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特别是七八月,正是大宗作物开花结实之际,若是旱情肆虐,又缺乏抗旱对应措施,必将导致农作物减产。为了农业的持续增长,必须灵活地应用抗旱应变技术,增强作物抗灾应变能力针对农作物受旱情况,开展抗旱栽培方案的交流探讨,以提高粮食产量,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根本保证,干旱缺水将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冬春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农业的持续增长,必须坚持长期抗旱,灵活地应用抗旱应变技术,增强作物抗灾应变能力。
一、当前抗旱栽培采取的措施
1.使用抗旱品种,优化作物结构
在干旱情况下,采取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对农作物来说,不管是提高产量还是生存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关于培育抗旱品种,可以通过杂交或者是诱变的技术方式进行,这样的植物就像骆驼等动物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旱性,所以在旱地种植的话,其产量相对来说较高,适合在干旱的农耕区普及并大力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种植面积。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大落叶果树的栽种面积,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而且和其他产品相比而言,具有较好的抗旱性。
2.改进灌溉方法,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
关于农作物,在抗旱栽培过程中,有2个有效的节水灌溉措施,那就是微灌以及滴灌技术,该种灌溉措施不仅有利于耕地时刻有充分的水分,而且还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这优化农作物种植以及成长的环境,通常来说,该技术滴水量最好为6m3/667m2每次,3次为一个漫灌周期,按照这样的方式,大概可以节约水资源50~60m3/667m2。与此同时,合理的通过中耕浅灌来种植农作物,每次灌溉的时候,要保持水量适度,要使墒顶的土质始终保持疏松,这样的话,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减缓水分蒸发,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灌溉次数,这样的话,能节约大概25%的水资源[1]。
3.通过化学药品促进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提高
农作物在生长的时候,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可以适度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例如保水剂或者是抗旱剂的使用。与此同时,还能将一定量的化学制剂使用于土壤中,以提高肥力以及土壤属性。使用化学制剂有利于降低作物蒸腾作用的出现速度,并减缓土壤内部水分蒸发,并来防止水分的流失,有利于农作物发达根系的培育,并最终实现作物抗旱性的有效提高。在实际耕种的过程中,使用保水剂的话,效果会更好,其需要量大概为3kg/667m2,该种保水剂能有效的促进普通果树产量得到提高,大概可以提高30~50g/棵,最终提升农作物抗旱性。
4.适当施用化肥,提高作物抗旱性
通常来说,在干旱情况下的农作物,相比于其他农作物而言,前者在根系方面相对来说较为发达,其根茎在土壤中的深度较深,因此,针对干旱情况下的农作物,在对其施肥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施肥深度,在深度大概为20cm的土层中施肥是最合适的。这样的深度除能促进农作物根系有效发育成长,而且有利于其根系吸收充分的水分以及营养,为农作物在种植以及生长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水养攻击。要是在土层较浅的地方施肥的话,其根系不易于吸收充分的肥分,而要使肥分有效溶解于土壤深层的话,需要充分的水分,这样就会使在灌溉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浪费,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浪费更为严重,像这样的现象是不易于缓解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集中施肥有利于作物根系附近养分浓度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确保作物根系部位不管是养分供给还是吸收都充分,以促进根系进一步发育,最终实现作物抗旱性的增强。
5.积极治理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受病虫害侵害的情况非常严重,病虫害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它能促进土壤含水量以及养分迅速流失,同时,还要积极避免白粉病等情况的出现以及因为水分失调导致的其他问题,例如关于水稻,其出现的青立枯病等问题,对这样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例如葡萄的种植,干旱条件会引起葡萄作物在铁,锌以及硼等关键生长元素方面的严重缺乏,而这些物质的不足非常不利于作物有效吸收水分以及养分,而且还会由于干旱日益严重而进一步加剧,进而导致很多有严重危害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时候,对病虫害一定要极力避免其出现,严格预防,关于该问题,最好提前进行考虑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此外,还要给作物合理的补充营养,提高作物抗旱性,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二、农作物抗旱推广应用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对干旱能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采取某些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1.农业节水综合措施
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一,在农业节水措施上,既要用好传统的抗旱经验,又要巧用抗旱节水技术。一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各类高能生物有机复合肥,如酵母素有机复合肥、高氨复合肥、惠满丰活性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二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三是提倡旱地作物田间盖草,既可保水,又可除草、抗倒伏;四是搞好基地育苗,节水安苗移栽;五是深耕浅盖,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六是利用遮阳网覆盖,降低温度,减少蒸发;七是窄厢沟灌,湿润管理;八是喷灌、滴灌,减少径流;九是浇水带肥,以水调肥。只要用好这些传统和高效的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有限水量的利用率。
2.化学调控抗旱技术
