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我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家+校+企”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基地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努力为新时代的城镇小学劳动教育开辟新路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我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家+校+企”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基地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努力为新时代的城镇小学劳动教育开辟新路子.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所以,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历史学科作为最重要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之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大使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肩负起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进行了如下探究,这是深化钟灵毓秀、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
一、生命情感教育的内涵rn生命情感教育是指根据生命情感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特点,采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培养人的内在情感向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好的生命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学生觉醒的力量源泉.
在国家“双减”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效能,提升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助推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rn《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题目特点引导学生使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画图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帮助.班上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画图解决分数乘除问题的方法,但部分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落后的现象找到其落后的症状和原因,然后依此对症下药进行指导,是可以进步并且转化为优秀生.对此下面以测试题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一、允错——还给学生犯错的权利rn《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到错是形声字.表字义的形旁为“金”,表字音的声旁是“昔”.它的本意是用金涂饰.陆游的诗句“黄金错刀白玉装”,意思就是这把宝刀是用黄金涂饰,白玉镶嵌的.原来“错”这个字本来是个挺美好的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鼓励、“怂恿”学生们犯错.但鼓励不是无原则、违反教育规律的,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年龄阶段鼓励学生敢做,敢错,认真犯错,犯值得的错.
一、诚心——转变观念,争取主动rn在家校合作方面班主任要争取主动.如果老师只是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才联系家长,很多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都以为孩子在学校闯了什么祸,总是心里不安,这明显阻碍了家校的沟通,所以我们应转变观念,争取主动.
C-STEAM教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家国情怀为核心价值观取向.其中的C为“Culture”的简称,也可以解读为“China”,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概念,即以文化传承为主要教育目标.而STEAM强调的是学科融合的课程形态,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手段.C-STEAM教育提倡在传统文化的主题背景下,对跨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探究和创新传统文化,培养和发展人文精神,孕育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因此,在C-STEAM视域下建设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到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各学校要领导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人民留下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自《诗经》以来,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炙热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创作出无数传颂千古的优美诗篇,成为我们激发美好思维、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品味的无穷精神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教好诗词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古诗学习,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乃至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