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孟加拉国与印度边境的小渔村海瑞纳加,渔民高波都满都每天都站在齐腰深的盐化河水里撒网捕虾,挣来相当于1.5美元的收入。在这个村庄中,高波都满都的家族曾经世代靠打渔种田为生,然而,由于潮汐洪水和飓风的频频“光临”,捕鱼数量锐减,稻田也遭到了碱性洪水的灾难性毁灭。村民们有的迁移到了新兴城市,有的迁移到了其他村庄,甚至有人非法偷渡到印度成了建筑工人。现在,高波都满都是整个家族惟一还生活在这座“浸泡在水里的村庄”的人,他说:“我的确觉得有点孤独和难过,可我真的不想去印度……但最后我可能还是会离开,因为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亚洲太平洋沿海地带是全球人口最稠密、气候灾害最高发的区域,各种移民类型“一应俱全”,这使得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亚太灾害报告》中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在1980~2009年间,亚太地区承受着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85%的死亡人数和38%的经济损失;亚太地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是非洲地区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25倍……
亚行:气候变化引爆“环境移民潮”
2012年3月12日至13日,由第二届亚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会上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最新报告。亚行副行长宾度·N·罗哈尼(Bindu N.Lohani)在论坛上致辞表示,气候变化将是本世纪造成亚太地区人口移民的主要原因。亚太地区国家迫切需要加快努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其他与会代表也强调称,气候变化是一个发展问题,贫穷国家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这些国家抵御这种影响的能力却最差。
数据显示,2010到2011年,亚太地区由于极端的生态灾难而移民的人数达4200万以上。极端的生态灾难今后将更加频繁,易受影响的亚太地区国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和亞行去年3月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与移民》不同,13日发布的报告详细分析了亚太地区各国易受的具体生态灾难种类。比如,在亚太地区所有国家中,孟加拉国和越南由于近一半总人口都居住在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将面临最高的危险。而中国受到环境危害的重大影响,大部分都和在人口稠密平原地区发生的洪灾有关。中国有大量人口居住在低海拔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而气旋又加大了这一风险。到2050年,预计中国将有2230万人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印度和孟加拉国。
根据报告,东南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高风险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报告说,全球10个最易受气候变化冲击的国家中,有六个是在亚太地区。名列榜首的是孟加拉,紧接在后头的是印度,然后是尼泊尔、菲律宾、阿富汗以及缅甸。从2001年到2010年间,亚太地区平均每年有超过2亿人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占世界每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总人数的90%。亚太地区平均每年发生7万多起灾难,占世界每年灾难总数的65%。
亚太:气候移民的热点区域
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了全球气候移民热点地区,其中包括东亚、南亚、东非、中非、中美洲等。而亚行则根据亚太地区的主要气候风险,预测了未来20~50年间亚太气候移民的热点地区:
(一)沿海低洼地带
亚太地区容纳了全球低海拔沿海地区3/4的人口以及全世界2/3的城市人口。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洪水、海平面上升等气候风险的影响,是气候移民问题集中而高发的脆弱区域。至今,亚洲人仍然难以忘记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瞬间就夺去了近20万人的生命,迫使40万人离开家园。
(二)河口三角洲
这些地区往往也是人口稠密地区,根据国际红十字会发布的《2008年世界灾害报告》,2007年亚洲发生了15次受影响人数超过10075-的自然灾害,其中,中国的水灾影响了1亿人的生活,印度和孟加拉国水灾影响人数也分别超过1000万。而2008年5月发生在缅甸的强热带风暴,致使全国近半人口受灾,死亡人数近8万人。
(三)地势较低的太平洋小岛国
从20年前起,太平洋岛国论坛几乎每年都要讨论如何减缓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胁。进入21世纪,一些岛国的沿海居民已经被迫搬迁。有报告称,图瓦卢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国家。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虽然小岛国所受威胁最大,但它们的呼声也往往最弱。
(四)干旱半干旱的中亚地区
内陆这些地方,有10%~30%的人会成为潜在的移民。而且由于干旱及其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退化破坏了赖以维持生计的资源基础,使得这一类迁移行为常常成为永久性的。
气候变化导致生存环境退化
环境变化可能会突然发生,也可能慢慢形成,鉴于气候变化是导致生存环境退化的因素,预料环境移民人数会越来越多。在21世纪的今天,气候变化可能已是引发大规模移民潮的因素,然而要对环境移民的规模作出预估则有困难。
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研究,气温上升给全球带来极大影响,亚太地区将首当其冲,所面对的问题包括降雨形态改变、季风变化无常、海平面上升、洪灾,以及威力更强的热带气旋。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外海的卡特利特群岛以及周围的珊瑚岛就是其中一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岛上的居民已撤离家园迁移到布干维尔岛。另外,巴基斯坦在2010年爆发的洪灾,印度河流域一带被大水淹没,导致超过1000万人流离失所。去年菲律宾南部台风肆虐,受灾人数超过30万。
适应与减缓并举,合理合法化移民
随着气候移民现象的日趋紧迫,国际社会应该设法处理被迫迁移和冲突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适应问题必须与减缓一起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将会树立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团结意识。这也为处理诸如冲突和迁移等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亚行的最新估计表明,亚太地区在2050年前每年需要约400亿美元资金,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对2009年到2010年作出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也只有44亿美元。尽管已设立了一些环境基金,但目前没有一个基金是用于解决气候变化导致的移民问题。
亚行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报告中建议,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移民者,并落实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包括更广泛的灾难风险管理系统,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移民者的生存技能培训和增加移民者获得基本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途径。
报告中建议,政府必须实施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合作部门官员蒂娜说,如果从一开始就规划得当,并努力保护移民的权利,合理合法的移民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途径。
