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力量,可以穿透纸背,抵达内心;有一种力量,可以唤起记忆,拨动心弦;有一种力量,可以观照自身,叩问灵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揭晓和颁奖典礼的举行,“天行者”“你在高原”等成为近段时间的一个热词。此刻,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细品那些和茅盾文学奖有着千丝万缕的作品,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文学影响力究竟有多广,有多深?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笔财富?
(一)影响力之评选结果:“花落谁家”引发舆论热点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获此殊荣。谜底已经解开,大家都将眼光投向这里,给予作品高度关注,构成年度文化热点之一。
【作品档案】
1.《你在高原》
☆作品简介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是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
☆作者名片
张炜,1956年11月生于山东龙口,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等,中篇小说《瀛洲思絮录》、《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短篇小说《冬景》、《声音》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等,长诗《皈依之路》、《松林》等。出版有《张炜文库》(1-10卷)。
☆颁奖词
《你在高原》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张炜沉静、坚韧的写作,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
2.《天行者》
☆作品简介
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作者名片
刘醒龙,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
☆颁奖词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刘醒龙以内敛克制的态度,精确地书写复杂纠结的生活,同时,他的人物从来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压倒,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如平凡日子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现实性、命运感和对人类精神灿烂星空的确信,使《天行者》的意蕴凝重而旷远。
3.《推拿》
☆作品简介
讲述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也是国内少有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作品。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小说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的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作者名片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代表作品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等。
☆颁奖词
《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
4.《蛙》
☆作品简介
《蛙》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中国施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这是以往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题材。《蛙》共分为五部,将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空间。
☆作者名片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县,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等。
☆颁奖词
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莫言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激情。他的《蛙》以一个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5.《一句顶一万句》
☆作品简介
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
☆作者名片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延津,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等,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刘震云文集》(四卷),中篇小说《新闻》《新兵连》《头人》等。
☆颁奖词
建立了极尽繁复又至为简约的叙事形式。通过塑造两个以“出走”和“还乡”为人生历程与命运逻辑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学寓意的对称性结构,在行走者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缘起缘尽中,对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
【反响】接地气,秉承“茅盾精神”
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揭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热议和参与,其反响、共鸣远远超出文学本身。
☆评论家贺绍俊 《你在高原》,看上去写的是农村故事,但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城市的影子——现代性,作者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去进行创作的,而且完全打通了城市和乡村的界限;《蛙》也很难说就是乡村题材的作品,作者采用和日本作家通信的结构方式,把城市的背景突显出来,从现代性的视角去思考乡村的计划生育问题。写什么题材,怎么写,从中都能看出作家体悟时代精神的深度与特点。
☆《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 此次获奖的5部作品和作家都是当之无愧的,他们是在用文学的方式回应了时代。“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想一直是我们的传统,在优秀作家那里得到延续和坚持。此次参评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启蒙性,体现着作家在努力思考历史时代,这就是中国文学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的原因,也反映出文学走向成熟的规律。
☆评论家张志忠 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十分贴近茅盾先生的文学精神。
“结果具有含金量”“基本上实至名归”“代表了过去四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成就”……5部获奖作品揭晓后,专家、评论家这样评论。
反映、思考现实的作品必然受到欢迎。某网上书店的专栏,新鲜出炉的5部最新获奖作品占据首要位置;部分往届获奖作品如《白鹿原》、《长恨歌》等,也被重新集中陈列。在实体书店的书架上,获奖图书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加上了“本书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腰封。在某图书大厦最新的每周图书销售榜中,面市已有两三年之久的《一句顶一万句》、《推拿》、《天行者》等书再次上榜,销售成绩颇为喜人。
(二)影响力之文学记忆:“茅盾文学奖”的那些事儿
