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输配电线路专业由于对应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社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检验培养效果、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以达到更好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专业;社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汤昕(1983-),女,湖南宁乡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讲师;王宇(1968-),女,湖南双峰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主任,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CZJ07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38-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有关职业能力展开了大量的讨论,职业能力指个体完成和处理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观能力的潜力。从能力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
  其中,高职生社会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内,为实现某一工作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学习、模仿、交流、实践而形成的能带来最大社会适应效能的活动方式。[2]一般包括自我认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完成任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2,3]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下文简称“输配电线路专业”)对接电力行业、服务电网建设和维护,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胜任工作岗位需求、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至关重要。
  一、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适应行业特殊性的需要
  该行业高空作业多,野外作业复杂,危险性大,作为一名线路工人,在户外强电场环境中从事高空作业,[4]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走在几十米高的输电线路上进行线路检修,必须具有“跋山涉水保电网、风雨无阻送光明”的情操,要有为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家家户户的光明而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因此要适应这项工作必须具有对职业的认同、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该行业户外作业鲜少有一个人独立进行,线路施工检修时需要若干作业人员配合才能完成土建、安装等工作。该工作中一旦有人不按要求作业,不仅影响自身安全,更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因此按照电力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工作至少需要两人,一个作业,一人监护;作业现场人员必须相互监督,实行连带责任制,一人安全出问题,所有人都要承担责任。这对团队合作、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培养学生时需加强对他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承受力方面的培养。
  2.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输配电线路专业是培养从事电网建设、运行与检修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不仅本身就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对专业更加认可,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同学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设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达到真正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3.促进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理论,人的职业成长过程分为4个过程,即初学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如果说通过三年高职教育,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使他们具备胜任线路相关岗位的基本技术水平,那么社会能力的强弱则影响着他们应对岗位变化、职业生涯的发展程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就能更好地融入工作,与人沟通,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适应行业新技术、新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解决各种工作问题,就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职业稳步成长,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二、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研究
  社会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依托课堂、校园和社会,重视社会能力训练,将其与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融于社会、改造社会并能在社会中得到发展的“社会人”。 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学生职业规划
  设置专业教育环节:新生入校时,会有专业教师向他们进行本专业情况介绍,人手一册《专业指南》,使学生对输配电线路专业有了大概的了解。当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在学生间开展“认识专业”的活动。学生可通过网络、图书馆、教师、辅导员、高年级学长等途径,完成对本专业输电线路等5个方向的专业认知报告,并向全班展示认知内容。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与人交流合作及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开展专业认同感的测评。通过测试,学生对自身适合的专业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加上对本专业的相关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职业规划,对大学三年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明确要具备的社会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建设基础。
  2.深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输配电线路专业采用“现场内置、学做外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开发,重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坚持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体能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包括:
  (1)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将目标岗位真实的工作现场“内置”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岗位工作环境,使学生体验真正的工作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2)“学做外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的每个计划方案中必须包括该任务的安全注意事项,并要在实施中严格遵守,让安全作业成为常态。线路的组成部件很多,操作的工器具也很多,在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每次作业前都要准备和清点相应的工具、材料,要做好相应的高空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3~4位同学给1位杆上作业的同学做保护,并对他的操作问题进行提醒,在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清点工器具并整理。要树立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让规范作业成为职业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采用“六阶段教学法”(六个阶段分别是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反馈)。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对接,将职业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学生实施的每项任务均需严格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工作任务,需要共同制订计划方案,并按现场生产班组的角色分工实施计划,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进行资料收集及有效信息归纳,锻炼与人交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后的总结点评环节每位同学要对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团队要对完成情况进行阐述,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锻炼他们的书面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
  除了在专业学习中提升社会能力,还要通过德育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去强化。
  (1)在课程中开设《电力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对职业领域和职业精神的提前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化培养自身良好职业素质的意识。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还开设了特色的拓展训练营,通过团队建设,并以团队成员共同制订方案、相互配合鼓励的方式完成多个个人项目和集团项目,设置的项目都具有一定挑战性,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了磨练意志、激发潜能、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
  (2)组织学生通过晨练、蓝球等体育项目,强健体魄;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种社团活动等,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拓展了交际面。而参加“青春光明行”、“百问百查”、“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作为志愿者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社会服务,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对社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社会能力的评价
  通过正确评价学生社会能力,可以检验培养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其更有针对性,更能符合社会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进步,更加认可教学改革的内容,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去评价:
  (1)课程考核。在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中,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态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安全意识、责任心、团队精神等全部纳入考核范畴,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各项素质。在过程考核中,将每门课程各项任务按数量及重要程度进行考核权重分配。考核方法允许采取多样化,如口试、现场操作、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制作产品、提交报告等。为了公正评价学生的社会能力,将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公开,在每次任务完成后及时地向学生公布评价情况,给出评价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足和进步的程度,加强自我认知,提升职业能力。
  (2)职业能力测评。通过对输配电线路专业进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形成了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并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模式划分成学生大一到大三3个阶段的递进的三套标准。对每个阶段开发了合适的测试题目,依据高职学生三维能力模型建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5]设置测评标准,该指标体系设置了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2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而社会能力属于关键能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给出了每项指标认定的标准,在每一个测评试题中,采取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学生的社会关键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被测者完成的作品和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只有每项评分都达标,才认定被测者该阶段社会能力达标。
  三、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专业的学生在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积极参与,获得表彰;更善于发现问题,申报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并顺利完成。学生在就业时更能摆清自己的位置,“先就业锻炼再择业”。13届毕业生到今年3月份就业率已经超过95%,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从就业的情况分析,每个班级中担任过学生干部、有特长、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尤其受到欢迎,都签约到了南方电网公司、西藏电力公司、湖南省带电作业中心、葛洲坝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而从往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在工作现场能脚踏实地做事,并主动承担各种艰苦的任务,虚心向师傅请教,与同事合作配合默契,很快可以独当一面。如10届某毕业生在2011年就被选拔出来代表湖南省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配电竞赛。
  参考文献:
  [1]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皮洪琴.论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0,(36).
  [3]王同军.重视社会能力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4]钟良,汤晓青.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5]曾旭华,李福东,皮洪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其他文献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专业知识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要求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阐述了电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包括课程定位设置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等,并提出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以适应具有电力工程背景的工程管理
期刊
最近,很多艺术工作者纷纷谈起电视剧的制作限制问题。有人认为,电视剧的制作过程,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及画面的设置都要有所限制,从国家、社会及公众的角度进行限制。
多数家长与教师对网络都有点看法,有的甚至“谈网色变”,一则怕青少年上网无度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二则怕他们接触不良的信息而影响心灵的健康,因上,经常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迫
摘要:阐述了电磁场课程特点和地位,针对学生学习电磁场中遇到的问题,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理论结合实际,并结合电磁场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构架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思考记忆;采用matlab和Ansys等软件,使电磁场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充分利用精品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磁场课程;电气工程;matlab;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完善的实训基地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但高职专发电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目前仍存在利用率不高、实训项目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对专业培养对象职业技能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实训基地进行整体规划、上层设计,围绕立体化和实景化构建实训项目,注重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步规划实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思路也为其他高职专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从长春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出发,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从制订体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胜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允(1973-),女,吉林长
摘要:随着民族高校招生专业由传统的文史经管类专业向工科专业扩展,一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基础知识的欠缺及汉语水平的影响,在学习工科专业时显得较为吃力。以工科电气类专业为例,提出建立专业指导教师制度和改进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民族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标,为民族地区工农业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民族;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新闻(1976-),男,宁夏中宁人,北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