亚行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巴特W.伊兹(BaPt W.Edes)透露,目前,亚行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开始信息分享系统方面的建设,该系统建成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将可以分享移民者的分布、面临的困难等信息,亚行也将作出有关气候变化导致移民的更具体的预测。
亚洲太平洋沿海地带是全球人口最稠密、气候灾害最高发的区域,各种移民类型“一应俱全”,这使得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亚太灾害报告》中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在1980~2009年间,亚太地区承受着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85%的死亡人数和38%的经济损失;亚太地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是非洲地区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25倍……
亚行:气候变化引爆“环境移民潮”
2012年3月12日至13日,由第二届亚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会上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最新报告。亚行副行长宾度·N·罗哈尼(Bindu N.Lohani)在论坛上致辞表示,气候变化将是本世纪造成亚太地区人口移民的主要原因。亚太地区国家迫切需要加快努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其他与会代表也强调称,气候变化是一个发展问题,贫穷国家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这些国家抵御这种影响的能力却最差。
数据显示,2010到2011年,亚太地区由于极端的生态灾难而移民的人数达4200万以上。极端的生态灾难今后将更加频繁,易受影响的亚太地区国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和亞行去年3月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与移民》不同,13日发布的报告详细分析了亚太地区各国易受的具体生态灾难种类。比如,在亚太地区所有国家中,孟加拉国和越南由于近一半总人口都居住在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将面临最高的危险。而中国受到环境危害的重大影响,大部分都和在人口稠密平原地区发生的洪灾有关。中国有大量人口居住在低海拔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而气旋又加大了这一风险。到2050年,预计中国将有2230万人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印度和孟加拉国。
根据报告,东南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高风险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报告说,全球10个最易受气候变化冲击的国家中,有六个是在亚太地区。名列榜首的是孟加拉,紧接在后头的是印度,然后是尼泊尔、菲律宾、阿富汗以及缅甸。从2001年到2010年间,亚太地区平均每年有超过2亿人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占世界每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总人数的90%。亚太地区平均每年发生7万多起灾难,占世界每年灾难总数的65%。
亚太:气候移民的热点区域
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了全球气候移民热点地区,其中包括东亚、南亚、东非、中非、中美洲等。而亚行则根据亚太地区的主要气候风险,预测了未来20~50年间亚太气候移民的热点地区:
(一)沿海低洼地带
亚太地区容纳了全球低海拔沿海地区3/4的人口以及全世界2/3的城市人口。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洪水、海平面上升等气候风险的影响,是气候移民问题集中而高发的脆弱区域。至今,亚洲人仍然难以忘记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瞬间就夺去了近20万人的生命,迫使40万人离开家园。
(二)河口三角洲
这些地区往往也是人口稠密地区,根据国际红十字会发布的《2008年世界灾害报告》,2007年亚洲发生了15次受影响人数超过10075-的自然灾害,其中,中国的水灾影响了1亿人的生活,印度和孟加拉国水灾影响人数也分别超过1000万。而2008年5月发生在缅甸的强热带风暴,致使全国近半人口受灾,死亡人数近8万人。
(三)地势较低的太平洋小岛国
从20年前起,太平洋岛国论坛几乎每年都要讨论如何减缓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胁。进入21世纪,一些岛国的沿海居民已经被迫搬迁。有报告称,图瓦卢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国家。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虽然小岛国所受威胁最大,但它们的呼声也往往最弱。
(四)干旱半干旱的中亚地区
内陆这些地方,有10%~30%的人会成为潜在的移民。而且由于干旱及其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退化破坏了赖以维持生计的资源基础,使得这一类迁移行为常常成为永久性的。
气候变化导致生存环境退化
环境变化可能会突然发生,也可能慢慢形成,鉴于气候变化是导致生存环境退化的因素,预料环境移民人数会越来越多。在21世纪的今天,气候变化可能已是引发大规模移民潮的因素,然而要对环境移民的规模作出预估则有困难。
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研究,气温上升给全球带来极大影响,亚太地区将首当其冲,所面对的问题包括降雨形态改变、季风变化无常、海平面上升、洪灾,以及威力更强的热带气旋。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外海的卡特利特群岛以及周围的珊瑚岛就是其中一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岛上的居民已撤离家园迁移到布干维尔岛。另外,巴基斯坦在2010年爆发的洪灾,印度河流域一带被大水淹没,导致超过1000万人流离失所。去年菲律宾南部台风肆虐,受灾人数超过30万。
适应与减缓并举,合理合法化移民
随着气候移民现象的日趋紧迫,国际社会应该设法处理被迫迁移和冲突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适应问题必须与减缓一起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将会树立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团结意识。这也为处理诸如冲突和迁移等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亚行的最新估计表明,亚太地区在2050年前每年需要约400亿美元资金,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对2009年到2010年作出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也只有44亿美元。尽管已设立了一些环境基金,但目前没有一个基金是用于解决气候变化导致的移民问题。
亚行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报告中建议,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移民者,并落实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包括更广泛的灾难风险管理系统,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移民者的生存技能培训和增加移民者获得基本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途径。
报告中建议,政府必须实施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合作部门官员蒂娜说,如果从一开始就规划得当,并努力保护移民的权利,合理合法的移民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途径。
亚行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巴特W.伊兹(BaPt W.Edes)透露,目前,亚行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开始信息分享系统方面的建设,该系统建成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将可以分享移民者的分布、面临的困难等信息,亚行也将作出有关气候变化导致移民的更具体的预测。