(1)应用保水剂。保水剂又称高吸水性树脂,施用后能在短期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在农作物根际周围形成地下水库。应用保水剂后一可形成水凝胶体,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减少土表蒸发和深层渗漏;二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和通透性能,与肥料、农药混合使用能形成“小肥库”“小药库”,提高肥效、药效20%~30%;三可使用保水剂涂层种子,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水层,提高出苗率;四可促进作物根叶的生长,有利于早熟增产增收。用种子涂层的,施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1.0%,沾根施用的浓度为1%~3%,土层深施的一般每亩用量为3~5公斤。 (2)推广万家宝。万家宝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叶面液肥,既具有抗旱的特殊功能,又能给作物补充营养。它的机理,一是能使农作物在逆境中将叶片的气孔适当关闭20多天,减少水分蒸发,降低蒸腾强度22%-45%,叶片水势提高12.5%~60.5%,能确保农作物吸收较多的水分与养分;二是利用特制的黄腐酸经高科技处理后,能螯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迅速给农作物供肥、补肥,成倍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操作技术上,叶面喷施的,大豆、花生、玉米为800~1000倍液。水稻每亩用15~30毫升,兑水稀释800~1000倍,并可与农药混用,兼收抗旱、追肥、防虫的效果。农作物拌种的,用100倍液。浸种的用500倍液,浸泡时间10~12小时。每次喷雾要间隔10天以上。应在晴天下午5~6时或阴天喷雾,不宜在晴天中午高温时喷施。
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抗旱管理措施
1.小麦抗旱技术措施
一是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及时组织抗旱浇、灌水,灌后及时中耕,疏松土壤表层,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商情。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抗旱要以提墒保墒为中心。对受旱严重的旱地麦,及早放弃翻犁,改种大春作物;对受旱较轻的旱地麦,随着气温回暖,要抓紧镇压,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以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
二是增加覆盖、增施有机肥。在作物行间铺施稻草、麦秸、稻糠、塘泥、人畜粪水、农家肥等,既能起到防治水分散失的作用,又具有追施肥料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肥水管理。受旱麦田要及时锄地,以更好地保墒、增温、抗旱、控旺、消灭杂草。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水上应遵循看苗、看土、看天、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灌好拔节水、孕穗水。在肥料运用上,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亩施氮肥5—1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钾。重施拔节孕穗肥,促进小花分化,增加实粒数,看苗情况亩施10—20公斤尿素。酌施穗肥,延长叶片功能和灌浆时间,一般亩施5公斤尿素。运用叶面追肥和喷施抗旱剂,叶面喷施速效磷、钾肥、硼肥,以增加细胞质浓度,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注意叶面肥晴天最好在下午喷施,阴天可全天喷施。在做好肥水管理的同时应搞好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比苗期更容易发生病虫害,易受蚜虫、白粉病、锈病的危害。按照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方针,做到药剂防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主要用粉锈宁、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小麦蚜虫可以选用抗蚜威、功夫、乐斯本等药剂,用药需连续2—3次。
2.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
选用的品种均选用包衣种,播种前可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早出苗和苗齐,苗壮的目的。
(2)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养份的精确测定,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产量指标,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以满足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各时期对土壤养份的需求,从而达到产量目标。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每亩纯氮18—21公斤,p2o5施4.5公斤,k2o施5公斤。
(3)田间管理。
一是确保全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若发现种子霉变、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在玉米田间预留预备苗圃5—10平方米,与田间播种同期育苗500—1000株,以备缺苗时及时移栽),3—4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确保全苗。
二是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地下害虫防治采用敌百虫拌毒饵防治的方法较为经济有效。其方法是每亩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1—1.5公斤拌米糠和麦麸各50%炒熟的毒饵10公斤,于傍晚撒施于玉米地中诱杀。
三是病虫防治。玉米病虫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先应用高产抗病虫良种的包衣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清洁田园等栽培措施,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其次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一但达到防治指标及早施药防治。
(4)适时收获:当玉米籽粒蜡熟变硬,苞叶干枯变松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做好储存保管工作,防止霉变,虫蛀等造成产量损失。
总之,为抵抗干旱,关于农作物的栽培,不仅要考虑土地以及环境因素,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壤生产能力的提高,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要从农作物自身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增强农作物抗旱性,并完善抗旱栽培技术。
