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体结构分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
  正如任何一场革命一样,在推翻一个旧制度之后,必须面临如何建立起一个新制度的棘手问题。美利坚民族经过艰苦斗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国。然而,四分五裂的现状使他们面临一个艰难抉择: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美利坚民族该何去何从?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一、宪法成为联邦政府之基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都是以宪法性文件的颁布为标志。《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而美国虽然“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但它同样也是通过法律来确立民主制度的。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也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密不可分。然而不同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把一般人心目中的建立顺序完全颠倒过来了。在大多数国家,是先建国后制宪。但美国的这种“倒行逆施”,使人类追求上千年的宪政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这种精神认为,不是国家创造法律,而是法律创造了国家。
  ——汉密尔顿
  在汉密尔顿眼中,独立之初的美利坚,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邦联的松散使各联邦政府各行其政,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造,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国家。而实现真正的人民主权,正是通过分权制衡的原则来制定宪法、建立政府。《美国1787年宪法》则是实现人民主权的理论武器与支柱。
  同学们结合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
  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
  这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在评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说的。分封制的缺点在于地方诸侯权力过大,中央无法有效制约;而郡县制的缺点则在于中央权力过分集中,对地方管得过死,统得过严。一个好的地方行政制度,应该是既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辖,又保障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同学们结合学过的知识可以进行思维的迁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固然存在,古代中国就曾不断尝试,行省制可以说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最有利体现,并为后世沿用。
  那么美国是否同样可以采用这一原则呢?在此问题上,我们找到《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中的规定:美国确立国家结构为联邦制,联邦权力大于各州权力。从而可以看出联邦制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也实现了维护统一、兼顾效率的目的,可谓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由邦联制到联邦制,虽然只有语序差别,意义却截然不同。宪法的制定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将军政大权收归中央,但也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改变国家分裂局面的同时,也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也统一国内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三权分立稳固中央大厦
  国家政治制度,包含两层含义:即国家结构与政权组织。一个好的政治制度,不仅要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制约平衡,更要实现中央权力的合理分配。如何分配国家权力,达到防止专制与兼顾效率的目的,是摆在联邦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其实很简单,同学们通过“锤子、剪刀、布”这个小游戏,即明白“一物降一物”这一原理,那美国是否借鉴了此原理呢?不,美国的中央权力并非简单的单向制约,而是形成了更完善的双向制约。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互不统属,相互独立且相互制约,达到分权制衡。这样,便能最大限度保证民主共和,限制专制。
  然而,国家行政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方能保障政令畅通。因此,总统在三权之中占有一定优势,美国的民主共和也被称为“总统共和制”。总统掌握军政大权,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是三军总司令。而且,在战时总统拥有特权,甚至可以干涉到国会立法。因其权重,故华盛顿在连任两届总统之后便归隐山林,以防帝制复萌。后来的总统大选也基本是由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坐庄。这样一来,既能保障总统的执行力,使政令畅通,又能使权力之间实现制约平衡,从而使民主共和制得到巩固。
  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要保障权力不被滥用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分权制衡。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
  在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美利坚民主通过制定宪法捍卫共和,并不断完善民主制度,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以及政党政治的发展实现了中央与地方和中央内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一制度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模式。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政体也逐渐暴露了其不足之处,比如“两党之争”“霸权主义”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思考。
其他文献
苏子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身处顶峰,自然是寒气逼人,而登上顶峰的路途,也必然是孤独寂寞相伴的旅程。登高,必须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与孑然一身的苦行。  涛声大作,凄寒江畔,屈子行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忧心家国社稷,好德修身,逐香草美人,奈何被攻讦被诋毁被否认被放逐。在通往美德高峰的路上,他无疑是孤独的。那么多的谗言小人,那么多的背信弃义,只要他愿意,他一样可以活得
期刊
问题探究  1.从化合物角度理解元素含量,不同化合物的共有元素和特有元素有何区别?  2.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有何差异?  3.蛋白质脱水缩合计算,环状肽链有关计算,肽链中O、N原子数量计算各应注意什么?  4.三种营养物质的鉴定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有何区别?  5.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中需要某种无机盐?     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元素的种类
期刊
诗歌是风的回廊,也是灵魂的通道,通过作品,我们能进入到诗人的灵魂,倾听那来自最深处的自语。我所看到的泉子是这样一个人:通过诗歌这样一种静止的洞察,意识到自身的卑微——同时也是所有人的卑微,是一个走在世上永远孤独并且承担他的命运的人。就让我们一起从诗歌,它最外部的特征,一直进入到泉子最内心的部分吧,看看那里将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阅读泉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主题一直贯穿着他的诗歌的始终,那就是时
期刊
左端是悲悯之情,右端是理性之智,乞丐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总会引起人们内心天平的左右摇摆。他们物质生活的穷困,总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于是,我们以同情之心俯身施与,希望能用物资缓解他们的冻馁之苦。然而,当一些假乞丐的真相伤害了我们的善良,当一些丧失尊严的乞丐的丑态刺痛了我们的真诚,我们俯身施与的刹那难道没有过犹豫?可是,当我们真的选择漠然转身,顷刻间难道没有内心的自责?  左也难,右也难,偌大
期刊
2011年年初,伴随着《虎妈战歌》一书,“虎妈”在中美两国都掀起了激烈论战。而到了年末,与“虎妈”遥相呼应,“狼爸”横空出世。“狼爸”是一个商人,名叫萧百佑。他经过数十年对孩子的精心教养和严格控制,在收获“三个孩子上了北大”这一成果之后,写了一本《所以,北大兄妹》来鼓吹自己的教育理念。该书本名《“打”进北大》,由作者本人所取,小标题个个耸动:“用舍得代替舍不得”“用军事化管理限制孩子的自由”“把父
期刊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这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关于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外貌描写的文字中,就可略见一斑。  一、三角眼、吊梢眉:众人眼中的曲  王熙凤的性格机诈而善变,丰富而复杂。如何通过描写她的外貌,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使之更有情味,更具特色,小说对此作了精心设计。  小说表现这一人物性格的过程,宛如一支乐曲,时高时低,时起时伏
期刊
在口语交际中,选择恰当的称谓,不仅能体现自身的修养,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甚至还体现一定的社会风尚。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在使用称谓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符合时代潮流 有的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意思已经有了变化,比如“同志”“小姐”,在上世纪40、50年代很是通行,并且含尊重意味,但现在这已经带有贬义,只适合称谓某些特殊人群。而“美女”“帅哥”则成了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通用称谓了。所以,我们在交际中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我们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要阅读好这部煌煌巨著,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要选好版本。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版本的《红楼梦》,但最适合我们中学生阅读的还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上、中、下)。因为这个版本有校注、凡例、详细注释和版本说明等,这些注释和说明对我们理解这部稍嫌隐晦的小说非常有
期刊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 right under your feet  Have you ever thought life would be better anywhere other than where you are right now? Maybe some of your thoughts go something like this:  Life will
期刊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异议;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南海问题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