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项目审计有助于规范建设工程运作,提高建设工程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工程审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本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4]陈文海.工程审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
[5]刘国永.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财会研究,2012(1).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4]陈文海.工程审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
[5]刘国永.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财会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