关键词: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根本保证,干旱缺水将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冬春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农业的持续增长,必须坚持长期抗旱,灵活地应用抗旱应变技术,增强作物抗灾应变能力。
一、当前抗旱栽培采取的措施
1.使用抗旱品种,优化作物结构
在干旱情况下,采取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对农作物来说,不管是提高产量还是生存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关于培育抗旱品种,可以通过杂交或者是诱变的技术方式进行,这样的植物就像骆驼等动物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旱性,所以在旱地种植的话,其产量相对来说较高,适合在干旱的农耕区普及并大力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种植面积。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大落叶果树的栽种面积,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而且和其他产品相比而言,具有较好的抗旱性。
2.改进灌溉方法,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
关于农作物,在抗旱栽培过程中,有2个有效的节水灌溉措施,那就是微灌以及滴灌技术,该种灌溉措施不仅有利于耕地时刻有充分的水分,而且还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这优化农作物种植以及成长的环境,通常来说,该技术滴水量最好为6m3/667m2每次,3次为一个漫灌周期,按照这样的方式,大概可以节约水资源50~60m3/667m2。与此同时,合理的通过中耕浅灌来种植农作物,每次灌溉的时候,要保持水量适度,要使墒顶的土质始终保持疏松,这样的话,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减缓水分蒸发,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灌溉次数,这样的话,能节约大概25%的水资源[1]。
3.通过化学药品促进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提高
农作物在生长的时候,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可以适度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例如保水剂或者是抗旱剂的使用。与此同时,还能将一定量的化学制剂使用于土壤中,以提高肥力以及土壤属性。使用化学制剂有利于降低作物蒸腾作用的出现速度,并减缓土壤内部水分蒸发,并来防止水分的流失,有利于农作物发达根系的培育,并最终实现作物抗旱性的有效提高。在实际耕种的过程中,使用保水剂的话,效果会更好,其需要量大概为3kg/667m2,该种保水剂能有效的促进普通果树产量得到提高,大概可以提高30~50g/棵,最终提升农作物抗旱性。
4.适当施用化肥,提高作物抗旱性
通常来说,在干旱情况下的农作物,相比于其他农作物而言,前者在根系方面相对来说较为发达,其根茎在土壤中的深度较深,因此,针对干旱情况下的农作物,在对其施肥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施肥深度,在深度大概为20cm的土层中施肥是最合适的。这样的深度除能促进农作物根系有效发育成长,而且有利于其根系吸收充分的水分以及营养,为农作物在种植以及生长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水养攻击。要是在土层较浅的地方施肥的话,其根系不易于吸收充分的肥分,而要使肥分有效溶解于土壤深层的话,需要充分的水分,这样就会使在灌溉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浪费,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浪费更为严重,像这样的现象是不易于缓解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集中施肥有利于作物根系附近养分浓度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确保作物根系部位不管是养分供给还是吸收都充分,以促进根系进一步发育,最终实现作物抗旱性的增强。
5.积极治理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受病虫害侵害的情况非常严重,病虫害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它能促进土壤含水量以及养分迅速流失,同时,还要积极避免白粉病等情况的出现以及因为水分失调导致的其他问题,例如关于水稻,其出现的青立枯病等问题,对这样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例如葡萄的种植,干旱条件会引起葡萄作物在铁,锌以及硼等关键生长元素方面的严重缺乏,而这些物质的不足非常不利于作物有效吸收水分以及养分,而且还会由于干旱日益严重而进一步加剧,进而导致很多有严重危害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时候,对病虫害一定要极力避免其出现,严格预防,关于该问题,最好提前进行考虑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此外,还要给作物合理的补充营养,提高作物抗旱性,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二、农作物抗旱推广应用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对干旱能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采取某些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1.农业节水综合措施
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一,在农业节水措施上,既要用好传统的抗旱经验,又要巧用抗旱节水技术。一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各类高能生物有机复合肥,如酵母素有机复合肥、高氨复合肥、惠满丰活性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二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三是提倡旱地作物田间盖草,既可保水,又可除草、抗倒伏;四是搞好基地育苗,节水安苗移栽;五是深耕浅盖,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六是利用遮阳网覆盖,降低温度,减少蒸发;七是窄厢沟灌,湿润管理;八是喷灌、滴灌,减少径流;九是浇水带肥,以水调肥。只要用好这些传统和高效的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有限水量的利用率。
2.化学调控抗旱技术
