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背景下大一新生培养方式探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符合教育根本目的通识教育背景
  1.1 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了人的自身,人们开始关注于自身的发展,获得知识的目的开始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大学本科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也正随着时代在演变,大学不该像过去只做职业人才和专业人才的训练,它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上,注意力转移到对人能够作为一个人的教育上来。
  1.2 人本位理论的完全体现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就是让人们自主、自信、自强,不断地开发自身资源,让自己发挥无限的潜能。以人为本就是让人们认识自身,强调自我,塑造自己,提高主体地位。在教育领域里以人为本重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大学教育更重要得是使他们在具备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立思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能具有充分自觉的主体意识,较快做出反应,更好的融入现代文明社会。通识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存之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之关系的教育。它一切从人本身出发,提倡发展人自身的潜力,同时也承认人的社会性因素,即人不仅是作为个体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他更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是社会关系决定了的人,所以教育应保持与教育外的其他部门的一种不离不亲的关系,即通识教育不是不考虑专业学习的完全的全人教育,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者是将大学变为职业训练机构,或者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混合实施,学生在专业的归属下在选择专业课程的同时选择通识课程,这使得通识课程指导学生专业选择方向的引导作用无法发挥,更不用说对人个性全面的解放下的受教育者教育欲望的真实表达。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的模式是分不开的,通识教育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它在整个本科生教育中起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集中性教育,它要求在低年级学生中,在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生中集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完全,才能更好的充分达到通识。
  2 通识教育背景下优秀新生培养方式
  2.1 全人教育下的新生训练营培养方式
  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将教育的视角转移到了人自身,注重对人作为人的培养上来,通过对自身与自身(生理或心理)、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相互关系的了解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知何以自处。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的发展,它更要求训练营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塑造,具体如下:
  (1)学习能力。即是学生以学为主,要求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擅于发现新事物,快速接受新事物,敏锐度、洞察力要高,针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涉及一些小的环节,比如速记、思辨、找规律等活动来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培养。
  (2)创新能力。历来的循规蹈矩,不敢为人先再加上大一新生刚从高中教育阶段走来,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式的,老师只管教,不用解释为什么,学生只管学,不问为什么,唯一的目的是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这种状况下不可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生训练营(下转第105页)(上接第72页)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培训项目,比如培训学生的批判意识,包括对一切传统思维认为是正确的观念的批判,可以开展辩论赛、纠错赛、科技创新等活动,还可以成立发明专利认定小组,对学生的创新成果予以肯定。
  (3)亲和力和协调能力。首先,人不能作为一个客体而独立存在,本质上来说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人的品格之一就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其次,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学习或生活上的)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依靠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对于新生来说训练营开展这种能力的训练项目尤为重要,身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人生发展阶段,团队的力量更显重要,关于Team-building的项目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项目,或者以大类、楼宇、寝室共同开展一项主题活动,此处不再赘叙。
  (4)责任心、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新生训练营可以开设一些义工、互帮互助的活动。
  2.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生训练营培养方式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要求通识教育下的大类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以学生为本应对学生这一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新生处于人生的发展新阶段,在其整个教育生涯中也处于承上启下的非常时期,意味中高中应试教育的终结和高等教育的开始,无论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学模式、心理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环境需要新的适应,通识教育背景下,立足于人本理论,必然要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训练营也必须将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能力去训练,其中可设置人际关系、心理变化、学业模拟、生活起居等环节的适应性训练,以异质性进行分组,交叉性别、生源地、寝室、楼宇、大类进行培养。
  其次,由于通识教育的阶段性和集中性,这种特性要求他必须要高瞻远瞩的对新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对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目标,以便日后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社会性职业进行和谐的对接,长期的或短期的目标性训练也是新生训练营需要有的内容之一。
  2.3 新生训练营套餐式培养计划
  大类招生下新生学院将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没有任何专业身份的教育对象,新生训练营可以根据各种能力设置单项的培训内容,在其之上可以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随意组合形成新的培训计划,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既可以避免由对象庞大带来的培训计划的多样性冲突,也可以整合资源,合理利用,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理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的现代理念应该得到贯彻和发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国家栋梁。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出发,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探讨了西部高校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 经济学特色专业 思路 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Character
期刊
1 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  教育资源即社会经济资源中输入到教育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总称。随着教育基础的不断强化和教育条件的日渐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在高校校园中被越来越多的得到相关关注。在我国,教育资源在经历了量的极速积累和质的检验提升后,一方面不断地趋于成熟完善,另一方面却也渐渐凸显出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在地理上分布各异,这难免造成教育资源的分散缺失,此外
期刊
摘 要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浓缩,反映着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宿舍文化建设正越来越多地被推进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本文从日常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指出了开展此项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当前社会形势与背景下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宿舍文化 学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期刊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育人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既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基本要求。我们应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要求,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可回避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顾问团”基于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提出“自主提高就业能力”的理念,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更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和活动执行,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本文根据自主学习理论,从学生“自主提高就业能力”的视角构建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自主学习
期刊
1 大学生不能廉洁从学原因探究  学生不能廉洁从学并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责任,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问题。要想使大学生廉洁从学问题得到显著改观,必须首先对大学生不能廉洁从学,考试中作弊现象频频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避免治标不治本。  1.1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没有真正的深入学生心中  在大学的课堂中,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些思想政治类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扩招,导致国内艺术类毕业生市场需求基本饱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而相对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来说,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是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艺术与设计系2011届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非艺术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对非艺术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惑与应对方法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非专业 艺术设计 就业困惑
期刊
摘 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直观生动等特点,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幼儿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领域活动整合能力较弱,造成幼儿学习方式枯燥、刻板,不利于幼儿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本课题针对郑州市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 调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期刊
摘 要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是影响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值得独立学院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工科为例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了独立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践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就业率 就业竞争力 独立学院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
期刊
1 培养公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使命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即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持和推动现代社会主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正如“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①这里所说的习惯,照我们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