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挑战下社会思潮的生成逻辑与应对策略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议题,而社会思潮又在其中值得重点关注.当前,重大风险挑战蕴含着的全球性、变革性、人文性、突发性,在影响范围、生成过程、价值倾向、变化状态上对社会思潮产生了显著影响.一种重要情形是社会思潮得以生成,即新的社会思潮可能被催生,或原有的一些社会思潮发生相应转化.从逻辑上看,重大风险挑战下社会思潮的生成由主体推动、内容更新、技术赋能、环境刺激、管理迟滞综合作用而成.要想予以有效应对,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论述中得到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以蒲宗孟为周敦颐所作《墓碣铭》为基础,加以归纳整理,考察朱熹在此问题上的观点与创义.根据宋版《濂溪集》,从中还原北宋文人的生活雅趣,并以新近发现的九龙岩摩崖石刻为基础,开掘蒲宗孟追寻周敦颐的诸多史实,展现宋代学术风气的转向.
舜帝南巡是文明朝圣和南国拓疆,不仅打通了南北交通通道,促进了南岭走廊的民族交融,也加速了南北文化交流,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南岭走廊,促进了南岭走廊经济发展,舜帝德化三苗、移风易俗促进了南岭走廊各族群社会进步,起源于南岭走廊的韶乐北传奠定了中国礼乐制度核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打下了基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筑牢了根基.
李挺祖,南宋书法家,永州人,在永州留下15通石刻真迹.石刻真迹为书家书法的一种直观表现,相对于纸本等载体,有其保存和流传的优势.从李挺祖石刻真迹,展现书刻轨迹,考证生平事迹;探讨书法艺术,展现书法特色,同时反映永州本土书家的某种生态,表现出南宋时期书法尚古一派的书艺特征.文章试为摩崖石刻书法研究探寻一条路径.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锦是湘南地区平地瑶的特色织造技艺,拥有渊源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识别性,但在平地瑶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中,瑶族织锦的传承机制逐渐瓦解.当下如何应对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将直接决定瑶族织锦是得以延续繁荣还是衰微败落.通过对江华瑶族自治区白头山村的个案研究,对当前瑶族织锦的活态传承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分析.瑶族织锦必需具有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自力更生、“传宗接代”的能力,才能在生态循环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玉琯岩位于九嶷山旁,现有石刻23处,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石刻当属岩洞门口左侧的“九疑山”巨幅榜书,为南宋道州刺史方信儒所书,每字1.7公尺见方.岩洞门口右上方的《无为观庄田记》,记载了无为观的始创年代及庄田分布,依据石刻的落款年代及字体、刻工,可知此石刻磨勒于唐代晚期,当为玉琯岩可见的最早摩崖石刻.此石刻的发现,为将玉琯岩的刻石历史推至唐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长沙窑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以诗词文句、花鸟人物来装饰瓷器,融诗词、书法、绘画于瓷艺之中,是长沙窑瓷器的一大特色.文章以《全唐诗补——长沙窑唐诗遗存》一书为基础,就其中7件瓷器上的文字加以辨析,认为“(滤)”当作“淚”,“飞”为“分”字重文符号之误识、“顀”当读作“(顦)”,“眾”当录作“羅”,“醉”当录作“歸”,“沧”当录作“偏”,“女”还可以作“世”字解;同时追溯了其中2件器物残片上所题诗句《(上缺)◇十五六》《(上缺)◇(却)百年愁》的来源.
瑶族是在南岭走廊崇山峻岭中不断迁徙的南方少数民族,在耕山历史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智慧.通过奏铛歌谣之农事歌谣的分析,可以见出瑶族不仅会“耕山”还会“耕作”,在民族史中,通过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交往交融发明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构建了涉农知识谱系.
情感表达主义是当代西方元伦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其对于道德判断的非理性因素的阐说,挑战了理性主义传统支配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元伦理学思想体系.但从创立以来,情感表达主义一直难以摆脱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诸多质疑,其中亟待解决的便是道德分歧问题的挑战.文章介绍了史蒂文森的情感表达主义思想与对道德分歧问题的论述,并从理论联系实际,解释了当今社会解决道德分歧问题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反思了情感表达主义与道德分歧问题对当下道德教育的启示.
大历十才子生长于天宝以后的乱离之世,其诗歌因此也带有乱世特征.其逢遇诗也孕育成长于这一大环境,多写奔波流离及身世之感,诗境清幽冷寂,情调苍凉悲慨,具有独特的生成机制、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从中可以看出中唐诗坛以大历为起点的创作风格的转变.
君子以“修身治天下”为己任,其实践之路却往往有不少波折,贬谪于穷苦之地更是时有发生.面对此番“困”境,作为贤人和圣人的两种君子人格有着上升式分别的解脱之道,通过以南宋魏了翁和唐朝柳宗元在“困”境中所作的诗歌为中心,来一窥两种贤人路数的超脱“困”境之道.而这两种路数在作为圣人的孔子处则是将其肯定之后再否定,以此得到最高的天人境界.同时两种贤人的解“困”之道变化也与唐宋诗歌风格转变的内在路数相契合,深植于人如何处世的两种“气质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