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野生动物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
【出 处】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犯罪司法惩治过于注重人类利益,选择性忽略了对受损野生动物族群的生态修复,致使现存野生动物数量日益减少,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失衡.以自由刑与罚金刑为主要处罚结构的传统环境刑事司法面临着犯罪规制成效不明显,犯罪预防效果不佳的现实窘境.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司法修复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野生动物犯罪司法惩治应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坚持系统保护思维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司法惩治中探索构建预防与修复并行的二元处置体系.在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的同时辅以适用“植树造林”“看护林地”等生态恢复性处置措施.以此既能促进对犯罪人的司法教化,又能保护并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不再被猎杀并自我恢复到一定数量,实现犯罪惩治与生态修复的二元统一,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其他文献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
摘 要:以功能自然化目的论,功能意向性的归属被模糊,将使“存在”的“表示”具有模糊性。以功能证明存在,企图实现从目的论解释向因果关系解释的过渡,颠倒了事物与事物具有功能的关系,从而使功能表征不完整、缺乏有效性。功能横亘于规范性与自然选择之间,有益功能被视为规范,有益功能又归功于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需要摆脱经验论述,最终必然导向目的论。一方面是经验论不需要目的论,也就不需要功能,事实上走向功能论述的反
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是正当防卫成立条件设置的基础与解释之源,但国内学者大多停留于介绍国外理论学说而没有进行必要的追问,以致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没有达成共识,这是有关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读百家争鸣却难以平息的主要原因,也是有关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难以让人信服的深层根源。由于法益大小的衡量、法益位阶高低的判断变得越来越困难,“法益衡量说”和“优越利益说”的解释力越来越低。“社会秩序维护说”难以发挥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释功能,“个人的自己保全说”无法演绎出正当防卫的边界。“社会相当性说”贴近正当防卫的自然法之源,可以
摘 要:后现代崇高可以理解为传统崇高的后现代转向,利奥塔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崇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后现代崇高的佐证。在利奥塔的后现代哲学中,解构是贯穿其思想的中心线索,可总结为三个方面:在元叙事危机中解构同一性、在语言游戏中解构规则、在非线性时间中解构必然。基于这种解构思想,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极力推崇不可表现之物,在对康德崇高美学的批判继承中推崇否定性呈现,将先锋艺术作为后现代崇高的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8年以来,青海农牧区历经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获得了极大提升,为“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启动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资金投入缺口大、村民主体责任意识较弱以及人才与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已然成为制约青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瓶颈。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应对,不断巩固现阶段治理成果,同时进一步提升青海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国家治理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的过程,而"动员""参与"也是一个政治传播的过程.参与式社会动员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式社会动员运行的基础在于协同合作以建立良好的政社关系;关键在于以党和政府为领导、引领和协调主体,授权其他社会各种力量为在场的参与性主体的资格;目的在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理念、增强国家政治认同、提高公民意识.参与式动员的日常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不仅能够发挥促进治理决策科学化、提高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与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
在对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环境正义视角对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蒙洼蓄洪区内的居民迁建在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三个方
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处理跨行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以京津冀、长三角与汾渭平原等三大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实践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所构建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对三大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的动力源流、承载场域及协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动力机制特征,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即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等级权威"治理模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府际协商"治理模式,以及以汾渭平原地区为代表的"运动式"治理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实践情境对三种治理模式进
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视域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超越自身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到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政府的宏观计划调节与市场的微观自由调节相结合,实现了从县域到村域的公共产品供给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双提升,服务于国家整体现代化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呈现多层次、动态、非均衡结合的态势:城乡要素流动仍然偏向城市呈非均衡态势,需要逆城市化流动来补足乡村发展的短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虹吸效应,带动乡村地区产业多样化发展,市场机制的
摘 要:把握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模式改革,实现高校教师严于律己、敬岗自律,是新时代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从“他律”到“自律”转型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需求。对此,首先要发挥高校师德自律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充分挖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转型的价值底蕴。其次,注重提升高校教师队伍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此作为师德自律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