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所学校都希望有一批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对于刚刚成立的新学校,更是如此。我所在的渭南小学成立于2017年8月8日,9月1日如期开学。教师队伍来源于三部分:临渭区农村学校、城区小学和全国选调,平均年龄33岁。
还记得新学期推门亮相课上,好几位老师的课成了让大家头痛的难题。有的老师课堂上非常紧张,细小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有的老师教材解读能力欠缺,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的老师不熟悉学情,大过桥式的教学方式让我有些无可奈何……课后点评时,大家有些沉默,我的心情更是无比沉重。
在后续的推门亮相课中,我发现还有一些教师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于是,我对老师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一是处于学习模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有一批老师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刚刚五年,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二是处于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这些老师工作比较有经验,能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三是处于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十年以上。其主要特点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
如何调动不同阶段教师的自主性及自觉性,为每位教师的成长配置引擎、搭建平台、探索适合每位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路径,我们尝试了一些做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立足根本,因地制宜
——“炼课”专题的确立
我们确立以“炼课”为抓手开展专题研修活动。所谓“炼”是锤炼,“炼课”则是认真、仔细、反复地锤炼、推敲、打磨课堂教学。“炼课”的目的在于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从最根本着力提升每位老师专业素养。
学校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模仿阶段的教师,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站稳讲台;对于发展提高阶段的教师,目标是通过两年的时间站好讲台;对于探索突破阶段的教师,目标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其成长为“学术型教师”。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都有所提升,个人职业生涯能再上一个台阶,在成就教师个人的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法可依,纵横有度
——“炼课”专题的开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我们以课标为导航,开展“学课标”、“用课标”、“议课标”、“测课表”活动。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标准,以标定教,以标定学,使学生学习有效果。同时还制定出“微笑课堂”教学指南: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合作共学落实有效;当堂检测及时评价;拓展延伸彰显素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以“六课”、“四微”、“四平台”为炼课载体,纵横交错提升能力。
“六课”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写课;老师们通过研读自备、互评修订、实践反思等方式,将课“炼”出实效,“炼”出特色。想成长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不仅仅要有丰富的课堂经验积累,还应该学会用更加专业的、科学的视角去反观自己的教学,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提炼自己的实践。“六课”活动使老师们在自修与他修中沉淀,在本土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中逐步提升。
“四微”指:立足课堂的“微课题”;经验共享的“微培训”;内化提升的“微报告”;学习归来“微培课”。“四微”从不同角度让老师把“教”与“研”有机结合。在研究与实践中,每位教师都是能动者,在实践及相互学习中进行对话、交流、碰撞、建构生成,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贡献者、建构者。
教师的思考研究主要聚焦于自己鲜活的教学经验,扎根于自己的日常实践,有意识地让老师们静下心来,深入到教学的核心方向。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鹿角和鹿腿》,我们进行同课同构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备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教师主动思考不同课堂结构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小组讨论的意义及有效性等等。这样的主题研修,不在于最后的结论如何,更有价值的是教师们随着对同伴或导师课例的观察、分析、解剖逐步深入,慢慢形成备课、上课、观课、评课的研究视角,形成反思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四平台”指合作共建联盟校平台。先后与西安小学、潼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延安实验小学、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加拿大英语特训营、宝鸡实验小学结为合作共建联盟校。横向为教师搭建对外学习交流展示成长的平台,开阔眼界,激发教师的内生力和学习力。二是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平台。渭南小学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涵盖华山路学校、丰原中心小学、阿干小学。在城乡携手中,使学生受益,让“培训”与“被培训”者获得双赢。三是名师工作室平台。学校目前有1个陕西省名师工作室,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3个省级学带工作坊,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5个新任教师导师工作室,其成员既有本校教师,还辐射到临渭区其他学校,甚至区外、市外,合计76人,工作室参加区内送培送教21人次,区外15人次。工作室平台的创设,使“走出去”成为教师享受职业尊严与幸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炼课”的热情。四是高校实习基地平台。与渭南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培养新教师的实习基地,先后辅导实习生180余人。在与实习生的“结对辅导”中,老师们也在大学生面前更严格要求自己,边教边学,边学边反思,分享自己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将大學生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课堂,为教师的“研学”注入新活力。
智慧众筹,花自芬芳
——“炼课”专题的成效
“炼课”使教师和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气,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具体变化之一是教师的学习力大幅度提升,教学目标更加明晰,方法更加多样;变化之二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稳步提升,查字典比赛、周周测、计算能力测试等学科活动使我们看到了“炼课”的成效;变化之三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主动,品质更优;变化之四是家校合力形成了和谐、浓厚的育人氛围。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老师的成长也影响着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已经形成。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炼课”专题的发展愿景
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把专业发展变成教师自我的精神追求。对于“炼课”专题,我们确立了以下发展愿景。
一是有目标——渭小每人都制订了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以“导航—规划—践行”三部曲,有方法、有目标、有层次地引导教师们在研修中积淀,在积淀中提升。
二是有行动——目标是前行的方向,行动是前行的核心力。我们将以“用尽洪荒力,实现小目标”的态度让教师成长的脚步更加掷地有声。
三是有梦想——每一位有情怀的教育人必是有梦想的幸福实践者。渭小教师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在总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分别制订了自己的三年规划,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确定实践研究方向和微课题计划。我们希望由此引领教师积极投身于学科实践研究,将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复向以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生活方式靠拢和改变,通过反思和重建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实践,使之不断完善和丰富。
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所新学校,一批新老师,没有哪一个天生就是“骨干”、就是“名师”。在教师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校长应该“等在必经的路口”,为每位教师指引方向,在信任中守望。这是管理,更是“育人”。从“炼课”到“恋课”,渭南小学的每一位教师将以花的心态,做根的事业,在渭小这个有爱、有故事的地方书写自己的芳华岁月!
