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高校古琴教学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高校古琴教学契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对于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科的专业性,重视文化内涵解读,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彰显教学规范性、演奏实践、文献学习的内在与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216-04
  【本文著录格式】崔杨.当今中国高校古琴教学探究——以非音乐专业为例[J].北方音乐,2020,10(19):216-219.
  当今我国高校的古琴教学主要分为专业音乐类教学和非音乐专业教学,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看,音乐专业古琴教学与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异,为避免本研究结论可能引起歧义,加之本人长期以来的研究领域,本文以非音乐专业本科生教学为研究聚焦。
  一、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探究的动因分析
  (一)契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
  笔者在高校任教以来,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青年人甚至部分高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基于这种不了解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逐渐产生了“传统文化低等论”“传统文化过时论”等错误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 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也就是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植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他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也就是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通常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人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凝聚力。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高水平、高层次的基础,而其在当代的发扬和传承对中国综合实力有着重要影响。古琴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其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现实价值的课题。
  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特别指出此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由此可见,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已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是当代中国文人的聚集地,教师和学生的数量相对庞大,同时,高校相对纯净的学术风气和高校教师专业、规范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当今社会古琴教育的“商业化”“神秘化”风气过滤,也就是说,高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可以为古琴文化的传播提供优渥的土壤。古琴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高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更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综上所述,当今中国高校古琴教育探究,契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的和意义。
  (二)目前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存在明显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中发现,目前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课程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目前除北京、江苏等地的个别高校外,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课程大多以大学生古琴社团或课外互助性学习为主。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在教学方面,明显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论,课程大纲缺失,培养目标不明确,随意性较强。
  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学界对古琴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研究不足,从文献数量到研究深度都存在一定欠缺。有的研究把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学科基础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有些研究浅尝辄止,只进行古琴社团研究等;一部分研究理论分析内容较多缺乏实践应用价值;还存在一些研究,只聚焦古琴课程设置,对具体教学法缺乏关注。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非音乐专业古琴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亟待丰富。理论研究的深入可以推进教学实践的提高,对教学实践的关注也可以丰富理论研究的内容。
  二、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应予坚持的基本立场
  笔者认为,教学的基本立场旨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总结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晰和贯彻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的培养目标旨在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普及性教育,在知识目标方面,使之掌握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性的减字谱识谱法,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养当代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力目标方面主要设定为掌握初级、中级古琴曲的演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明确的基本立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必须彰显古琴学科的专业性
  音乐和教学活动本身都具有专业性,尽管授课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本科生,但音乐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原则并不因授课对象的非专业性而有所影响。音乐表演学科的专业性在于其演奏、演唱都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古琴演奏中的规范性是指演奏实践中,人们结合体育运动科学总结出来的基本演奏原理。例如,古琴演奏中肩部、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指等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演奏中要做到自然、放松,从而使力量能够顺畅地传送到指尖。教师教学方法及内容是否符合学科的专业性,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基本功,也就是演奏基础,进而影响学生未来演奏的发展走向。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这就使得教学中规范性、专业性概念的树立更为重要。   音乐是一个课程体系严密、相关知识互为支撑的综合性学科,演奏的教学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美学等先修内容为基础。在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古琴教学中,除了演奏方法的专业性外,还应注重相关的音乐基础课程的教授,应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基本乐理和音乐美学的知识,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基础的视唱练耳训练,以支撑演奏的教学。虽然在音乐院校的古琴专业教学中,演奏与理论分属不同的学科,但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古琴选修课程因为暂无配套的音乐基础课时安排,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地安排课时,深入浅出地准备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美学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二)必须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解读
