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正在迅速成长的新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性、知识性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因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缺乏、发展不平衡,加之受课程地位的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本文从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入题,通过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和谐 情境创设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一、二年級学生时,发现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对计算机感兴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每完成一项操作任务都会急着向老师展示,这时我会到学生身边,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如“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大手握小手,一起滑动鼠标来解决问题。而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能,乐于实践探究,喜欢交流展示。我便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欢的问题,如“如何将Excel工作表中插入图表,你有几种办法”、“谁能帮助老师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动画效果”等。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应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二、好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欢快、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在情境中得到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高。
兴趣是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画图”中“倒色”工具的使用时,我设计的是“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先展示一幅小猴子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想想小猴子身上每个部位是什么颜色、它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工具箱中选择“倒色”工具,从颜料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最后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又如,讲“画图”工具中“曲线”工具的使用,我设计的是“变脸”游戏,先展示一张普通的“脸”,通过在“脸”上加上几条不同的曲线,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喜、怒、哀、乐不同的表情。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其乐学、好学、爱学。
三、鲜明教学示例,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写出好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鲜明的教学示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若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示范一幅漂亮图画的制作过程,不但能赢得学生的掌声,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例如,“画图”中有一课是关于“喷枪”工具的使用,介绍完“喷枪”之后,我用“喷枪”工具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名为“美丽的彩虹”的图画的设计过程。当“美丽的彩虹”完成之后,学生们都发出了赞叹之声。下课后,我看到孩子们的计算机桌面都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彩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又如,听过一节信息课,课题是“照片的处理”。教师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角色引入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中,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使用ACDSee编辑面板中的“效果”功能时,教师将内容设计成一个任务:利用ACDSee编辑窗口中的“效果”选项,自由发挥来捉弄一下灰太狼。各小组领到任务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便开始了捉弄灰太狼的活动:有的小组将灰太狼图片设计成“浮雕效果”,有的小组设计成波纹效果、窗帘效果等多种样式,帮助“羊羊”们将“灰太狼”好好地捉弄了一番。
四、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把每节课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任务的解决方式。这样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每学期结束时,总会觉得教给学生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却难以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每学期若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用“大作业”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例如,上学期我设计了几个“大作业”题目:“美丽的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庆祝六一”、“感恩母亲节”、“走近中国航空”等,各小组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围绕主题运用所学的“金山画王”、“画图”等软件工具来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三、四年级学生可以运用所学Word文字处理小能手、ACDSee照片处理的知识技能来完成“电子报刊”、“电子贺卡”或“电子相册”类的作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PowerPoint、Dreamweaver 8的知识技能来完成“电子期刊”、“主题网页”类的作品。
五、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时刻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这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和谐 情境创设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一、二年級学生时,发现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对计算机感兴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每完成一项操作任务都会急着向老师展示,这时我会到学生身边,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如“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大手握小手,一起滑动鼠标来解决问题。而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能,乐于实践探究,喜欢交流展示。我便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欢的问题,如“如何将Excel工作表中插入图表,你有几种办法”、“谁能帮助老师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动画效果”等。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应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二、好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欢快、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在情境中得到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高。
兴趣是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画图”中“倒色”工具的使用时,我设计的是“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先展示一幅小猴子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想想小猴子身上每个部位是什么颜色、它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工具箱中选择“倒色”工具,从颜料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最后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又如,讲“画图”工具中“曲线”工具的使用,我设计的是“变脸”游戏,先展示一张普通的“脸”,通过在“脸”上加上几条不同的曲线,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喜、怒、哀、乐不同的表情。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其乐学、好学、爱学。
三、鲜明教学示例,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写出好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鲜明的教学示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若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示范一幅漂亮图画的制作过程,不但能赢得学生的掌声,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例如,“画图”中有一课是关于“喷枪”工具的使用,介绍完“喷枪”之后,我用“喷枪”工具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名为“美丽的彩虹”的图画的设计过程。当“美丽的彩虹”完成之后,学生们都发出了赞叹之声。下课后,我看到孩子们的计算机桌面都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彩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又如,听过一节信息课,课题是“照片的处理”。教师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角色引入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中,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使用ACDSee编辑面板中的“效果”功能时,教师将内容设计成一个任务:利用ACDSee编辑窗口中的“效果”选项,自由发挥来捉弄一下灰太狼。各小组领到任务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便开始了捉弄灰太狼的活动:有的小组将灰太狼图片设计成“浮雕效果”,有的小组设计成波纹效果、窗帘效果等多种样式,帮助“羊羊”们将“灰太狼”好好地捉弄了一番。
四、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把每节课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任务的解决方式。这样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每学期结束时,总会觉得教给学生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却难以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每学期若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用“大作业”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例如,上学期我设计了几个“大作业”题目:“美丽的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庆祝六一”、“感恩母亲节”、“走近中国航空”等,各小组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围绕主题运用所学的“金山画王”、“画图”等软件工具来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三、四年级学生可以运用所学Word文字处理小能手、ACDSee照片处理的知识技能来完成“电子报刊”、“电子贺卡”或“电子相册”类的作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PowerPoint、Dreamweaver 8的知识技能来完成“电子期刊”、“主题网页”类的作品。
五、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时刻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这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