提及茅盾文学奖,还是会说到那些耳熟人详的人物,记起《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等熟悉的故事……想来,这些作品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久久挥之不去。
【缘起】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其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历届获奖作品】
第一届(1982年):
姚雪垠《李自成》、古华《芙蓉镇》、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届(1985年):
刘心武《钟鼓楼》、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孙力 余小惠《都市风流》
第四届(1994年):
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玉明《骚动之秋》、王火《战争和人》
第五届(2000年):
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张平《抉择》、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2005年):
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2008年):
麦加《暗算》、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
【核心意义】
茅盾文学奖从第一届(1982年)起,就贯穿着一种现实关怀的精神。那时的《许茂和他的儿女们》、《李自成》、《芙蓉镇》等,就以现实性很强而引人注意。第二届的《沉重的翅膀》,第三届的《平凡的世界》,第四届的《白鹿原》,在生活上较有厚度,都是难得的佳作。此次评出的5部获奖作品,最大的特点仍是观照现实。
审视自身,我们所面临的文学境遇正变得日渐艰辛,有不少人的文学品味被太多的喧嚣所淹没,对于文学的概念似乎停留在过去的回忆里。必须知道,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在保存着我们的文学记忆,也在一种必要的提醒,希望那些对文学还怀有感情的人,尊重创造者的劳动,体味文学的力量。
(三)影响力之文学调查:聆听读者的真诚声音
在做本期专题之前,我们也做了一次微小范围的文学调查,一起聆听真诚的声音。
【大家有话说】
☆声音一(江苏某中学老师)
对茅盾文学奖表示深切关心:“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我们还是认可的,读这些有厚度的纯文学作品也是很有意义的。”
☆声音二(安徽某高中学生)
关于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平凡的世界》、《秦腔》、《少年天子》。《少年天子》的借阅还有个小故事,至今难以忘怀。记得那是个周末吧,我把书带回家看。我给爸爸介绍《少年天子》,爸爸顺手拿过来看了一下。然后,爸爸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再然后躺在沙发上看,……或许就是那一瞬间,父辈们已经把对书的喜爱传给了下一代,将读书的乐趣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声音三(北京某高中学生)
回答最喜欢的一本获奖作品:“我最喜欢的是古华的《芙蓉镇》,或许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姜文演得很好。”
……
【我们,曾在这里遇到】
《平凡的世界》 入选人教社高二选修教材
《白鹿原》 入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秦腔》 入选北师大版必修三教材
《尘埃落定》 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芙蓉镇》 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活动已圆满落幕,然而热度仍在。因为它,唤起了珍藏在心底的宝贵记忆,拥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影响力的新一轮思考。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捧起这些经典作品,感受不一样的温度。
责任编辑 高守娟
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揭晓和颁奖典礼的举行,“天行者”“你在高原”等成为近段时间的一个热词。此刻,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细品那些和茅盾文学奖有着千丝万缕的作品,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文学影响力究竟有多广,有多深?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笔财富?
(一)影响力之评选结果:“花落谁家”引发舆论热点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获此殊荣。谜底已经解开,大家都将眼光投向这里,给予作品高度关注,构成年度文化热点之一。
【作品档案】
1.《你在高原》
☆作品简介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是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
☆作者名片
张炜,1956年11月生于山东龙口,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等,中篇小说《瀛洲思絮录》、《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短篇小说《冬景》、《声音》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等,长诗《皈依之路》、《松林》等。出版有《张炜文库》(1-10卷)。
☆颁奖词
《你在高原》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张炜沉静、坚韧的写作,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
2.《天行者》
☆作品简介
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作者名片
刘醒龙,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
☆颁奖词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刘醒龙以内敛克制的态度,精确地书写复杂纠结的生活,同时,他的人物从来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压倒,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如平凡日子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现实性、命运感和对人类精神灿烂星空的确信,使《天行者》的意蕴凝重而旷远。
3.《推拿》
☆作品简介
讲述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也是国内少有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作品。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小说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的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作者名片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代表作品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等。
☆颁奖词
《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
4.《蛙》
☆作品简介
《蛙》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中国施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这是以往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题材。《蛙》共分为五部,将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空间。
