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冷淡.探讨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冲击的原因,可引导人们正确面对这种冲击。
【关键词】西方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对策
一、西方节日兴盛的现实背景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受到了不小的忽视,究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与看法,探讨当今局势与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以及重视程度,从而研究出加深文化印记对我们的影响与应对方案。希望以此来使人们加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很好的传承下去。
二、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冲击的现状分析
时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在中国大面积普遍的盛行起来,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本国的热度明显不高,年味也不如小时候来的重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文明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遗弃,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掉传统节日中糟粕的东西,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前提下,去感受、迎接西方节日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
时下流行过“洋节”,研究其流行的原因、背景以及一些现实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淡忘。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新奇热闹的庆祝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不利于更好地将我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这不仅仅是抵制过度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
三、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冲击的理性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由身边着手,调查时下国人过节的习惯,风俗与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和庆祝方式以及这些之间的差异。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在一定区域内分发给各个年龄段的人,邀请他们帮助完成问卷,再将那些问卷进行总结归纳,根据问卷的内容整理出一些相同的以及不同的内容,最后制作成表格或者图表,便于直观清晰地得出结论。为了降低调查结果偶然性或者片面性的可能,需要将调查范围扩大,加大区域和年龄层的研究。一方面,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配以其他辅助性调查。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访问的方式,在大街上向人群进行采访并加以记录,整理这些记录。或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以“如何看待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为主题收集意见,展开细致讨论。此外,在有关微博话题以及网络热点谈论板块(贴吧、博客等)也可以设置相关的讨论主题,征询广大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
四、正确面对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的冲击
面对西方节日的冲击,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畏之如虎,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来维护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中国传统节日。
1.发扬中国传统节日的优势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向有着自己民族特色,比如,春节的时候,就有舞狮子、划彩船、闹元宵等等娱乐形式,从排练节目的团结、表演节目的自豪,到观看节目的热闹,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中秋节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赏月拜月,吃月饼等,都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2.通过教育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如果我们今天只教给我们的后代科学技术,只注重发展经济,那么培养出来人才又会有什么样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感呢?同样,如果我们不教育我们的后代如何分清好与坏、对于错,在西方文化随着其经济泛滥于全球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在经济上成为西方的奴隶。当然,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西方文化的营养汲取,不仅要靠学校,更靠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3.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
在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方面不同年龄段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年龄稍长得一些人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他们认为这些节日的共同目的就是商家促销骗取钱财,他们不理解年轻人的庆祝行为;年轻一代的人对西方节日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属于文化大融合,思想相对开放。但是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认识到,在对待西方节日对中国社会影响的问题上要采取辩证的态度,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我们应对传统节日加以继承和弘扬,在接收西方节日的同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盲目崇拜迷失自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影响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15C2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蒯奇云(1994.10-),女,江苏省镇江市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2(12).
[2]黄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2).
[3]任倩,刘慧斌,石庆波. 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调查——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0(02).
【关键词】西方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对策
一、西方节日兴盛的现实背景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受到了不小的忽视,究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与看法,探讨当今局势与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以及重视程度,从而研究出加深文化印记对我们的影响与应对方案。希望以此来使人们加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很好的传承下去。
二、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冲击的现状分析
时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在中国大面积普遍的盛行起来,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本国的热度明显不高,年味也不如小时候来的重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文明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遗弃,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掉传统节日中糟粕的东西,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前提下,去感受、迎接西方节日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
时下流行过“洋节”,研究其流行的原因、背景以及一些现实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淡忘。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新奇热闹的庆祝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不利于更好地将我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这不仅仅是抵制过度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
三、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冲击的理性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由身边着手,调查时下国人过节的习惯,风俗与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和庆祝方式以及这些之间的差异。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在一定区域内分发给各个年龄段的人,邀请他们帮助完成问卷,再将那些问卷进行总结归纳,根据问卷的内容整理出一些相同的以及不同的内容,最后制作成表格或者图表,便于直观清晰地得出结论。为了降低调查结果偶然性或者片面性的可能,需要将调查范围扩大,加大区域和年龄层的研究。一方面,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配以其他辅助性调查。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访问的方式,在大街上向人群进行采访并加以记录,整理这些记录。或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以“如何看待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为主题收集意见,展开细致讨论。此外,在有关微博话题以及网络热点谈论板块(贴吧、博客等)也可以设置相关的讨论主题,征询广大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
四、正确面对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的冲击
面对西方节日的冲击,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畏之如虎,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来维护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中国传统节日。
1.发扬中国传统节日的优势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向有着自己民族特色,比如,春节的时候,就有舞狮子、划彩船、闹元宵等等娱乐形式,从排练节目的团结、表演节目的自豪,到观看节目的热闹,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中秋节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赏月拜月,吃月饼等,都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2.通过教育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如果我们今天只教给我们的后代科学技术,只注重发展经济,那么培养出来人才又会有什么样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感呢?同样,如果我们不教育我们的后代如何分清好与坏、对于错,在西方文化随着其经济泛滥于全球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在经济上成为西方的奴隶。当然,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西方文化的营养汲取,不仅要靠学校,更靠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3.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
在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方面不同年龄段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年龄稍长得一些人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他们认为这些节日的共同目的就是商家促销骗取钱财,他们不理解年轻人的庆祝行为;年轻一代的人对西方节日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属于文化大融合,思想相对开放。但是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认识到,在对待西方节日对中国社会影响的问题上要采取辩证的态度,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我们应对传统节日加以继承和弘扬,在接收西方节日的同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盲目崇拜迷失自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影响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15C2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蒯奇云(1994.10-),女,江苏省镇江市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析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2(12).
[2]黄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2).
[3]任倩,刘慧斌,石庆波. 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调查——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