(1)应用保水剂。保水剂又称高吸水性树脂,施用后能在短期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在农作物根际周围形成地下水库。应用保水剂后一可形成水凝胶体,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减少土表蒸发和深层渗漏;二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和通透性能,与肥料、农药混合使用能形成“小肥库”“小药库”,提高肥效、药效20%~30%;三可使用保水剂涂层种子,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水层,提高出苗率;四可促进作物根叶的生长,有利于早熟增产增收。用种子涂层的,施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1.0%,沾根施用的浓度为1%~3%,土层深施的一般每亩用量为3~5公斤。 (2)推广万家宝。万家宝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叶面液肥,既具有抗旱的特殊功能,又能给作物补充营养。它的机理,一是能使农作物在逆境中将叶片的气孔适当关闭20多天,减少水分蒸发,降低蒸腾强度22%-45%,叶片水势提高12.5%~60.5%,能确保农作物吸收较多的水分与养分;二是利用特制的黄腐酸经高科技处理后,能螯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迅速给农作物供肥、补肥,成倍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操作技术上,叶面喷施的,大豆、花生、玉米为800~1000倍液。水稻每亩用15~30毫升,兑水稀释800~1000倍,并可与农药混用,兼收抗旱、追肥、防虫的效果。农作物拌种的,用100倍液。浸种的用500倍液,浸泡时间10~12小时。每次喷雾要间隔10天以上。应在晴天下午5~6时或阴天喷雾,不宜在晴天中午高温时喷施。
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抗旱管理措施
1.小麦抗旱技术措施
一是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及时组织抗旱浇、灌水,灌后及时中耕,疏松土壤表层,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商情。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抗旱要以提墒保墒为中心。对受旱严重的旱地麦,及早放弃翻犁,改种大春作物;对受旱较轻的旱地麦,随着气温回暖,要抓紧镇压,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以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
二是增加覆盖、增施有机肥。在作物行间铺施稻草、麦秸、稻糠、塘泥、人畜粪水、农家肥等,既能起到防治水分散失的作用,又具有追施肥料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肥水管理。受旱麦田要及时锄地,以更好地保墒、增温、抗旱、控旺、消灭杂草。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水上应遵循看苗、看土、看天、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灌好拔节水、孕穗水。在肥料运用上,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亩施氮肥5—10公斤尿素,5公斤硫酸钾。重施拔节孕穗肥,促进小花分化,增加实粒数,看苗情况亩施10—20公斤尿素。酌施穗肥,延长叶片功能和灌浆时间,一般亩施5公斤尿素。运用叶面追肥和喷施抗旱剂,叶面喷施速效磷、钾肥、硼肥,以增加细胞质浓度,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注意叶面肥晴天最好在下午喷施,阴天可全天喷施。在做好肥水管理的同时应搞好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比苗期更容易发生病虫害,易受蚜虫、白粉病、锈病的危害。按照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方针,做到药剂防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主要用粉锈宁、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小麦蚜虫可以选用抗蚜威、功夫、乐斯本等药剂,用药需连续2—3次。
2.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
选用的品种均选用包衣种,播种前可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早出苗和苗齐,苗壮的目的。
(2)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养份的精确测定,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产量指标,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以满足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各时期对土壤养份的需求,从而达到产量目标。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每亩纯氮18—21公斤,p2o5施4.5公斤,k2o施5公斤。
(3)田间管理。
一是确保全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若发现种子霉变、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在玉米田间预留预备苗圃5—10平方米,与田间播种同期育苗500—1000株,以备缺苗时及时移栽),3—4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确保全苗。
二是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地下害虫防治采用敌百虫拌毒饵防治的方法较为经济有效。其方法是每亩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1—1.5公斤拌米糠和麦麸各50%炒熟的毒饵10公斤,于傍晚撒施于玉米地中诱杀。
三是病虫防治。玉米病虫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先应用高产抗病虫良种的包衣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清洁田园等栽培措施,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其次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一但达到防治指标及早施药防治。
(4)适时收获:当玉米籽粒蜡熟变硬,苞叶干枯变松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做好储存保管工作,防止霉变,虫蛀等造成产量损失。
总之,为抵抗干旱,关于农作物的栽培,不仅要考虑土地以及环境因素,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壤生产能力的提高,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要从农作物自身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增强农作物抗旱性,并完善抗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