作者单位:渭南市渭南小学
还记得新学期推门亮相课上,好几位老师的课成了让大家头痛的难题。有的老师课堂上非常紧张,细小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有的老师教材解读能力欠缺,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的老师不熟悉学情,大过桥式的教学方式让我有些无可奈何……课后点评时,大家有些沉默,我的心情更是无比沉重。
在后续的推门亮相课中,我发现还有一些教师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于是,我对老师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一是处于学习模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有一批老师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刚刚五年,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二是处于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这些老师工作比较有经验,能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三是处于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十年以上。其主要特点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
如何调动不同阶段教师的自主性及自觉性,为每位教师的成长配置引擎、搭建平台、探索适合每位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路径,我们尝试了一些做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立足根本,因地制宜
——“炼课”专题的确立
我们确立以“炼课”为抓手开展专题研修活动。所谓“炼”是锤炼,“炼课”则是认真、仔细、反复地锤炼、推敲、打磨课堂教学。“炼课”的目的在于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从最根本着力提升每位老师专业素养。
学校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模仿阶段的教师,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站稳讲台;对于发展提高阶段的教师,目标是通过两年的时间站好讲台;对于探索突破阶段的教师,目标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其成长为“学术型教师”。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都有所提升,个人职业生涯能再上一个台阶,在成就教师个人的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法可依,纵横有度
——“炼课”专题的开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我们以课标为导航,开展“学课标”、“用课标”、“议课标”、“测课表”活动。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标准,以标定教,以标定学,使学生学习有效果。同时还制定出“微笑课堂”教学指南: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合作共学落实有效;当堂检测及时评价;拓展延伸彰显素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以“六课”、“四微”、“四平台”为炼课载体,纵横交错提升能力。
“六课”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写课;老师们通过研读自备、互评修订、实践反思等方式,将课“炼”出实效,“炼”出特色。想成长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不仅仅要有丰富的课堂经验积累,还应该学会用更加专业的、科学的视角去反观自己的教学,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提炼自己的实践。“六课”活动使老师们在自修与他修中沉淀,在本土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中逐步提升。
“四微”指:立足课堂的“微课题”;经验共享的“微培训”;内化提升的“微报告”;学习归来“微培课”。“四微”从不同角度让老师把“教”与“研”有机结合。在研究与实践中,每位教师都是能动者,在实践及相互学习中进行对话、交流、碰撞、建构生成,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贡献者、建构者。
教师的思考研究主要聚焦于自己鲜活的教学经验,扎根于自己的日常实践,有意识地让老师们静下心来,深入到教学的核心方向。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鹿角和鹿腿》,我们进行同课同构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备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教师主动思考不同课堂结构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小组讨论的意义及有效性等等。这样的主题研修,不在于最后的结论如何,更有价值的是教师们随着对同伴或导师课例的观察、分析、解剖逐步深入,慢慢形成备课、上课、观课、评课的研究视角,形成反思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四平台”指合作共建联盟校平台。先后与西安小学、潼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延安实验小学、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加拿大英语特训营、宝鸡实验小学结为合作共建联盟校。横向为教师搭建对外学习交流展示成长的平台,开阔眼界,激发教师的内生力和学习力。二是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平台。渭南小学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涵盖华山路学校、丰原中心小学、阿干小学。在城乡携手中,使学生受益,让“培训”与“被培训”者获得双赢。三是名师工作室平台。学校目前有1个陕西省名师工作室,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3个省级学带工作坊,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5个新任教师导师工作室,其成员既有本校教师,还辐射到临渭区其他学校,甚至区外、市外,合计76人,工作室参加区内送培送教21人次,区外15人次。工作室平台的创设,使“走出去”成为教师享受职业尊严与幸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炼课”的热情。四是高校实习基地平台。与渭南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培养新教师的实习基地,先后辅导实习生180余人。在与实习生的“结对辅导”中,老师们也在大学生面前更严格要求自己,边教边学,边学边反思,分享自己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将大學生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课堂,为教师的“研学”注入新活力。
智慧众筹,花自芬芳
——“炼课”专题的成效
“炼课”使教师和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气,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具体变化之一是教师的学习力大幅度提升,教学目标更加明晰,方法更加多样;变化之二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稳步提升,查字典比赛、周周测、计算能力测试等学科活动使我们看到了“炼课”的成效;变化之三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主动,品质更优;变化之四是家校合力形成了和谐、浓厚的育人氛围。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老师的成长也影响着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已经形成。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炼课”专题的发展愿景
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把专业发展变成教师自我的精神追求。对于“炼课”专题,我们确立了以下发展愿景。
一是有目标——渭小每人都制订了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以“导航—规划—践行”三部曲,有方法、有目标、有层次地引导教师们在研修中积淀,在积淀中提升。
二是有行动——目标是前行的方向,行动是前行的核心力。我们将以“用尽洪荒力,实现小目标”的态度让教师成长的脚步更加掷地有声。
三是有梦想——每一位有情怀的教育人必是有梦想的幸福实践者。渭小教师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在总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分别制订了自己的三年规划,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确定实践研究方向和微课题计划。我们希望由此引领教师积极投身于学科实践研究,将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复向以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生活方式靠拢和改变,通过反思和重建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实践,使之不断完善和丰富。
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所新学校,一批新老师,没有哪一个天生就是“骨干”、就是“名师”。在教师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校长应该“等在必经的路口”,为每位教师指引方向,在信任中守望。这是管理,更是“育人”。从“炼课”到“恋课”,渭南小学的每一位教师将以花的心态,做根的事业,在渭小这个有爱、有故事的地方书写自己的芳华岁月!
作者单位:渭南市渭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