  几千年来,古琴被视为“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之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必备修养和重要象征。古琴绝非是单一的以演奏为主要内容学科,有着系统的学科架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琴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底板平面板拱起象征天圆地方,其琴身的每一个部分的名称与凤身相应(也有说与人身相应)分别为头、颈、肩、腰、尾、足等。古琴早期只有五根弦,象征中国哲学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同时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周朝周文王加一文弦、周武王增一武弦,象征君臣之合恩,逐渐形成今日所见的七弦古琴。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古琴是一件典型的“道器合一”的乐器。古琴艺术常常被誉为具有哲学性的艺术,是由于这件乐器超越了通俗意义上的声、音、技、艺的范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琴谱、琴论、琴人、制琴、琴派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古琴的文化内涵又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既包含了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又追求道家超然出世、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所以古琴文化体系又被称为“琴道”。可以教化人心、涤荡尘俗、磨砺心志、沟通情感、通达天地。历代中国文人在研习琴学时,不仅关注古琴演奏技艺的精进,更致力于体悟音乐背后的情怀、道德、品质等人文内涵。古琴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被保护、被传承,而它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古琴”这一物质遗产, 而是“琴道”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古琴的教学,可以通过“琴道”文化的弘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中文化内涵的渗透使得古琴课堂可以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古琴属于音乐表演学科,而音乐表演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其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中古琴教师常常使用 “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多采用通识性选修课的方式,课程内容多以乐曲欣赏、音乐知识讲授为主, 基本上学生还是处在被动“聆听”的状态,课堂上学习到的大部分都是音乐理论,缺乏动手演奏的机会,课程修毕后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实际演奏技能。在目前现实条件下, 如何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和实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授的基础上合理設计教学大纲,多安排演奏实践学时,以期在课时内达到培养目标。
  三、非音乐专业古琴教学的实施要点
  总体而言,选修古琴课程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大部分选修古琴课程的非音乐专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性认识,演奏水平大多数为“零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基本知识的基础较为薄弱;其次,大多对音乐充满热忱,课程初期的学习意愿比较强烈;再者,选修古琴课程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参与演出实践的意愿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对音乐怀着憧憬,学习态度认真,对老师和学校提供的演出机会很珍惜,每次演出前练习积极性很高,准备工作较为充分;主观上对课后练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客观上练习条件有限。器乐学科学习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在课后练习,而大部分选修古琴课程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对此缺乏心理准备,在课后练习时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另外,练习也需要开放的场地、符合要求的乐器、合理的练琴时间等一定的条件,这也给学生的课后练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乐器的学习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向选修古琴课程的非音乐专业学生,教师面临基础知识普及、课程学时设计、演出编导、学生心理建设等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要点。
  (一)突出教学方法的规范性
  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不能在教学内容上降低要求,应该注重教学中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应当重视课堂组织和管理。高校音乐类选修课程,特别是古琴社团活动,组织和管理相对松散,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课堂风气,认真组织教学的同时严抓考勤以维护好课堂秩序,保证选课的学生在既定课时内有所收获。
  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设计中既要突出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均衡性。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学习进度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要有规划、对学生有耐心。在古琴教学中应当认识到非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尊重学习的客观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式的功利化教育。在古琴教学中常常存在一味追求演奏曲目的高级别而忽略学生实际音乐素养训练、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储备,强行让学生“跳级”学习高难度曲目等现象,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弊大于利。因此,教师合理设置进度,应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古琴教学,并根据学生个体特性调整教学,因材施教。
  再次,教师资质审查和教学内容设计应当规范、严谨。当今古琴教学存在“商业化”“形式化”的问题,部分从教人员缺乏专业资质,依靠“商业包装”等手段进行虚假宣传,导致“大师遍地”的现象的出现。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严把入口关,聘请的古琴教师应该经过专业的古琴学历教育且具有一定的教学、演出经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避免不专业、不严谨的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根据古琴教学的客观规律认真备课、抓好课堂演示和课后练习,以保证实际教学效果。   (二)演奏实践和文献学习并重
  古琴教学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相关文献的学习,以发掘和传播古琴的文化内涵,又要重视学生的演奏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古琴的内涵,提升演奏技巧与能力。
  一方面,古琴教学应当重视琴论、技法及其乐曲的文化内涵的发掘与传播。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应当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文献,探寻古琴背后的传统文化“钥匙”,并将其融入到古琴教学中,启迪学生去关注和思考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课前准备、课后作业等形式,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与古琴形制、技法以及乐曲相关的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文献,使古琴成为学生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纽带。
  另一方面,古琴教学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演奏实践的机会。音乐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艺术,仅仅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完全领略这门艺术的魅力的,只有让学生成为音乐的演奏者,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来通过音乐进行自我表达,反复实践所学习的技法,方能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真谛,真正地掌握技法。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囿于音乐专业基础的缺失,他们通常不敢或者不愿进行演奏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的关照,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演奏实践的机会。对此,教师应科学地控制课堂规模,合理地设计教学单元保证授课时“一人一琴”,确保每节课学生都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并能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指导。相较于音乐专业学生以课时为单位、以曲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非音乐专业本科生演奏基础的培养则需要“化零为整”,以板块为教学单位,以降低课程前期学生演奏实践的难度,提升学生对演奏实践的参与度。
  (三)充分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興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对于绝大多数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选修古琴课程的原因在于其对古琴或民族音乐的兴趣。古琴课程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尽可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一般而言,学生在古筝学习的初始阶段,都会因好奇心而学习兴趣高涨。但随着学习时间持续,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步降低,表现为不愿付出时间练琴,后续的学习难以维系。对于这一共性问题,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短、旋律优美且易学的小曲作为练习曲,将技巧训练融入学生欣赏和享受音乐的过程;第二,妥当应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时,教师不可一味地批评或强制学生练习,进一步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因势利导,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小型音乐会,或者组织学生观摩音乐会,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菁菁.高校古琴课程设置初探[J].音乐创作,2015(4):182.
