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藤幼儿园的秘密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说起管理,总觉得离我们一般的老师、班主任比较远,我觉得只有园长或者中层干部才需要“管理”吧。自从园长说我是个会管理的班主任,仔细想想我的日常工作内容,发现确实也离不开“管理”。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管理了谁,又是如何管理的。 同事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面对的就是搭班老师。每次有了新搭档,我都会开诚布公地对她说:“不管你喜不喜欢我这个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个班的了,这个班好,我们大家都好;这个班不好,
我所在的班级有个叫辰辰的小男孩,也和文中谈到的希希类似。记得刚来幼儿园不久,我就发现辰辰不爱喝汤,离园时与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家长很坦然地说:“孩子在家一直都不喝汤、不喝粥,您以后就别让他喝了。”第二天早晨送孩子来园时,家长还当着孩子的面嘱咐老师:“麻烦您别让他喝汤了,不然孩子因为这事抵触上幼儿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我觉得教师还是该有一些“小偏心”,但这个“小偏心”需
小班孩子晨晨在一次户外走平衡木时不小心摔倒了,腿上擦破了皮。晚离园时,我向家长说明情况。  我:“今天户外游戏时,我组织小朋友走平衡木,晨晨走到一半没站稳,不小心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腿上擦破一点皮。家长您放心,我们保健室及时消毒处理了,没有大碍。”  家长:“走平衡木?平衡木多高呀?”  我:“15厘米左右。”  家长:“这么小的孩子干嘛练习走平衡木?我们家孩子本来就爱摔跤,那么高更要摔了。以后我
3~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运用拟人或夸张的手法,使用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童话”来达到教育目的。比如,玩具被扔到了地上,教师通常会说:“我听到地上有一个玩具在哭,谁来帮帮它?”这样的话语能立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唤起孩子的情感,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现儿童,播种“童话”  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把事物当做具体的人来看待,心
分析林林的内心,他其实是希望得到同伴的理解和友谊的。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儿童,在生活上多一点关心,在游戏中多一点关注,在同伴面前多给他一分鼓励和肯定,让他渐渐融入快乐的集体生活。针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耐心指导,可从幼儿、教师、家长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引导,渐渐改变其攻击性行为,引导其感受到身边有“爱”围绕。  1.我们可以多开展“我和好朋友”的活動,了解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谦
我把“双十一”收到的很多快递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摞在一起,放在美工区供孩子们制作使用。可乐过来问:“赵老师,这是大蛋糕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就向小朋友们喊道:“小朋友们,这有大蛋糕!”听到他的召唤,小福、小溪赶紧跑过来。  小福看到盒子,对可乐说:“这不是蛋糕,蛋糕上有奶油!”可乐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马上接过小福的话,说:“那你们想不想把它变成蛋糕呢?”小溪听后,高兴地说:“想,
引导一部分孩子的深入探索与回应一个孩子相比,都重要,没有哪个更重要之分。我的做法是:在伦伦大叫“烟,烟”,围观、玩水的孩子越来越多时,不必急于介入,先让这部分孩子充分感受、探索。而对于阳阳的小兔,可以先满足他的要求,和他一起欣赏兔子,及时回应,让阳阳得到支持,以免有失落感。至于其他孩子的踩水游戏,老师可在回教室后小结中,进行一次讨论,比如“刚才小朋友在玩粉笔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将问题抛出来,引发
1991年7月,我自幼师毕业后在幼儿园做老师,到2018年7月,我从事幼儿教育已经27年,期间有幸经历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与贯彻。一路走来,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幼儿教育在改革中拥有了生命活力,幼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尊重和欣赏,他们自身的成长力量得到激活与释放。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目标体系中最具体、最底层、最下位的,其特点就是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具体指导、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作为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甚至作为一学期、一学年皆通用的、笼统的、概括的大目标。其实,这些老师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知道要考虑孩
小班幼儿喜欢玩水,爱模仿,而娃娃家正是满足了他们爱模仿的天性,使他们能尽情玩耍,在游戏中不断再现并丰富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我们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因噎废食。可以换个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老师多次提醒,幼儿在很小心的情况下还会把水洒到地上”?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磕碰、拥挤”的现象?  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成熟,动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