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怀墓志》是魏碑系列中的珍宝之一。925年3月出土于洛阳城北张羊村元怀墓中。志高81、宽80.5、厚19厘米。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八月廿日刻。此志楷书16行,行20字,原无题,当题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志。无撰书人姓名。志盖遗失,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保存完好,字划清晰无损。
志文主要是记述了元怀的爵里、世系、死葬年月以及对元怀的赞美之辞, 未介绍其生平事迹,但可补史之甲并正误,因此它是十分重要和难得的. 该志书刻皆精妙,其字结构端工而疏朗,用笔秀润而挺拔,近人罗振玉在《松翁近稿》中评价其为“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
由于元怀的身世显赫,他的墓志必然由当时的高手镌刻,因为墓志出土较晚,字口清晰如新,保留了书刻的原貌,甚至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观察转折提按。它的风格端凝、秀劲、流畅、飘逸、雄健,深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
自汉以降,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可说是沿着多姿多彩,各体竞美的道路向前奔流,抒写着中国人生命世界的热情、含蓄、充实与活力。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但书法艺术却获得了长足进展,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留下了瑰丽奇美的一章。魏碑书法艺术笔力刚健、气势遒劲、用笔不拘一格、字体平正而藏奇险之势,布局章法疏朗自然,意态丰足。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之《备魏第十》云:“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虽南碑之绵丽,齐碑之逋峭,隋碑之洞达,皆涵盖停蓄,蕴于其中。”魏碑书法艺术之美之广大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影响甚为深远。
康有为认为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如果以此十美审视《元怀墓志》,我们发现,从整体而言,《元怀墓志》既有魏碑的刚健、磅礴之气,又有晋书俊朗、洒脱之美。临写《元怀墓志》且不可以毗刚毗柔之意学之。若是,则失去其神韵精神过半矣。中国书法讲究中和为美、自然为上,反对偏刚偏柔、矫揉造作。清代著名书法评论家刘熙载说:“书要有阴阳二气。”书法艺术之美全在于阳刚与阴柔的相济与相成。中国书论史上有论家把古代书法分为南北流派,认为北派崇尚阳刚与雄健,南派贵阴柔而竞秀美。这些说法只是粗线条地概括与把握,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故今人对之切不可奉为圭臬加以绝对化。如果以之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必然会步入歧途。书法学习讲究写其形状与同其神,如果以为魏碑纯属阳刚雄健,以毗刚之意临写《元怀墓志》,必定难见古人真面目,难入古人艺术之胜境。倘若细心观瞻《元怀墓志》,我们会发现其雄强的书法意象中自然蕴藏着深厚的韵致,是“坚质浩气”与“高韵深情”的有机统一。读之,如鸿鹄振羽戾天,清朗俊美,骨力洞达。临写之,如雅士偶入桃源,欣喜内发,逸气四射,使人书之不倦,深切感受到其书法艺术之美、之奇、之韵。
《元怀墓志》书刻的时期正是魏碑书法的成熟期。传世北魏造像、墓志、摩崖、碑碣等著名魏碑书刻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都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公元494年(十八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后的四十年间。这期间北朝文化有了飞速的发展,魏碑书法则是北方游牧民族粗犷、朴拙、刚劲的性格与汉文化的深邃、韵味、含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开封市博物馆已把元怀墓志影印成册,可供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习作。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怀墓志》是魏碑系列中的珍宝之一。925年3月出土于洛阳城北张羊村元怀墓中。志高81、宽80.5、厚19厘米。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八月廿日刻。此志楷书16行,行20字,原无题,当题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志。无撰书人姓名。志盖遗失,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保存完好,字划清晰无损。
志文主要是记述了元怀的爵里、世系、死葬年月以及对元怀的赞美之辞, 未介绍其生平事迹,但可补史之甲并正误,因此它是十分重要和难得的. 该志书刻皆精妙,其字结构端工而疏朗,用笔秀润而挺拔,近人罗振玉在《松翁近稿》中评价其为“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
由于元怀的身世显赫,他的墓志必然由当时的高手镌刻,因为墓志出土较晚,字口清晰如新,保留了书刻的原貌,甚至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观察转折提按。它的风格端凝、秀劲、流畅、飘逸、雄健,深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
自汉以降,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可说是沿着多姿多彩,各体竞美的道路向前奔流,抒写着中国人生命世界的热情、含蓄、充实与活力。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但书法艺术却获得了长足进展,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留下了瑰丽奇美的一章。魏碑书法艺术笔力刚健、气势遒劲、用笔不拘一格、字体平正而藏奇险之势,布局章法疏朗自然,意态丰足。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之《备魏第十》云:“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虽南碑之绵丽,齐碑之逋峭,隋碑之洞达,皆涵盖停蓄,蕴于其中。”魏碑书法艺术之美之广大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影响甚为深远。
康有为认为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如果以此十美审视《元怀墓志》,我们发现,从整体而言,《元怀墓志》既有魏碑的刚健、磅礴之气,又有晋书俊朗、洒脱之美。临写《元怀墓志》且不可以毗刚毗柔之意学之。若是,则失去其神韵精神过半矣。中国书法讲究中和为美、自然为上,反对偏刚偏柔、矫揉造作。清代著名书法评论家刘熙载说:“书要有阴阳二气。”书法艺术之美全在于阳刚与阴柔的相济与相成。中国书论史上有论家把古代书法分为南北流派,认为北派崇尚阳刚与雄健,南派贵阴柔而竞秀美。这些说法只是粗线条地概括与把握,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故今人对之切不可奉为圭臬加以绝对化。如果以之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必然会步入歧途。书法学习讲究写其形状与同其神,如果以为魏碑纯属阳刚雄健,以毗刚之意临写《元怀墓志》,必定难见古人真面目,难入古人艺术之胜境。倘若细心观瞻《元怀墓志》,我们会发现其雄强的书法意象中自然蕴藏着深厚的韵致,是“坚质浩气”与“高韵深情”的有机统一。读之,如鸿鹄振羽戾天,清朗俊美,骨力洞达。临写之,如雅士偶入桃源,欣喜内发,逸气四射,使人书之不倦,深切感受到其书法艺术之美、之奇、之韵。
《元怀墓志》书刻的时期正是魏碑书法的成熟期。传世北魏造像、墓志、摩崖、碑碣等著名魏碑书刻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都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公元494年(十八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后的四十年间。这期间北朝文化有了飞速的发展,魏碑书法则是北方游牧民族粗犷、朴拙、刚劲的性格与汉文化的深邃、韵味、含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开封市博物馆已把元怀墓志影印成册,可供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