方向及秒数,引导关注绿灯还有3秒闪烁、黄灯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3)录像播放宝地园路口红绿灯,孩子们分批演练,互相点评。
如果说前面是大脑认识思辨,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身体实战演练,这个环节中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表示肯定,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其实,身体实战演练的同时哪离得开大脑的认识思辨呢?他们正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
三、教学反思
处理情境3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很有趣、令我难忘的情景:
1.我出示了一群人闯红灯的图片,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错!”“那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立刻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大声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莫抢行。”我将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就在我写好转身的时候,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绿灯亮了,也不能马上就走,得左右看一下,没车再走,不然万一有车子闯黄灯就危险了!”说得多妙呀,我完全没有想到!
2.我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并提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家人:不能闯红灯。大部分学生领会了我的意图,都说爸爸妈妈不对。但却有一个学生高举手说:“孩子不对!”我请他说说理由,他大声地说:“你看,图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已经走到了马路中间,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跑过去,否则呆在路中间就很危险!”我一看,是啊,因为是漫画,所以比例有些失调,看起来是像走到了马路中间,学生看得多仔细啊,而且他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判断。但这时有个小姑娘举手了:“就算这时走到了马路中间,也不能闯红灯,应该待在原地等下一次绿灯,否则太危险了!”又一个孩子举手:“我听说有的地方在马路中间就有等候区,我们可以在那里等待,但不能硬闯!”可爱的学生用他们还不太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上了一课,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是单一的,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教材内容是骨感的,而学生的生活却是有血有肉的;教师的经验是有限的,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在一起却如大海般无边无际!只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一切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教学。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不仅有先进的交通体验馆,还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嘀嘀叭叭”乐活园》,其中二年级中有一课《安全出行(步行)》,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这三本教材中的四课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了整合、融合,将课题定为《安全出行(步行)》,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知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是供行人通过的;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努力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交通实况,真正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本领。
一切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一、 教学准备
我跟着学生的放学路队,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汽车,成了停车场,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既无人行横道,也无红绿灯,学生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话题:你会走路吗?
从“同学们,平常你都会走路去哪里或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到出示资料:“每年都有许多人在步行时遭遇可怕的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多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真的“会”走路吗?“一起制定安全秘笈”的活动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认认标志:哪些路能走?
1.出示交通标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1)看,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哪些地方表示我们能行走呢?(板贴:行走应走人行道)
(2)出示校门口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谁来指一指?我们学校附近、你家小区附近,还有这样的人行道吗?这些人行道就是专门为我们步行提供的安全通道。
(3)出示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该走哪里呢?(板贴:没有行道往右靠。)
2.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呢?再来看这些交通标志: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注意危险、步行街。
(1)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走呢?小组内轻声快速地讨论一下。
(2)全班交流。
3.这些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警”,时时提醒着我们。这样的标志,你还在哪里见过?对,学校教学楼的左手边有一条交通标志路,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五楼的交通体验馆里也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多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很有收获。
这个环节,对应的是“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目标,我将标志进行了归类及分层,在本课中出现的都是与“步行”相关的标志,从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标识,一步步引导孩子去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并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学校内的交通标志路——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孩子们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
活动三——火眼金睛:这样走对吗?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再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走对吗?
1.情境1:几名学生在机动车道滑龙板、踢球。
2.情境2:一名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3.情境3:一群人闯红灯,师追问:
(1)正确的走法是什么?
(2)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该如何劝说爸妈?(一学生说他们已经走到了半路,应抓紧跑过去,师适时给予指导,补充等候区。)
4.情境4:一群孩子在横穿马路,有的翻越绿化带,有的走到人行横道的外边,有的在打闹(书本第P33页),师追问:
(1)横穿马路正确的走法是怎样的?
(2)朗晴名居门口的三岔路口:这是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但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该如何过街呢?
这个环节对应的目标是“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采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找错法,但学生不仅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之处,还开动脑筋,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将这些方法简单提炼后写在黑板上,我们的“安全秘笈”正慢慢诞生。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自然地引入并解决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难点:如何横穿那个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的三岔路口?
活动四——实战演练:我会过马路!
这里有一条斑马线(事先在地上用即时贴贴好),也就是人行横道,路口有红绿灯,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绿人闪烁表示什么意思?
1.谁想来试试?他走得对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过(强调不能一涌而过、奔跑等)。
3.图片出示宝地园路口。 (1)这个路口熟悉吗?对,是家住宝地园、港龙园的同学回家要经过的路口。
(2)没有行人信号灯,引导会看车辆信号灯的指示方向及秒数,引导关注绿灯还有3秒闪烁、黄灯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3)录像播放宝地园路口红绿灯,孩子们分批演练,互相点评。
如果说前面是大脑认识思辨,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身体实战演练,这个环节中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表示肯定,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其实,身体实战演练的同时哪离得开大脑的认识思辨呢?他们正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
三、教学反思
处理情境3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很有趣、令我难忘的情景:
1.我出示了一群人闯红灯的图片,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错!”“那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立刻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大声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莫抢行。”我将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就在我写好转身的时候,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绿灯亮了,也不能马上就走,得左右看一下,没车再走,不然万一有车子闯黄灯就危险了!”说得多妙呀,我完全没有想到!
2.我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并提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家人:不能闯红灯。大部分学生领会了我的意图,都说爸爸妈妈不对。但却有一个学生高举手说:“孩子不对!”我请他说说理由,他大声地说:“你看,图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已经走到了马路中间,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跑过去,否则呆在路中间就很危险!”我一看,是啊,因为是漫画,所以比例有些失调,看起来是像走到了马路中间,学生看得多仔细啊,而且他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判断。但这时有个小姑娘举手了:“就算这时走到了马路中间,也不能闯红灯,应该待在原地等下一次绿灯,否则太危险了!”又一个孩子举手:“我听说有的地方在马路中间就有等候区,我们可以在那里等待,但不能硬闯!”可爱的学生用他们还不太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上了一课,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是单一的,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教材内容是骨感的,而学生的生活却是有血有肉的;教师的经验是有限的,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在一起却如大海般无边无际!只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一切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