  [2]彭岩.高校古琴文化传承模式新思考[J].音乐传播,2016(1):95.
  [3]王安国.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
  作者简介:崔杨(1988—),女,山西太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意大利艺术歌曲以品味优雅、风格含蓄成为瑰丽雄奇的音乐长河中芬芳美丽的鲜花之一,作曲家贝里尼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这一领域里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贝里尼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高度的声乐价值,本文通过其创作的《游移的月亮》《小蝴蝶》这两首室内乐作品由点及面地对贝里尼艺术歌曲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贝里尼;艺术歌曲;演唱风格;艺术价值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多元思潮的兴起,将传统文化视为民族自我识别的基因理念正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竹笛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艺术形式,不但被中国人所认可,也逐步被世界所认可。也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各国都对本土音乐文化视若珍宝,视为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强烈符号。我国对民族器乐的发展尤为关注,本文以赣鄱竹笛音乐地域文化特点为背景,试图通过对赣鄱竹笛音乐艺术进行研究,期望为赣鄱竹笛艺术的繁荣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舞蹈门类,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艺术特征,并非单一的古代舞蹈复辟,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中国古代特色舞种的现代复兴,与之匹配的钢琴伴奏音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本文笔者将通过对近四十余年间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音乐出版物的整合研究,试析此类舞蹈钢琴伴奏音乐的历史变化,再结合笔者本人近十年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实践体验,浅探此类钢琴伴奏音乐的音乐特性及艺术审美倾向,
期刊
【摘要】扬琴作品《觅》是著名扬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玲玲委约著名作曲家杨青教授为扬琴、钢片琴、手鼓而创作的扬琴独奏曲。本文对作品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全音阶和整体音乐架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现代音乐语言特征,体现了新时代扬琴创作思维、演奏思维的改变和增强,音乐手法呈多样性,同时也使人们通过作品了解现代扬琴音乐作品的新发展。  【关键词】觅;全音阶;演奏技巧;现代音乐语言架
期刊
【摘要】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春季无法正常开学,只能将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期间,想要拥有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教师自身特长魅力、制作内容丰富的微课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等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隔屏传温”,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在家中就像在教室一样,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注,真正做到“隔屏传温”,接受知识的洗礼。  【关键词】线上教学;
期刊
【摘要】《嗯矛哩》是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的钢琴作品《“长短”的组合》中的第三乐章。作品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第三乐章《嗯矛哩》是前两个乐章的总结,更具代表性。本文的研究是在分析和总结朝鲜民族元素——“长短”在作品中的作用情况,在结合自身的演奏实践的同时,试图丰富和完善中国作品的演奏理论,以便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为学习者在演奏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推广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
期刊
【摘要】交互式电子音乐在音乐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新技术、新感受,对工科背景(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这种新兴的工科背景下的交叉类学科)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培养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与前景。但目前该领域的相关课程的研究与引入尚处于探索阶段。以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交互思维与技术、电子音乐思维与技术为着眼点,研究这些思维与技术在工科学生(特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必要性。以该专
期刊
【摘要】中职音乐欣赏课是重要的美育课程。信息化时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和质量。民歌文化是独具传统文化韵味的音乐文化,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以民歌教学为例,利用电子白板、微课微视频、新媒体、计算机音乐软件、UMU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较好推进民歌文化与音乐欣赏课相融合,实现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美育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民歌文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等院校音乐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改革与创新,提升钢琴教学的水平。本文以延边地区高等院校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提升钢琴教学有效策略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促进延边地区高等院校钢琴教学的特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延边地区;高等院校;钢琴教育;现状;对策  【中
期刊
【摘要】19世纪初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文化艺术受到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对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舒伯特便是那个时代艺术歌曲写作领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笔者将《天鹅之歌》作为研究载体,通过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德奥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演唱是声乐表演领域中重要形式,如何唱好艺术歌曲则需要歌者和声乐教师进行长期深入地研究与学习。德奥艺术歌曲在创作中对文学戏剧和音乐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