☆作者名片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县,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等。
☆颁奖词
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莫言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激情。他的《蛙》以一个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5.《一句顶一万句》
☆作品简介
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
☆作者名片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延津,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等,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刘震云文集》(四卷),中篇小说《新闻》《新兵连》《头人》等。
☆颁奖词
建立了极尽繁复又至为简约的叙事形式。通过塑造两个以“出走”和“还乡”为人生历程与命运逻辑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学寓意的对称性结构,在行走者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缘起缘尽中,对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
【反响】接地气,秉承“茅盾精神”
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揭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热议和参与,其反响、共鸣远远超出文学本身。
☆评论家贺绍俊 《你在高原》,看上去写的是农村故事,但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城市的影子——现代性,作者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去进行创作的,而且完全打通了城市和乡村的界限;《蛙》也很难说就是乡村题材的作品,作者采用和日本作家通信的结构方式,把城市的背景突显出来,从现代性的视角去思考乡村的计划生育问题。写什么题材,怎么写,从中都能看出作家体悟时代精神的深度与特点。
☆《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 此次获奖的5部作品和作家都是当之无愧的,他们是在用文学的方式回应了时代。“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想一直是我们的传统,在优秀作家那里得到延续和坚持。此次参评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启蒙性,体现着作家在努力思考历史时代,这就是中国文学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的原因,也反映出文学走向成熟的规律。
☆评论家张志忠 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十分贴近茅盾先生的文学精神。
“结果具有含金量”“基本上实至名归”“代表了过去四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成就”……5部获奖作品揭晓后,专家、评论家这样评论。
反映、思考现实的作品必然受到欢迎。某网上书店的专栏,新鲜出炉的5部最新获奖作品占据首要位置;部分往届获奖作品如《白鹿原》、《长恨歌》等,也被重新集中陈列。在实体书店的书架上,获奖图书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加上了“本书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腰封。在某图书大厦最新的每周图书销售榜中,面市已有两三年之久的《一句顶一万句》、《推拿》、《天行者》等书再次上榜,销售成绩颇为喜人。
(二)影响力之文学记忆:“茅盾文学奖”的那些事儿
提及茅盾文学奖,还是会说到那些耳熟人详的人物,记起《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等熟悉的故事……想来,这些作品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久久挥之不去。
【缘起】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其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历届获奖作品】
第一届(1982年):
姚雪垠《李自成》、古华《芙蓉镇》、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届(1985年):
刘心武《钟鼓楼》、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孙力 余小惠《都市风流》
第四届(1994年):
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玉明《骚动之秋》、王火《战争和人》
第五届(2000年):
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张平《抉择》、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2005年):
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2008年):
麦加《暗算》、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
【核心意义】
茅盾文学奖从第一届(1982年)起,就贯穿着一种现实关怀的精神。那时的《许茂和他的儿女们》、《李自成》、《芙蓉镇》等,就以现实性很强而引人注意。第二届的《沉重的翅膀》,第三届的《平凡的世界》,第四届的《白鹿原》,在生活上较有厚度,都是难得的佳作。此次评出的5部获奖作品,最大的特点仍是观照现实。
审视自身,我们所面临的文学境遇正变得日渐艰辛,有不少人的文学品味被太多的喧嚣所淹没,对于文学的概念似乎停留在过去的回忆里。必须知道,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在保存着我们的文学记忆,也在一种必要的提醒,希望那些对文学还怀有感情的人,尊重创造者的劳动,体味文学的力量。
(三)影响力之文学调查:聆听读者的真诚声音
在做本期专题之前,我们也做了一次微小范围的文学调查,一起聆听真诚的声音。
【大家有话说】
☆声音一(江苏某中学老师)
对茅盾文学奖表示深切关心:“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我们还是认可的,读这些有厚度的纯文学作品也是很有意义的。”
☆声音二(安徽某高中学生)
关于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平凡的世界》、《秦腔》、《少年天子》。《少年天子》的借阅还有个小故事,至今难以忘怀。记得那是个周末吧,我把书带回家看。我给爸爸介绍《少年天子》,爸爸顺手拿过来看了一下。然后,爸爸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再然后躺在沙发上看,……或许就是那一瞬间,父辈们已经把对书的喜爱传给了下一代,将读书的乐趣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声音三(北京某高中学生)
回答最喜欢的一本获奖作品:“我最喜欢的是古华的《芙蓉镇》,或许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姜文演得很好。”
……
【我们,曾在这里遇到】
《平凡的世界》 入选人教社高二选修教材
《白鹿原》 入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秦腔》 入选北师大版必修三教材
《尘埃落定》 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芙蓉镇》 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活动已圆满落幕,然而热度仍在。因为它,唤起了珍藏在心底的宝贵记忆,拥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影响力的新一轮思考。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捧起这些经典作品,感受不一样的温度。
责任编辑 高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